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休宁山泉养鱼的千年“智慧经”

0
分享至

巍巍黄山,万壑生烟。

在它南麓的怀抱里,镶嵌着一片被时光浸润的土地——安徽休宁。

这里层峦叠嶂,不仅孕育了绝世风光,更在千年的岁月流转中,滋生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韵味。

山泉流水养鱼,一个看似简单却构建起精妙循环的生态系统,正是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生态密码和农耕智慧。

群山环抱中的古村落,一条清澈的小溪宛如碧带,潺潺绕村而过。


从空中俯瞰,汉公坑村的老乡依山就势,顺着溪流的走向,在其两旁修建了大小不一的鱼池,这种布局在当地有个好听的名字——“长藤结瓜”。


在休宁,传统古鱼池大都面积精巧,通常十数平方米,最小者仅约两平方米。池水深60~80厘米左右,平均一平方米水域养鱼5~7尾。


鱼池依山就势,形态不拘一格,带有南宋时期简洁雅致的审美意趣。池之题名,往往深蕴着主人的志趣与寄托。


可要说最早入住这方鱼池的“元老”,还得是这喜庆的红鲤,它那圆滚滚的肚子,像极了塞满铜钱的荷包,难怪老乡们都爱叫它“荷包鲤鱼”。


后来,又在此“定居”的草鱼,则是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的结果。在物质匮乏的古代,这种生长快、个头大、抗病能力强的草鱼,无疑是山区人家改善生活、获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今天,山泉流水养鱼已经成为休宁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全县发展家庭养殖户4000余户,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2024年,全县泉水鱼产量突破2200吨,实现产值5.85亿元。

千年养鱼的智慧,同时还造就了精湛的烹鱼技艺,其中两百年前便已成名的徽州臭鳜鱼,其腌制的风味奥秘,全凭手艺人的掌中匠心与代代相传。

在休宁,山间流淌的清泉,不仅孕育出独特的流水养鱼系统,同时滋养了绵延千年的鱼文化。

山为骨,泉为脉,鱼为魂。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是顺应天时、巧用地利的杰作。它以流动的活水,构建起生生不息的循环;以古老的智慧,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方水土孕育的,不仅是清冽之水、灵动之鱼,更是中华农耕文明“道法自然”理念的鲜活写照。

10月22日

CCTV-1综合频道 18:20

《农耕探文明》第六集

《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敬请关注


来源| 央视一套

责编| 徐秋阳编辑| 王玲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发布 incentive-icons
安徽发布
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号
20416文章数 154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