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农户、合作社和科研机构而言,“摸清土壤家底” 是科学种植的第一步 —— 但传统测墒靠人工插拔探头,不仅数据零散、操作繁琐,还难以及时掌握土壤深层动态,导致灌溉盲目、灾害应对滞后。这款管式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以 “埋入式管式探头” 为核心,实现土壤水分、温度的实时自动监测,从智能灌溉到抗旱救灾,从土壤研究到山体预警,全方位适配多场景需求,真正做到 “懂土壤、懂需求、助生产”,让种地从 “凭经验” 走向 “靠数据”,省心又高效。
一、管式探头黑科技:埋一次,全周期懂土
传统测墒仪需反复插拔探头,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还容易因测量位置不同导致数据偏差;管式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的 “埋入式设计”,彻底解决这一痛点,实现 “一次埋管,长期监测”:
- 埋入式管式探头,贴合土壤实际:将管式探头垂直埋入土壤(深度可按需定制,适配不同作物根系),探头与土壤紧密接触,避免空气间隙干扰,能精准捕捉从表层到深层的水分、温度变化。比如种植小麦时,埋管深度达 50cm,可覆盖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区,实时监测根系层水分是否充足;种植果树时,埋管深度延伸至 80cm,掌握深层土壤水分储备情况,避免 “表层湿、深层干” 的误判。
- 实时自动监测,数据不中断:探头内置高精度传感器,无需人工干预,即可 24 小时不间断采集土壤水分、温度数据,采样间隔可自定义(1 分钟 - 1000 分钟)。相比人工 “一天测 1 次”,数据更连续、更及时,能捕捉到雨后水分下渗、干旱时水分消耗等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数据无线传输,查看更便捷:监测数据通过 LoRa、NB-IoT 或 4G 无线传输至云端平台,农户、管理员只需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后台,即可实时查看土壤水分、温度曲线,还能设置阈值告警(如水分低于 20% 时推送灌溉提醒,温度低于 5℃时预警冻害),不用跑田间、记台账,随时随地掌握土壤状况。
二、多场景适配:从田间到科研,从抗旱到预警
管式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不止是 “田间测墒工具”,更能覆盖农业生产、科研监测、灾害防控等多领域,成为 “一仪多用” 的实用设备:
1. 智能灌溉:精准控水,省水又增产
结合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与实时墒情数据,生成定制化灌溉方案 —— 比如玉米拔节期需水量大,当土壤水分低于 25% 时,自动提醒灌溉;水稻灌浆期需控制水分,当土壤水分高于 40% 时,预警排水。实践数据显示,使用该设备后,亩均节水量达 30%-40%,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避免因浇水过多导致的土壤盐渍化、作物烂根。某山东蔬菜大棚使用后,番茄灌溉次数从每周 3 次减至 2 次,用水量减少 35%,但番茄坐果率提升 12%,亩产增加 10%。
2. 抗旱监测:早发现早应对,减少灾害损失
在干旱高发地区,设备可作为抗旱监测站点,实时跟踪土壤墒情变化,当土壤水分持续低于临界值时,及时向农业部门、农户推送干旱预警,助力提前组织灌溉、调配水源。2024 年北方某干旱地区,依托该设备提前 15 天发出干旱预警,农户及时补水,小麦减产率从 20% 降至 5%,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影响。
3. 土壤研究:数据支撑,科研更高效
对农业科研机构而言,设备能提供长期、连续的土壤墒情、温度数据,用于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如免耕、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或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某农业大学利用该设备开展 “秸秆覆盖对土壤保水效果” 研究,通过 2 年连续监测,获取了精准的水分变化数据,为制定节水农业技术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