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周六 · 茶余星话|周日 · 太空探索
主译:甘林
校对:酥油饼
审核:牧夫天文校对组
美编:张少岩
后台:李子琦
https://sorae.info/astronomy/20251017-ngc-4532-ddo-137.html
![]()
【▲图中显示的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星系“NGC 4532”(上)和“DDO 137”(左下)及其周围区域。该图像是将地面望远镜的光学观测图与ASKAP(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路径探测器)的射电观测图叠加而成。(图片来源:ICRAR、N. Deg、Legacy Surveys(D. Lang / Perimeter Institute))】
这是一张位于处女座方向的两座星系“NGC 4532”和“DDO 137”及其周围区域的图像。上方较明亮的星系是NGC 4532,左下方较暗的星系是DDO 137。在这两个星系的周围,可以隐约看到类似被月光照亮的夜空云层的淡淡结构。这些结构实际上显示的是通过射电观测得到的中性氢气体的分布。
连接这两座星系的中性氢气体“桥”
澳大利亚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ICRAR)/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天文学家斯特夫利-史密斯教授(Lister Staveley-Smith)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连接星系NGC 4532与DDO 137的、如同“桥”一般的巨大中性氢气体结构。据研究团队介绍,这条连接两座星系的气体“桥”长度约达18.5万光年(以地球距离约5300万光年为基准计算)。此次气体的观测使用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射电望远镜——ASKAP。
![]()
【▲ 图片显示的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星系“NGC 4532”和“DDO 137”及其周围区域。右侧为地面望远镜拍摄的光学观测图像,左侧为使用ASKAP进行拍摄的射电观测图像。(图片来源:ICRAR 和 D. Lang(Perimeter Institute))】
此次发现的结构与先前利用阿雷西博天文台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氢气“尾状”结构有所关联相连。这条从图像右下方向延伸至视野外的“尾巴”,长度约达160万光年,规模极为庞大。关于环绕这两座星系的巨大气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团队指出,除了NGC 4532与DDO 137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潮汐力外,处女座星系团中弥漫气体的作用也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由众多星系聚集而成的天体——星系团中,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被高温的星系团气体所充满。当星系在其中移动时,会受到来自星系团气体的“冲压”(也称为动压或“冲击压力”),从而导致星系内部的气体被剥离。这种正在被气体剥离的星系已经被多次观测到。由于它们的形态看起来像伸展触手的水母,因此被称为“水母星系”。
史密斯博士在ICRAR发布的新闻稿中评论道,虽然NGC 4532和DDO 137距离处女座星系团的中心相当遥远,但通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团队观测到的气体运动中,潮汐力和冲压(动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史密斯博士指出,这两座星系与银河系以及大小麦哲伦云(麦哲伦星系)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似性。他表示,希望此次发现的这条气体“桥”能为我们理解星系随时间如何演化、气体如何重新分布,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形成恒星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与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