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勒坦汗(1508-1582)
阿勒坦(俺答),成吉思汗17世孙,生于1508年2月1日(明正德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系达延汗之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之次子。
![]()
阿勒坦13岁时,巴尔斯博罗特济农逝世,其兄衮必里克・墨尔根继济农位,阿勒坦领有土默特部。他将原属火筛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八营编为六营:多罗土蛮、委兀尔慎、兀慎、巴岳特(摆腰)、兀鲁、王吉剌(剌鸿吉剌特),共4万人,驻牧于丰州滩(即土默川)。
![]()
阿勒坦汗父亲赛阿拉克汗巴尔斯博罗特
1524年(嘉靖三年),阿勒坦遣兵击败兀良罕部。1531年(嘉靖十年)、1533年(嘉靖十二年),墨尔根济农与阿勒坦两次远征兀良罕,败之。
1538年(嘉靖十七年),墨尔根济农、阿勒坦与博迪汗约,连兵攻伐兀良罕,败之,将其部众分拨至左右翼各部为奴。是役之后,阿勒坦被博迪汗授予索多汗之号。
1541年(嘉靖二十年)七月,阿勒坦汗派石天爵、肯切赴大同塞,要求蒙明通贡互市,表示“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明廷拒绝,扣留肯切,并下令一意攻杀,悬赏购斩阿勒坦汗首级。
八月,阿勒坦汗率部越长城,趋太原,经平定、寿阳,直逼真定,共“破卫十,破州县三十八”。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闰五月,阿勒坦汗派石天爵、满受秃、满客汉为使,赴大同塞,再次要求通贡互市。大同巡抚龙大有杀石天爵,传首九边,并扣留满受秃等。
六月,阿勒坦汗为报杀使之辱,率部攻朔州,越雁门关,直捣太原,继而分兵攻略沁、汾、潞安、长子等州县,驻军平遥、介休间,次月始由阳和归来。此役共“下州县三十一,获马牛羊以百万计。”是年,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病逝,阿勒坦汗成为右翼诸部事实上的领袖。
他曾先后西征畏兀特,收服博剌海(卜儿孩),往征兀良罕余部,收服莽吉尔丞相、莽海锡格津等,被博迪汗授予土谢图彻辰汗之号。
此后,从1546年到1549年(嘉靖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阿勒坦汗多次要求互市,明世宗一概拒之。1549年,阿勒坦汗射书宣府城中,略谓:“通我贡,予我市,不则我岁一虔而郭!"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八月,阿勒坦汗率右翼三部大军东行,抵古北口,明军大溃。乃挥军直达通州白河东岸扎营,攻略怀柔、三河、昌平等县,焚毁胡渠马房,俘获明马房内监杨增等8人。
八月二十一日,兵临北京城下,明廷束手无策。阿勒坦汗释放杨增等内监,使转致要求贡市之信。明世宗从礼部尚书徐阶之议:可退出大边,另遣使由大同边臣代奏。阿勒坦汗得信后,罢兵。此即史书所谓“庚戌之变”。
1551年(嘉靖三十年),阿勒坦汗派恰台吉至上谷宁虏堡,与明达成马市协议。从五月初至七月,先后以镇羌堡、新开口堡和延绥、宁夏为市口,土默特、哈剌慎、鄂尔多斯三部均以马匹易缎布等物。其后,恰台吉代各部部众要求以牛羊换粮食,被明廷拒绝,并罢革马市。
![]()
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恰台吉塑像
次年三月,阿勒坦汗派丫头智为使,要求继续互市,被明边吏诱杀。明蒙再开战端。约1551年(嘉靖三十年)至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间,山西白莲教徒吕鹤、赵全、王廷辅、李自馨等因被明廷通缉,投奔土默特部,阿勒坦汗收纳了他们。
1555年,阿勒坦汗从丘富建议,出榜招纳内地读书人,内地军民纷纷投来。阿勒坦令丘富、赵全等统领投来之汉人,能者委以职务,余则准在板升务农。
