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戏剧艺术与长者生活相遇,会碰撞出怎样动人的故事?正值敬老月,江苏路街道以此为契机,为社区银发学员带来了特别的戏剧课程体验。从基础表演练习到经典剧目排演,老年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戏剧魅力,让岁月里的故事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
上午9点,在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覃紫珊的指导下,来自江苏社区的老年学员正投入戏剧练习中。记者看到,大家围成一圈,通过“自我介绍+趣味动作+全员模仿”的方式展开互动,几轮下来,学员们彼此快速熟悉,现场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
“接下来,我们以一支笔为道具,通过表演把它‘变成’别的东西……”随着覃紫珊的引导,学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将笔演成化妆工具,有的把它当作油纸伞的伞柄,还有人将其化作拖地的拖把,创意十足的表演引得现场掌声不断。随后的“鬼脸传递”环节,大家互相模仿彼此的表情动作,夸张有趣的姿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身体得到了充分舒展。
![]()
来到经典剧目《雷雨》片段排演环节,老年朋友们两两分组,分别扮演“鲁贵”和“四凤”。大家先是带着感情朗读台词,待详细了解角色背景后,各自结合自身感悟设计角色动作,依次完成了“台词朗读+动作演绎”。尽管不少人是初次接触戏剧,但都展现出了十足的投入度。
![]()
学员中不乏文艺爱好者。73岁的周阿姨来自福世居民区,平时活跃于舞蹈队和旗袍队,却是第一次尝试戏剧表演。“这门课很新鲜,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她笑着说,“表演虽然还不熟练,但深入了解了排演流程以及人物角色,特别开心。”与此同时,她还表示希望能带动文艺团队的伙伴一起参与,“社区里有很多故事,学成之后我们可以自编自演,把身边的故事搬上舞台。很感谢街道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
据了解,江苏路街道老年戏剧公益课程正陆续推进中。其中,“翻开人生字典”公益戏剧课于每周二上午举行,邀请老人分享人生故事,将故事改编为剧本、搬上社区舞台;而“甲子园:金色年华故事会”戏剧工作坊则在每周四上午开展,将经典话剧《甲子园》改编为适合老年人的20分钟小话剧,以剧组模式分配角色,鼓励长者共创排演、融入自身经历,与同龄伙伴共创艺术回忆。
![]()
“无论有无戏剧表演基础,都能来参与我们的课程。”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彭勇文介绍道,“我们在老年人能接受的范围内提供表演教学,融入寓教于乐的理念和游戏化的互动形式,同时在街道和社区里推广戏剧文化。”
江苏路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街道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推出的老年戏剧课程面向55至75岁的长者开放,旨在为他们提供一个社交与休闲相结合的优质平台,丰富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未来,街道将持续完善课程体系,逐步打造街道专属的老年戏剧社团,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戏剧的魅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撰稿/摄影:李妍蕾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