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栾城区栾城镇北石碑村的苹果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金黄与绯红交织的苹果,宛如一盏盏小灯笼点缀其间,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果香。果农穿梭其中,采摘、搬运,忙碌中难掩灿烂的笑容。
绿之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苹果品种多样,既有传统优质的“红富士”,也有特色品种“印度青”“维纳斯黄金”等。这些苹果不仅色泽鲜亮、外形饱满,更以果香浓郁、鲜嫩汁甜、爽脆可口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园内的苹果长势格外好,离不开前期精细化的管理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撑。”果园负责人王双林介绍,从春季的修剪枝条、疏花疏果,到夏季的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灌溉,再到果实的套袋保护,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果农的心血。
在果园中,一盏盏生物诱虫灯引人注目。王双林说,今年区里推广的这一技术成效显著。“别小看这盏灯,一亩地只需装上几盏,晚上自动工作,害虫就会被吸引消灭。用了它之后,实现了精准物理防虫,农药喷洒次数和用量都大幅减少。”他高兴地表示,“这既节省了成本,又保障了果品的绿色健康,让产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真是一举多得!”
北石碑村的苹果产业发展之路,正是栾城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化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培养乡土技术人才,推广使用蚯蚓粪、林下杂草肥等绿色种植技术,这里不仅培育出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更打造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果子”。
目前,合作社的百亩苹果园亩产量约5000斤,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村民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果园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他们提着篮子,在果树间穿梭挑选心仪的苹果,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果园。 “这里的苹果味道特别好,又脆又甜,有小时候的苹果味。” 市民刘女士赞不绝口。这种农旅结合的模式,既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北石碑村的知名度。
如今,这颗小小的苹果,不仅甜了市民的舌尖,更富了农民的生活。栾城区正持续推进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发展,通过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完善设施,让苹果产业成为特色鲜明、富民强村的产业。(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李佩玥 申琳)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