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2日讯 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第一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泰安岱庙内的“汉柏连理”“赤眉斧痕”“岱柏苍峦”“苍龙吐虬”“昂首天外”“挂印封侯”6株汉柏(又称“岱庙·古柏”)成功入选。
岱庙作为东岳祖庭,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汉,拓于唐宋,经金、元、明、清历代修缮,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作为泰山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6株汉柏,相传为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封禅泰山时亲手栽种,历经两千余年风雨洗礼,至今仍傲然挺立。它们不仅是“活着的文物”,更是历史的亲历者与文化的承载者,见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泰安市博物馆(岱庙景区)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严格遵循“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分级管理”原则,以“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养管、高效能转化”管理模式推进保护工作。结合最新要求与理念,落实多项举措:定期巡查监测、立地条件改良、树体支撑加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技术措施;利用专家团队平台,开展“会诊把脉”“开方治病”进行强基固本;“一树一策”制定抢救复壮计划,以项目化方式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工程,科学开展抢救复壮行动;积极构建合作机制,强化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创新“五个一”保护措施。
通过系列举措,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瑰宝”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不断深挖和丰富汉柏等古树文化内涵:引入黄帝手植柏子代苗木,与汉柏“挂印封侯”并肩而立;开展古树名木幼苗种植活动;新增“仙翁贺寿柏”文旅新亮点以及汉柏幼苗爱心领养等工作,进一步彰显了汉柏的历史传承价值与时代意义,让这一古老的生命符号在当代绽放出崭新精神光芒。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泰安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