![]()
人到中年,最好的友谊,大抵就是千里迢迢,你我相聚吧?
定居辽宁大连的好朋友老同学耿坤(耿乙歌),前日无意间翻腾到一张2002年他从大连部队回乡邳州探亲时候拍的我,耿坤(耿乙歌),李少峰(小燕)三人合影的老照片,并且发给了我们。大家一起打开了回忆的阀门,如滔滔之江水,勾起了浓浓的万千思绪……近四十年的情谊,因地远天长,山南海北,仅仅二十三年前那次小聚之后,我们当初的“铁三角”,一直未曾再次聚齐。说啥不能再拖了,趁热打铁,当机立断,择期返乡。耿坤(乙歌)从辽宁大连飞来,李少峰(小燕)从苏州昆山赶回,集结我们仨的老家岱山,一起回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过往,我们深深的思念…… 三十八年前的那个夏天,1987年9月1日开学季,从坐落我老家村子的仅有初一初二两个班级的练滩联中,我升级初三,于是,就来到了岱山乡位于桑园村的岱山中学初三(1)班就读。时任校长张步松,主任李福田,我的班主任伏立元老师。在那开始认识了我的同桌耿乙歌,一次相遇,终生朋友,从此拉开了我们近四十年的友情序幕。
耿乙歌,家住岱山街北,家境殷实,家风淳朴,父母亲年轻洋气,颜值高,且文艺细胞丰富。遗传基因强大的原因吧,初三那年,耿乙歌才不到十六岁,就出落成了一个帅气英俊,潇洒倜傥,玉树临风的美少年。那年那月,热爱文艺,喜欢浪漫的耿乙歌,青涩懵懂的年龄,成了情窦初开,花季少女们梦里的主角。说实话,修长的身材,红晕的脸庞,不急不缓的语速,天生的一副好嗓子,浪漫情歌像一阵温柔的风刮进青春少年的耳畔,响彻整个岱山中学的校园。于是乎,他理所当然就成了岱山中学的浪漫小王子。
当年最流行的校园歌曲《迟到》、《我想唱歌不敢唱》、《男朋友》等,对于他来说,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尤其元旦露天联欢会上耿乙歌演唱的那首《问斜阳》,轰动全场,响彻校园。我分明还记得,这首歌当时他唱着唱着,麦克风故障不扩音了,耿乙歌依然从容不迫,处变不惊,清唱着坚持把这首歌唱完。我们当时都还替他揪心着如何收场,结果看到他唱完后优雅鞠躬退场,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全场老师同学们都报以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耿乙歌也是因为这次联欢会出色演唱,得到了一张盖着学校鲜红公章的奖状还有一个笔记本。呵呵,这可能也是初中阶段他唯一的一次获奖吧。当然了,我羡慕嫉妒一点都不恨,我有自知之明,关于奖状,那是我从未敢想的奢望。得奖后,他还专门花两毛钱买了包瓜子我们一起庆祝,上自习课的时候我们磕着瓜子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帮他手抄着校园流行歌词的重托,忙得不亦乐乎,悠哉乐哉。
我、耿乙歌和李小燕的交集,是偶然,也是必然。偌大的岱山中学,李小燕只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是初三的毕业生了。趣味相投也好,臭味相投也罢,终将在这个青春的校园里,循着气息,走到了一起,就如豆腐和榴莲开派对,我们一拍即合,成了岱山中学瞩目的“铁三角”。于是,李小燕也就心甘情愿做了我和耿乙歌的跟班小迷弟,那年他仅仅十三岁,但身上流露着与他小小年纪不符的桀骜不驯的痞帅和唯我独尊的冷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情感丰富,任性且洒脱,在班级、在学校,硬气而不尖锐,多情而不拖沓,看似有点另类,但却是一个人气爆棚的宝藏男生。
![]()
从那以后,我们出入成仨,一起逃课,一起逛街,一起追逐着发光的梦想。每到周末,学校放学,我们都相约一起,要么去岱山耿乙歌家过一日,要么去宗庙李小燕家玩一天,当然了,按照常规,周末根据地活动范围,基本还是我的老家练滩附近。我家老母亲做的锅烤鱼炒尖辣椒,配上手工烙的新煎饼,他俩大快朵颐,赞不绝口,直呼过瘾。这道菜,成为了我们仨一辈子的话题;我家门口陇海铁道留下了我们仨青春的印迹;周末我们沿着陇海铁道捡烟盒,一起给路过的火车司机敬礼;我家门口大汪里的菱角鸡头米,也叫他俩大快朵颐;耿乙歌过道屋的1米2的卧榻,另外地上铺着一张凉席,成了我们哥仨早起晚归港湾的栖息;他家门口海拔8.88米的岱山,我们撒欢奔跑,“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我和耿乙歌装模作样,手拿笔记本,校园里,操场畔、池塘边,一起采风绿草地;李小燕戴着变色墨镜,蜷钩烫染的发潮流卷发,跟着我俩身后,懵懂青涩的小眼神,如痴如醉眼迷离……
