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婚,我心里一直有个问号:到底需要多少深夜的辗转反侧,又需要多少放不下的牵挂,才能让两个曾经决意分开的人,重新鼓起勇气,再次牵起对方的手?
我也和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下面和大家分享其中五位复婚男士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或许能让我们对婚姻有新的理解。
01
“一碗白粥的温度”:陈先生,27岁,离婚后一年复婚
我是广东人,她是东北的。谈恋爱时觉得她爽朗可爱,结婚后才明白“南北差异”四个字有多重。
我为她学做锅包肉,她陪我喝早茶,但平日餐桌上总弥漫着小心翼翼的尴尬。离婚是我们悄悄去的,父母不知道。
瞒了父母大半年,直到中秋节两家老人都要来团聚,纸终于包不住火。
没想到,四位老人坐在一块儿说的不是责备,而是“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怎么就不会好好过日子呢?“。
在两边老人的劝解下,离婚一年后,我们复婚了。
复婚后的某个深夜,我加班回家发现灶台上温着一碗白粥,这是她第一次下厨没做放辣椒的饭菜。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老人们常说“筷子搭得拢,日子才能过到一块”,讲的其实就是包容彼此生活里那些细碎的“不一样”。
![]()
02
“深夜的一个电话”:小李,33岁,离婚一年后复婚
她比我小7岁,恋爱时觉得她活泼可爱,结婚后才体会到代沟的真实存在。她想要浪漫惊喜,我觉得踏实过日子更重要。
最后一次争吵,她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我疲惫地回了一句“随你”。
离婚后三个月,凌晨两点接到她的电话,她在那边哭得说不出话。我以为出了大事,衣服都没穿好就冲出门。结果是她养了七年的金毛走了。
我们一起把狗狗埋在她家楼下的小花园,她突然说:“其实我知道,那些所谓的浪漫都是假的,你会半夜跑来陪我才是最真实的。”
就这样,一年后我们又复婚了。
现在我们还是会有争执,但她学会了在我加班时给我留盏灯,我也懂了在她生日时准备一束花。
想起一句挺扎心的话:“我们总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最亲近的人。”年轻的爱情往往要等到成长之后,才懂得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爱情。
![]()
03
“习惯了的存在”:吴先生,39岁,离婚后两年复婚
我们俩是青梅竹马,从初中时就开始较劲,成绩要比,跑步要比,连吃饭速度都要比。结婚那天,司仪问“无论贫穷富贵都愿意吗”,我们异口同声:“我愿意”。
可是结婚后才发现,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合不来。
我们离婚是因为装修,为书房用什么颜色的墙漆吵了整整两周。分开后第一个月觉得耳根清净,第二个月开始不习惯。
最触动我的瞬间,是某天在超市看见一个新牌子的薯片,下意识想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尝尝,这是我们吵架后和好的固定仪式。
复婚那天,我们约法三章:可以吵,但不能隔夜;可以争,但不能伤人。现在我们还吵,但吵完总会有人先递上一杯水。
这世上没有百分百契合的齿轮,好的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在不断磨合中,既磨掉了伤人的尖刺,也留下了支撑彼此的凹槽。
就像那句台词:“吵架是短暂的暴雨,共同撑过的伞,才是雨后天晴的证明。”
![]()
04
“绕了一大圈,又在一起了:高先生,43岁,离婚10年后复婚
我们22岁结婚,24岁离婚,都太年轻,把任性当个性。
后来,我们都各自组建了家庭,她再婚时,给我发了请柬,我包了双倍礼金,心想这辈子我们就这样了。
直到我们都再次恢复了单身,儿子有天突然说:“爸,我发现王阿姨家阳台的花,和您养的多肉特别像。”
重新牵起她的手那天,我们头上都生了白发。她打趣说,感觉我们像是“黄昏恋”。现在过年,饭桌上坐着三个孩子:我俩共同的儿子,我后来的孩子弟弟,她后来的孩子妹妹。
去年,她女儿滑冰摔骨折,我儿子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医院跑。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忽然释怀了:
原来所有绕过的远路,都是为了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生命里最值得珍惜的风景。
05
“第二次婚礼”:小陆,26岁,离婚一年后复婚
为了爱情,我选择做上门女婿。但现实比想象复杂,在这个家里,我始终像个外来的客人。离婚那天,我们抱头痛哭,她说:“下辈子我一定嫁到你家去。”
转机出现在她妹妹结婚后,新的妹婿入住,她从家里搬了出来,我们又和好了。
现在我们靠自己在菜市场旁开了家小吃店,也自己租了房子住,店名就叫“第二次”。她负责收银,我掌勺,虽然辛苦,但每一天都真实而踏实。”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碰撞。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让婚姻幸福。
听完了他们的故事,很让人欣慰,但必须要承认,能破镜重圆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夫妻,一别就是一生。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把离婚当作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却忽略了:真正珍贵的感情,需要的是修补的智慧,而不是更换的冲动。
因为,最好的爱情不是从不吵架,而是吵完架后,还记得给对方带一碗她最爱吃的甜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