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家族
隐藏在《红楼梦》中的那些旧事
作者:邱力立
![]()
![]()
史料
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内,有关“作者身份”的话题历来备受瞩目,相关论述虽然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作者与江宁织造曹寅家族之间的关联,仍应作为探讨的重点,因为在不少史料中都留下了与之有关的线索。
乾隆年间宗室(英亲王阿济格裔孙)敦诚所写《寄怀曹雪芹》诗中有小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乾隆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侄明义所著《绿烟琐窗集》内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诗前小序有写到:“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造。”
乾隆年间进士,江宁知县袁枚著作《随园诗话》中有记载:“康熙间,曹楝亭(曹寅号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
乾嘉道年间宗室(豫亲王多铎裔孙,明义外甥)裕瑞著作《枣窗闲笔》中有记载:“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家(袁枚号简斋)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寅)家故址也。”
尽管以上四则记载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但均一致确认了曹雪芹与曹寅之间的密切关联。其中,敦诚早年就读于右翼宗学时即与曹雪芹相识并结为挚友;而明义亦与敦诚素有往来,因此这两人笔下关于曹雪芹身世的记载具有较高可信度。此外,裕瑞所述内容,因其“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故同样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皇妃?
![]()
真事隐、假语存
同时,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中,也时常能寻觅到曹寅家族兴衰史对其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虽然我们不能将《红楼梦》简单地定义为“自传体”作品,但不可否认,作者曾经在江宁织造府的成长与生活经历,无疑为他创作这部鸿篇巨著提供了丰厚的生活积淀与素材源泉。那些曾经显赫一时、最终又归于没落的家族记忆,在经过作者的“真事隐、假语存”与创造性艺术加工后,最终升华为《红楼梦》中震撼人心的悲剧叙事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来既感天马行空,却又不失本真。
《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全书中精彩且重要的一个篇章,描绘了贾宝玉生日当天,大观园中众姐妹齐聚怡红院,饮酒掣签时的场景。其中,每个人掣得的花签也预示着他们后来各自的命运。当贾探春掣签时,书有写到:
“众人看那上面是一枝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读到这里,读者们可能会有疑惑:贾元春不是“皇妃”吗?怎么就写成了“王妃”呢?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作者受到“曹寅二女身世”影响的结果。据康熙年间府学恩贡生萧猛在其《永宪录续编》中的记载“(曹寅)母为圣祖保母,二女皆为王妃。”
曹寅长女于康熙四十五年与(礼亲王代善裔孙)平郡王纳尔苏(也有写作纳尔素、讷尔素、讷尔苏等)成亲,后陆续生育福彭、福秀、福靖、福端诸子;次女所嫁何人虽至今尚无定论,但据黄一农、吴国圣《曹寅次婿即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考释》一文(此文刊于《中国文化》杂志,2021年,秋季号)中的考证,该文作者认为“曹寅次婿即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这也与《红楼梦》80回后“探春远嫁”的情节具有相似性。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次年兵败后逃往准噶尔,乾隆二十年清军征讨准噶尔部时出降,被押送至北京后软禁。
2
曹顒 曹頫
![]()
树倒猢狲散
除了“两个王妃”的灵感有可能源自于“曹寅二女的身世”外,曹寅之子曹顒的身世也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早逝的胞兄贾珠有着一些相似之处。据《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写到:“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历史上的曹顒也遭遇了英年早逝。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后,其子曹顒接任江宁织造,但仅三年后也不幸染疾去世。康熙帝因念及曹寅无嗣可承,故命将曹寅之弟曹荃之子曹頫过继于曹寅为子,并让他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但这些来自康熙帝的恩宠终究还是没能挽回曹寅家族的没落,随着曹寅和康熙帝的先后离世,曹家在雍正朝的境遇每况愈下,再加之雍正四年纳尔苏因获罪而被削爵等原因,失去康熙帝庇护的曹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终于在雍正五年,因曹頫被控“骚扰驿站”等原因,罪至抄家,应了曹寅生前常说的那句“树倒猢狲散”。《红楼梦》第13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道:“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脂砚斋在此处有批语:“‘树倒猢狲散’之语,全犹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伤哉。宁不恸杀!”
3
小心
![]()
亏空甚多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曹寅家族衰败的隐患,实则早在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康熙年间已经埋下,而最终加速其没落的,恰恰是曹家当年引以为傲的“南巡接驾”。
历史上康熙帝曾“六下江南”。在此期间,曹寅曾以江宁织造的身份四次接驾,并为此巨额花费。
《红楼梦》第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开头脂砚斋有批语:“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同一回中,赵嬷嬷道:
“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
《红楼梦》中惯会使用“真事隐,假语存”的笔法,由此可推测,“元妃省亲”的创作灵感极有可能受到康熙年间由曹寅亲自操持的“南巡接驾”的影响。历史上的“南巡接驾”,使得曹寅治下“江宁织造”与“两淮盐务”的亏空越发恶化。
《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曾借贾蓉等人之口对“元妃省亲”后贾府的财政状况有过形象的描述。
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万岁的库给了我们不成?......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净穷了。”
这番话中所描述的与康熙朝后期曹寅所面临“亏空问题”有相似之处。尽管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的康熙帝,出于保护曹家的目的,也曾多次提醒曹寅赶快堵上窟窿,要曹寅多加小心,如其中一次康熙就曾在曹寅的奏折上批道:“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连用“四个小心”,可见康熙帝对于亏空问题的重视,但直到曹寅去世这个窟窿终究还是没有补上。雍正帝继位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雍正元年就查抄了曹寅的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家,至此,曹家被抄也进入了倒计时。
值得注意的,作者在创作《红楼梦》四大家族“史家”的故事时也有可能受到了李煦家事的影响。《红楼梦》中贾代善娶的是金陵史家小姐,即书中的贾母,而现实中曹寅娶的是李煦的妹妹;《红楼梦》中有写到史家有两个封侯爵的后代,一个叫保龄侯史鼐,一个叫忠靖侯史鼎,而李煦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李鼐,一个叫李鼎,这些细节上的重合同样也是作者与曹寅家族关联的有力佐证。
4
无限遐想
![]()
神秘的面纱
这么许多来自《红楼梦》中的一手资料,进一步拉近了作者与曹寅家族的关联,这些或许出自他长辈口述,或许来自他亲身经历的家史,成为了他毕生挥之不去的往事旧梦,并以“真事隐,假语存”的独特笔法,在经过艺术加工后被写进了《红楼梦》中的各个精彩篇章中。
最后,还需补充说明的是,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创作曾受到《大宋宣和遗事》与《三国志平话》的影响一样,在《红楼梦》在成书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借鉴到其它著作中的内容。对此,裕瑞在《枣窗闲笔》中有记述:“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另外,脂砚斋在第1回批语中亦有提及:“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些记载不仅为《红楼梦》的创作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激发了《红缕梦》研究者与爱好者们的无限遐想,更为这部鸿篇巨著的成书历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作者简介:邱力立
媒体栏目作者,已编著出版《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30秒探索-繁华上海》等书籍,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纵横》《上海滩》等报刊、杂志共计发表文章50余篇。
【版权说明】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邱力立
微信/ dongzhu1968
投稿 / hlmyj0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