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信用诚信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举行。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信用诚信有何关系?答案是信用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现实商业市场中,企业失信行为屡见不鲜。就河南比较典型的案例有知名上市公司失信企业就有豫金刚石、雏鹰农牧、辅仁药业等,造假方式包括虚增利润,虚构业务,虚假交易等,公司或遭退市,或受到监管部门高额罚款,甚至董事长遭到市场禁入处罚。
失信让历经风雨成长起来的企业毁于一旦,着实痛惜。
民企必须认识到,信用是比利润更重要的长期资产,有必要把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与经营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之中把企业信用作为战略资产来经营。
河南当然有把信用作为战略资产经营的企业典型,它的诚信故事至今仍然具有启发价值。
我们听一听来自信用诚信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段:
2004年,依据国家支持农行改制的贷款打包处置政策,牧原一笔2540万元的贷款可获免除。彼时养猪行业利润微薄,企业12年的累计盈利尚不及此笔贷款,还款无疑将使公司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然而,董事长秦英林毅然决然地表示:“没有钱可以挣,失去诚信再也挣不回来。”公司最终于2009年全额偿还了该笔贷款。
这是牧原集团首席法务官袁合宾代表企业作主题发言,系统分享了牧原集团以信用诚信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实践经验。
![]()
这是一则20年前的诚信故事。面对2540万的政策免除红利,牧原人没有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他们知道,这2540万元是公司与银行签订合同契约的贷款,是以公司信用为背书的,一旦毁约,就相当于告诉市场,公司的信用坍塌。
坚守诚信,归还贷款成就了牧原的口碑。农发行、农行等8家银行相继给予大额贷款支持,且大都是信用贷款。农业银行更是创新推出了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模式。诚信,有效破解了养猪行业长期存在的“无抵押物、融资难”瓶颈,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信用良好,牧原还获得了世界银行的认可,其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慕名投入1000万美元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
今天,牧原的成功,离不开当年坚守诚信打下的市场口碑,奠定的发展基石。正如袁合宾所讲:“诚信是牧原的最大附加值,更是企业不可动摇的发展根基。”牧原集团始终将诚信文化深植于企业基因之中。每年7月至9月的全员企业文化培训中,由董事长及高管亲自讲授的“诚信文化”课程均为首课,通过认知、感悟、践行、坚守四个层面的持续建设,将诚信理念切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多年前,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一次公开课上讲到这一归还贷款的故事。他认为,诚信是公司基业长青的DNA。
今天再听这一故事,仍然给人常听常新的感觉。为什么?在我们的商业市场中,虽然在新技术条件下市场信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是,人们听到最多的仍然是企业频发的失信行为。
今天,当高质量发展成为民企的生存主题之时,把信用作为稀缺的资产来经营,已成为夯实民企转型的基础性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