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继5G之后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6G凭借构想中的超高带宽、超低时延、泛在智能与全域连接特性,已显露出对军事领域的革命性潜力——理论上既能支撑海量作战单元实时协同,让士兵、装备与指挥中心形成无缝联动的作战网络,又能为情报快速传递、远程精确打击操控及全域战场态势感知提供毫秒级响应的通信支撑。正是这种可重塑未来作战形态的潜力,让 6G 成为各国争夺军事科技霸权的焦点。对美军而言,6G技术绝非仅仅是通信领域的一次常规升级,而是关乎未来战争形态塑造、军事战略优势维系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
一、 战略规划
1.战略动因和时间规划
2024年10月25日,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工程副部长办公室发布了《美国未来一代无线技术(FutureG)路线图》。
该文件指出,美军布局6G的主要动因有:
(1)美国国防部对数据和网络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商业无线技术已领先于军方能力;
(2)中国以低30%-70%的价格抢占5G领域市场,控制全球大量无线基础设施,且在3GPP标准制定中影响力显著,其网络被视为“不可信网络”,存在安全威胁;
(3)商业界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无线研发,为美军借力发展提供了机会。
美军已制定分阶段6G通信技术发展规划:2024至2028年将重点参与3GPP Releases18-21等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致力于将军事需求融入6G技术标准体系。2030年至2034年将进入6G实战部署阶段,优先在军事基地、作战单元等关键节点实施网络升级。预计到2034年左右,美军将启动7G的前瞻性研究,确保其在全球军事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
图:6G通信网络架构
2. 美军6G相关组织体系
美军在6G(FutureG)领域构建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
首先,在战略规划与资源统筹层面,美国国防部发挥顶层设计与指导作用。其中,国防部研发与工程副部长办公室(OUSD(R&E))作为中枢管理机构,主导“创新后5G(IB5G)”计划,通过资金支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DoD CIO)聚焦战略制定与外部协调,牵头制定 6G 国防战略,统筹协调军民频谱共享及标准统一等关键问题。
在专项推进层面,由 OUSD (R&E) 设立的 FutureG 办公室,承担着6G试验统筹、标准制定参与及军种协同协调等核心职能,全力推动6G关键项目落地。
在前沿探索层面,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聚焦高风险创新,研发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化(ISAC)、AI频谱管理等核心技术,奠定6G能力基础。
在军种验证层面,陆军 C5ISR 中心聚焦战术场景下的通信与感知融合应用;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主攻高空太赫兹链路通信技术研发;海军研究局(ONR)深耕下一代海上通信体系构建;太空军相关机构则主导天基 6G 节点及星间链路的部署与验证。具体内容如下:
![]()
二、关键核心技术
美军6G军事布局的核心关键技术,紧密围绕其五大军事核心能力展开,旨在通过技术突破支撑全域作战优势,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类:
![]()
图:美军规划的6G关键核心技术
1.全域网络接入与传输技术
非地面网络(NTN)与天地一体化组网技术:通过卫星、高空平台等非地面节点与地面网络融合,实现空、天、地、海全域无缝覆盖,满足远洋、极地、偏远战区等极端环境的通信需求。
![]()
图:6G-非地面网络(NTN)架构
集成接入与回传(IAB)及演进技术:简化复杂地形的网络部署,支持战术单元快速搭建临时通信链路,提升网络的机动响应能力。
增强型安全传输技术:在STUN(防窃听、篡改)、RUG(防中断、抗攻击)等技术基础上,结合量子加密、AI驱动的动态防御等,强化6G网络在不可信环境中的抗截获、抗干扰能力,保障涉密信息在泛在接入场景下的安全流转。
2.动态频谱与开放架构技术
智能频谱管理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演进、频谱交换、风险感知频谱接入(RISA)等,通过AI算法实现频谱资源的动态分配与冲突自主解决,提升6G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频谱利用效率,支撑多域作战的高频段、大带宽通信需求。
开源与虚拟化无线接入网(ORAN)技术:依托开放集中单元/分布式单元(OCUDU)倡议的技术积累,推动6G RAN组件的开源化与硬件虚拟化,实现基站、核心网等设施的快速重构与跨供应商兼容,降低对单一厂商的依赖,同时增强网络在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3.战术场景适配技术
多跳安全侧链通信技术:优化6G终端的直连能力,支持战术小队在无固定基站覆盖的环境下通过终端间多跳组网实现通信,且通过加密算法保障链路安全。
分布式波束成形与抗干扰技术:结合AI与自适应算法,使小股部队的便携终端能协同形成定向波束,提升复杂地形中的通信距离与抗干扰能力,支撑“分布式作战单元”的协同行动。
4.通感一体与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反射界面(IRS)与超材料技术:通过可控反射单元调整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既提升非视距环境中的通信质量,又可利用信号反射特性实现对周边目标的被动探测。
![]()
图:智能反射界面(IRS)场景示意图
AI驱动的通感融合技术:基于6G的超大带宽与低时延特性,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通信信号中蕴含的环境、目标信息进行实时解析,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动态感知与自主识别,为指挥决策提供“通信+传感”的双重数据支撑。
5.智能后勤支撑技术
物联网(IoT)与资产追踪技术:基于6G的广连接、高精度定位能力,实现作战物资的全域实时追踪与可视化管理,支持后勤指挥系统动态调配资源。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性后勤技术:结合6G网络采集的海量后勤数据,通过AI模型预测物资消耗趋势,实现“按需补给”,减少冗余运输,提升后勤响应速度。
三、美军6G核心频段规划与分配策略
2023年,美国商务部频谱管理咨询委员会(CSMAC)发布6G小组委员会最终报告,对6G核心频谱布局作出系统规划,明确覆盖3GHz以下、中频段及扩展中频段(3-15GHz)、毫米波(24-71GHz)和太赫兹(95GHz以上)四大层级。报告基于各频段的独特技术特性,精准对应军事应用场景,为技术验证与能力落地提供了方向性框架,具体内容如下:
![]()
综上,美国6G频谱布局覆盖从3GHz到太赫兹的多频段,形成梯度化路径,明确了各频段技术特性与军事应用的匹配关系,为6G能力建设提供了系统框架。
![]()
图:高指向性的太赫兹无人机通信系统
然而,其当前发展仍面临两大关键挑战:首先,高频段技术成熟度不均衡,特别是太赫兹频段的传输稳定性与设备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其次,军民频谱协同机制尚不完善,中频段与现有系统的频谱重叠问题以及动态共享所需的智能调度技术亟待突破,这些因素都可能延缓6G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实际部署进程。
四、总结
美军在6G领域的战略布局凸显了通信技术对未来军事优势的关键作用,其通过顶层设计、军民协同和技术攻关构建6G军事生态的做法值得关注。我国应统筹国家战略规划,聚焦太赫兹通信、智能频谱管理等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增强话语权,同时优化军民频谱协同机制,构建自主可控的6G产业链,确保在新一代通信技术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来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1. 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Future GStrategic Roadmap. 2024
2. AFRL. Warfighter Interactions and Readiness Division.2023.
3. Commerce Spectrum Management Advisory Committee (CSMAC). Report of Subcommittee on 6G. 2023.
4.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2023.
5.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garding Next-Generation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Strategic Roadmap. 2023.
6. RiveraJ, MillerB, PetersonJ, etal. 5G Securely Energized and Resilient: (5G-SER)[R].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 Golden, CO(UnitedStates), 20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