从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开始,阿勒坦汗着手经略西海地区。前此的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阿勒坦汗战胜博剌海之后,曾将其部属赐给其弟俄托汉卜只剌之子永邵卜大成台吉,因而永邵卜大成台吉已在西海地区驻牧。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七月,趁阿勒坦西征未归,大同总兵刘汉率军至丰州滩,屠杀牧民近百人,抓去约70人,并纵火烧毁板升、帐房。阿勒坦汗归来后,率六万骑,直捣雁门关,破明堡寨百余所。次年初,再破云阳诸堡50余所。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冬,阿勒坦汗率10余万骑攻入通州诸地,明京师震惊。1567年(隆庆元年),阿勒坦汗兵分四路南下,破石州城,兵锋直抵汶水、交城、平阳、介休。十月归来。约当隆庆初(1567~1569年),阿勒坦汗在西征卫剌特时,奈曼明安辉特部的哲恒阿噶诺延献其女乌讷楚为阿勒坦汗的哈屯。
1570年(隆庆四年),阿勒坦汗赴西海。秋,其孙把汉那吉投明。阿勒坦汗闻讯返回,用赵全之谋,率众屯平虏城下,同时遣都隆森格洪台吉向大同东路发动进攻,焚毁明宗室陵墓。明廷用宣大总督王崇古之谋,授把汉那吉指挥使,打算用他交换赵全等人。阿勒坦汗兵临城下,王崇古、方逢时(大同巡抚)遣使至土默特部大营谈判,阿勒坦汗先后两次斩其使者。第三次派鲍崇德向阿勒坦汗出示赵全给明朝的“请降书”,并说:要把汉那吉返回,需用赵全、李自馨等人交换。阿勒坦汗见“降书”大惊,遂同意交换人质。明廷于十一月初五日以偏将苑宗儒之子为质,二十日阿勒坦汗捕赵全、赵龙、李自馨、王廷辅、吕西川、张彦文、刘四儿等人,以他们换回把汉那吉。明蒙达成互市协议。
1571年(隆庆五年)五月,明廷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封哈剌慎部昆都仑汗、阿勒坦汗长子都隆森格洪台吉为都督同知,各部首领60余人分别为指挥同知、指挥佥事、正副千户、百户,为此,他们各自得到明朝的赏赐。阿勒坦汗上谢表,谓“不胜感戴洪恩之至”,并望蒙汉“各遂安生”。同时,与各部向明廷贡马504匹,镀银鞍辔一副。(史称“隆庆和议”)
自五月底至十一月,右翼三大部先后在得胜堡、新平堡、张家口、水泉营、延绥等处与明互市。
明蒙通市当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阿兴喇嘛到土默特部讲经说佛,阿勒坦汗皈依喇嘛教,始念六字真言。
1572年(隆庆六年),阿勒坦汗在哈鲁古纳山(大青山)前修建库库和屯,1575年(万历三年)建成,明廷名之为“归化城”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后,制定法典,名曰《阿勒坦汗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了政教并行的体制。
1576年(万历四年),阿勒坦汗从其侄孙鄂尔多斯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的劝说,派使者往甘丹寺礼请索南嘉措。使者返回后,转达索南嘉措的法旨:在青海三角地带会晤。
阿勒坦汗乃与右翼三万户议定,在青海恰布齐雅勒地方建寺,作为会晤之所。1577年(万历五年)寺成,明廷命名为仰华寺。
![]()
拉萨罗布林卡斯喜堆吉殿壁画中的仰华寺
八月,阿勒坦汗率众西行迎佛。次年四月抵西
海地区。五月十五日,阿勒坦汗与索南嘉措在恰布齐雅勒庙会见,向索南嘉措布施大量金银珠宝及驼马牛羊。旋举行盛大法会,索南嘉措给阿勒坦汗灌顶。
阿勒坦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回赠阿勒坦汗“转千金法轮咱克瓦尔第彻辰汗”之号。
阿勒坦汗与右翼三部诸诺延决定,废弃萨满教,行“忽必烈彻辰合罕时之典章旧例”,“并立政教二道”,在库库和屯城南兴建释迦牟尼寺,并让子弟108人出家为班第脱因。
![]()
阿勒坦汗曾孙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
1579年(万历七年)十一月,阿勒坦汗偕满珠锡哩呼图克图返土默川。
1580年,释迦牟尼寺建成,十二月,明廷命名此寺为弘慈寺(即大召)。
1581年冬,阿勒坦汗病危,嘱咐十二土默特之诺延“严修自在经教之政”。
1582年1月13日(万历九年腊月十九日),阿勒坦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
美岱召壁画中的阿勒坦汗
阿勒坦汗九子:
黄台吉(都隆森格)、不彦台吉、铁背台吉、丙兔台吉、把林台吉、哥力各台吉、不他失礼洪台吉、沙赤星台吉、依尔将逊台吉,义子恰台吉。
![]()
![]()
土默特历史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编委会
顾 问:云纳林 韩国栋
主 编:任瑞新
副主编:乔福俊 歌日乐
审 核:云纳林 韩国栋 任瑞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