李小燕是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小伙子,一身随性装扮,在校园里,却难掩他那与众不同的帅气光芒,于是,他也成为岱山中学一个亦正亦邪,非主流,自信,强势又同时具有侵略性的男生。因为天生厌学,他就及早参加了工作,当时,我们都挺羡慕他的。九十年代初,他那辆玉河牌摩托车,就是岱山街一道风景线,他身姿矫健,戴着墨镜,一身名牌,仿佛是经过岁月沉淀的工艺品,骑着摩托车,浑身散发着一种潇洒而不羁的气质,既神秘又魅力四溢。那从骨子里透出的不羁和率性,为他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痞帅魅力。他的眼神深邃又玩味,仿佛能洞察人心底的秘密。当年,这也是他备受美女们青睐和喜欢的原因吧。
其实,李小燕他的人生规划很清晰,他的思想很前卫,不甘平庸,他的眼界和世界不像我们就井口那么点。多少岁存多少钱,多少岁买多大的房子,多少岁出去闯荡,多少岁周游世界,甚至在九十年代他都说过,要求他儿子将来有条件有机会鼓励他出国发展,甚至要求儿子给他带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儿媳妇。后来,阳光自信的李小燕,得遂所愿,去了苏南发展,不怨天尤人,不甘平庸,注定着他会成功涅盘,善于发挥他的过人之处,勇于展示自己的亮点,生意越做越大,最终在苏州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相聚的日子如期而至,2025年10月18日,周六上午,我们仨准时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岱山六组耿坤(乙歌)的老家,二十三年未见面,再见虽然没有相拥而泣,但是少不了的相互拥抱和彼此的仔细端详,然后嘻嘻哈哈,画面迅速回到青春年少的时光里……那种少时的友谊,就算不经常见,那也是刻在彼此刻在骨子里的DNA。
兄弟见面,相聊甚欢,回忆起我们曾经用火红的青春一起走过那段黄金般的时光,还有后来的片段……
在岱山中学我们初三毕业,1988年的秋天我和耿坤一起到了八义集中学读高中,我在高一(3),耿坤在高一(4),后来我读文科,他读理科,在高三那年,我因为数学偏科,肄业;他也没考上大学,高三毕业后应征入伍,在卢沟桥某坦克部队当了一名光荣的坦克兵,后来考上了空军某知名军医学院,成为一名军医军官,分配在大连某空军军医医院工作,一直至团级转业,定居东三省最美丽的城市——大连。
一个上学时候不怎么用功的学生,在军营里铆足了劲,一路油门。不但在军医的领域里颇有建树,而且在转业后一直钻研国粹中医,自学不辍,有心人,天不负,历经数载,自学成才,过五关斩六将,前阵子又拿到了中医执业资格证书。人过中年努力起来,就像一只拼命想飞上天的老母鸡,扑腾着翅膀,虽然看着有点滑稽,但那股子向上的劲儿可一点不比年轻的雄鹰羸弱。其实,拥有了体面的工作,优越的生活,善良贤淑的妻子,聪明伶俐的女儿,换作我们早就选择了躺平享受。可是耿坤却没有坐享其成,一直在追求学识学问的路上,从未停歇。如此看来,人一旦坚定了一个信念,哪怕五十多岁,就像是一把快秃了的扫帚了,他还在角落里使劲清扫灰尘,妄图把生活中的所有杂乱都清理干净,哪怕自己已经没剩几根毛了,也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医者学者的终极追求吧,我们无法理解,但最终理解。
一句话概括,先生卓尔不凡,我等望尘莫及……
![]()
相聚的午后,耿坤,李小燕两个特意要求我带他俩回了一趟我的老家练滩褚庄,专程看望了我的老父亲和老母亲。三十多年未见,老人家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俩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道不完的叮嘱……最后依依惜别,透过车窗,村口的路上,冷风中老人家蹒跚佝偻着身子,依然挥着手的身影,越来越远……我们三人在车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由,泪目!!!
相聚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满满的都是回忆的快乐。不输给时间,也不败给距离,相离不忘,相见甚欢,纵有百般不舍,也抵不过万般无奈。我们像候鸟般的短暂停驻,交换了彼此世界的天气和温度。此刻的告别不是句点,而是我们的回忆录里折起来的页角,下次再见,便是重逢章节,有我,有你,有他,有我们。
保重!!!我的老伙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