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以为的沉默是懦弱?
不,那是在积蓄雷霆万钧的力量。
他偷走的,不过是一串冰冷的代码。
而我等待的,是整个战场倒戈的绝杀时刻。
![]()
01
我叫秦远,是智创未来科技公司算法部的一名工程师。
平常话不多,就爱埋头琢磨我的代码,我的算法。
和我坐背对背的,是同事张志鹏。
我俩同期入职,但他显然比我更懂得如何“向上管理”。
这天下午,我刚刚完成了一个核心优化算法的调试,性能提升了足足百分之三十。
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准备去接杯咖啡提神,然后开始写详细的开发文档。
就离开那么十五分钟。
回来时,我发现张志鹏正慌慌张张地从我工位离开。
我心里咯噔一下,快步回到座位。
插上手机,我发现我的开发机日志好像被翻动过。
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瞬间攫住了我。
我立刻检查我的源代码目录。
果然,我最新的、还没来得及提交到安全服务器上的优化脚本文件,访问时间戳就在几分钟前。
而那个时候,只有张志鹏靠近过我的工位。
我的手心开始冒汗,心跳得厉害。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有声张。
我先默默地检查了代码备份和日志,确认了文件被访问和复制的痕迹。
然后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悄悄地在那个被拷贝走的脚本文件里,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植入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环境变量检查点。
这个点不触发,程序完全正常。
一旦触发,缺少那个特定的、我私下配置的环境变量,整个算法在复杂运算时就会得出轻微偏差的结果。
这偏差很小,不仔细核对原始数据很难发现,但在演示会上,足以成为致命伤。
做完这一切,我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喝我的咖啡,写我的文档。
我知道,张志鹏既然走了这一步,绝不会只是看看而已。
他在等待一个时机。
我的心,在等待一场好戏。
02
第二天一早,部门周会。
技术总监李总照例听取大家的工作进展。
轮到张志鹏时,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都比平时洪亮了几分。
“李总,我最近攻坚了一下我们项目里的那个性能瓶颈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他这话一出口,我心里就冷笑了一声。
果然,他接着就开始大谈特谈他如何“灵光一现”,找到了优化算法的关键点,预计能将效率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
他描述的思路,甚至用的专业术语,几乎就是我那份文档里的原话。
我低着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手指无意识地摩擦着纸页边缘。
我能感觉到周围同事投来的惊讶和羡慕的目光。
李总显然很感兴趣,身体前倾:“哦?志鹏,详细说说!这个难点卡了我们很久了。”
张志鹏更是得意,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甚至故意加入了一些他自己的、略显画蛇添足的理解。
我全程沉默,像一个真正的、被同行光芒掩盖的失败者。
会议结束时,李总很高兴,当场拍板:“太好了!志鹏,你抓紧时间整理一下,下午我们就开个会,你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优化成果!如果真如你所说,这个季度的卓越贡献奖,非你莫属!”
“谢谢李总!我一定好好准备!”张志鹏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喜悦。
散会后,他甚至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带着一种虚伪的同情:“秦远,别灰心,慢慢来,总会有突破的。”
我抬起头,看着他眼底那抹藏不住的得意和轻蔑,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恭喜啊。”
他志得意满地走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
偷来的锣鼓敲得响,但能敲多久呢?
下午的演示会,就是你的舞台。
也是我为你精心准备的审判台。
03
整个上午,张志鹏都显得异常忙碌。
他不停地穿梭于工位和小会议室之间,打印材料,调试设备,俨然一副项目核心功臣的模样。
偶尔,他会向我投来一瞥,那眼神复杂,有警惕,有试探,但更多的是一种已经稳操胜券的优越感。
他似乎在想:就算你秦远怀疑又怎样?你没有证据。现在功劳是我的,李总也认可了,你还能翻天不成?
我依旧保持沉默,处理着其他无关紧要的任务。
但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有些微妙。
有几个同事看我的眼神带着点同情,或许他们也隐约觉得,那个优化思路更符合我一贯的技术风格。
但职场就是这样,成王败寇,没人会为一个“失败者”出头。
中午吃饭时,和我关系还不错的测试工程师赵姐悄悄问我:“秦远,志鹏说的那个优化,我怎么感觉有点像你上周跟我讨论过的方向?”
我扒拉着碗里的饭,摇摇头:“可能思路有点类似吧,他做得挺好。”
赵姐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我知道,她不信,但她也不能多说什么。
这种无声的质疑,反而更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只有让张志鹏自己站得足够高,他摔下来的时候,才会足够疼。
我必须忍到那一刻。
下午两点,演示会准时开始。
小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李总坐在主位,神色期待。
张志鹏连接好电脑,投影屏上亮起他的PPT。
他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信心爆棚。
“李总,各位同事,下面由我为大家演示本次算法的优化成果……”
他的开场白很流畅,显然演练过很多遍。
我坐在会议室的角落,安静地看着。
前半段很顺利,他讲的理论部分几乎就是照搬我的东西,虽然有些细节他理解得并不到位,但足以唬人。
李总频频点头,显然非常满意。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实际运行演示环节。
张志鹏点开了那个我无比熟悉的脚本文件。
“大家请看,这是优化后的核心算法模块,我们现在运行它,对比一下处理相同数据集的速度和结果精度……”
他敲下了回车键。
程序开始运行。
进度条飞快地前进。
突然,他的笑容僵了一下。
因为运行日志里,开始出现一些非常规的、极其细微的警告信息,一闪而过。
但数据处理结果很快出来了。
速度确实提升了很多,但结果数据……却和预估值有那么一点点偏差。
虽然偏差很小,但在场的都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嗯?”李总皱起了眉头,“志鹏,这结果好像有点不对啊?比预期值低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张志鹏的额头瞬间冒汗了。
他强作镇定:“可能……可能是测试数据有点波动,我再跑一次!”
他又换了一组数据。
这次,偏差更明显了。
会议室里开始出现窃窃私语。
张志鹏的脸色由红转白,手指有些发抖,又慌忙操作了几下。
第三次运行,程序甚至直接报了一个错,虽然很快跳过了,但所有人都看到了。
李总的脸色沉了下来:“志鹏,这到底怎么回事?这就是你说的突破性进展?”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昨天测试还好好的……”张志鹏彻底慌了神,语无伦次地检查着代码界面,手忙脚乱。
会议室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失望、疑惑、甚至有点看笑话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站在那里,像个蹩脚的小丑,汗水从鬓角滑落。
就在他最狼狈不堪,几乎要崩溃的时候。
我,从会议室的角落,平静地举起了手。
04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从张志鹏身上,转移到了我这个角落。
李总正皱着眉,看到我举手,略显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秦远,你说。”
张志鹏也猛地抬起头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惊愕、慌乱,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祈求。
我站起身,语气平稳,甚至没有多看张志鹏一眼,只是指向投影屏幕上那一片混乱的代码和报错日志。
“李总,我看志鹏的代码逻辑大体是没问题的。”
我先是肯定了一句,这让张志鹏的脸色稍微缓和了那么一丝,但李总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但是,”我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这个优化算法的实现,高度依赖一个特定的底层运算环境。它需要一个非标的环境变量‘ALGO_OPT_V3’来激活最核心的优化路径,并传递必要的参数。”
我每说一个字,张志鹏的脸就白一分。
“如果缺少这个环境变量,或者变量值配置不正确,”我继续解释道,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些刺眼的错误数据,“算法就会自动降级到旧版本的保守模式运行。虽然处理速度因为代码结构调整还是会有些提升,但精度就会出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偏差,甚至在数据负载过大时触发异常保护机制导致报错。”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投影仪风扇嗡嗡作响。
大家都不是傻子,我的话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真正的优化,需要一个极其专业且隐蔽的环境配置。
而做演示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关键点的存在!
李总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看看面如死灰的张志鹏,又看看我,沉声问道:“秦远,你怎么会对这个优化算法需要的环境变量这么清楚?”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志鹏死死地盯着我,嘴唇哆嗦着,几乎要站不稳。
我深吸一口气,迎向李总的目光。
真相,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边缘。
05
我看着李总,清晰而平静地回答:“李总,因为这个优化算法,从思路到实现,包括这个为了安全性和灵活性而设计的环境变量校验机制,都是我独立完成的。”
“哗——”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不可思议地在我和张志鹏之间来回扫视。
真相大白!
张志鹏的脸瞬间惨白如纸,没有一点血色,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辩解什么,但最终什么声音都没发出来,整个人像被抽走了脊梁骨,瘫软地靠在了会议桌上,眼神涣散。
李总的表情极其震惊,他猛地看向张志鹏,目光如炬:“张志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秦远说的是不是事实?”
铁证如山,环境变量的秘密只有真正的开发者才知道,张志鹏根本无法狡辩。
他嘴唇颤抖着,在李总严厉的逼视和同事们鄙夷的目光下,彻底崩溃了。
“李总……我……我错了……”他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充满了绝望,“我……我是一时糊涂……我看秦远他做出来了,我就……我就……”
他语无伦次,但承认了一切。
窃取同事的劳动成果,企图冒功领赏,最后在至关重要的演示会上搞砸了一切,让部门差点蒙受损失。
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张志鹏粗重而羞愧的喘息声。
李总的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他沉默了几秒钟,那沉默比任何斥责都让人窒息。
然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冰冷而失望:“张志鹏,你太让我失望了。技术不行可以学,人品坏了,就什么都没了。你先出去吧,回去等公司处理通知。”
张志鹏如蒙大赦,又无地自容,几乎是踉跄着逃离了会议室,连电脑都没拿。
门在他身后关上,会议室里依旧一片寂静。
李总揉了揉眉心,再次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赞赏,有歉意,也有探究。
“秦远,”他开口问道,“你既然早就知道是他偷了你的代码,为什么不在当时就揭发他,而是要等到演示会这个无法收场的时刻?”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我沉默了片刻。
我的理由远不止是当场抓贼那么简单。
我隐忍至今,布下这个局,还有一个更关键、更致命的原因。
这个原因,关乎另一个更大的秘密,一个足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秘密。
而揭开这个秘密的钥匙,就藏在我接下来要说的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