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撰文|夏清逸 叶春池
审核|岳鸿
支持|东西文娱ACGN组
一睁眼,玩家还置身于阴森的实验室中。再一睁眼,玩家就切换到诡异黑暗的山洞里。眨眼之间,《道诡异仙》VR带玩家开启了一场双重视角的“精神实验”。
近期,沙核科技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品头部网文IP《道诡异仙》的首个沉浸式VR体验——《道诡异仙VR》。目前已推出20分钟的先行体验版,其内容选取原著小说开篇中,主角李火旺从出逃到在丹炉前与师父丹阳子爆发冲突的高潮段落。
与市面上可玩的沉浸式VR体验相比,《道诡异仙VR》突出IP世界观的核心亮点,开创性地采用玩家眨眼进行场景的交互机制。同时打造全感沉浸系统,结合风力等更多实体装置提供更全面的沉浸式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道诡异仙VR》不仅是对VR大空间沉浸项目在内容创意等方面的迭代创新,也体现了沙核在更多个维度对沉浸娱乐与IP行业的开创性探索。
据官方资料,沙核科技创立于2016年,定位为内容制作、全球发行与创作者生态的XR沉浸娱乐开拓者。与全球超过50个一线创作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建立超过300部顶级作品的全球XR版权库。且自2016年起,便涉猎VR动画、VR游戏、VR戏剧等领域,完成了诸多开创性尝试。
过去,基于产业成熟度等因素,几乎没有网文IP能像《道诡异仙VR》这样,在动画等可视化形态开发前,先行落地VR衍生项目。
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VR内容多偏文旅向,IP改编的娱乐内容体验相对稀缺。沙核也在《道诡异仙VR》上,着重探索如何利用VR等新技术,拓宽IP变现新渠道与商业化开发新模式,同时为沉浸式VR领域注入发展新动能。
对此,沙核科技联合创始人、XR制片人周旭东与沙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内容与产品负责人张佩斌进一步表示,如何开创娱乐体验经济的新业态,激发粉丝群体对IP的认同感,同时吸引更多潜在受众,是沙核科技持续探索的新命题。
![]()
双世界切换,VR如何成为最适配《道诡异仙》IP体验的方向之一
作为阅文的现象级IP,《道诡异仙》原著小说采用双重世界观设定,通过主角李火旺在精神病院的“现实世界”与诡谲多变的“大傩世界”之间的认知撕裂,将奇诡元素与道教修仙体系深度融合,开创了独特的东方诡异美学。
小说中,“坐忘道”、“丹阳子”等荒诞设定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因而《道诡异仙VR》的核心创作逻辑,选择精准“还原”这种虚实难辨的荒诞感。
张佩斌透露,团队本身就是原著粉丝,初读时便被李火旺的精神状态震撼,“总在想是我疯了、作者疯了还是李火旺疯了,这种分不清真假的感受,恰恰是VR媒介擅长呈现的”。
进入《道诡异仙VR》的空间,一种难以名状的诡异感扑面而来。它摒弃了游戏中常见的直给式惊吓,转而营造氛围层面具有IP美学特色的奇诡张力。
![]()
比如在美术设计上,团队采用东方枯树枝的扭曲形态,其转折结构与触须形成视觉呼应。同时参考梧桐树断枝形成的“眼睛”等自然意象,植入带有年代感的恐怖记忆符号。听觉层面则以筝、唢呐等东方民俗乐器为核心,但对唢呐这样的“大杀招”刻意克制使用,仅计划在高潮桥段集中发力,通过音画协同,强化“不可名状”的心理恐惧。
场景设计上,猩红灯光搭配大片符咒,丝线悬挂的密密麻麻的铃铛让玩家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触发未知的诡异机关。“鬼娃”、“触手”等原著经典元素的视觉化呈现也极为逼真,既满足书粉对原著场景的想象,又通过VR的沉浸感让非书粉快速代入。

而在交互形式上,《道诡异仙VR》实现全方位的沉浸体验升级。开创性的“眨眼切换机制”,不仅复刻了原著的分裂感,更让玩家掌握了体验节奏——这种设计同样源于团队对原著核心设定的深刻理解,“双世界切换是《道诡异仙》独特的标签,也是最能让VR与其他媒介形成代差的切入点”。
主角李火旺的具象化呈现也是点睛之笔。他时常出现在玩家面前,近到能看清脸上的细微表情;逃离实验室时,他带领玩家乘电梯的场景紧迫感十足,兼具逃生的紧张感与热血感;最终BOSS战时,玩家与他共进退的设计,也激发了主观能动性。
种种设计,既贴合原著中李火旺的核心地位,又通过VR的近距离互动,突破了用户能在传统媒介获得的体验边界。
此外,《道轨异仙VR》也很好地考虑到沉浸式VR体验爱好者等非IP粉丝群体的需求。
周旭东表示,VR大空间的多人体验场景中,复杂叙事难以有效传递,为此团队简化故事逻辑,强化游戏化目标。“比如设定‘参与精神体检时发生意外,核心任务是逃出去’这样清晰的主线,让不同背景的玩家都能快速理解”。同时,尽量规避UI提示,通过场景光影自然引导玩家行动,比如在走廊关键路口用灯光亮度差异指明方向,既保证引导效果又不破坏沉浸感。
![]()
《道诡异仙VR》现场置景
无论是内容改编、呈现形式还是不同玩家人群的平衡等方面,《道诡异仙VR》以实现IP与VR的丝滑融合为目标,并推动VR成为最适配《道诡异仙》IP体验的方向之一。
周旭东形容此次开发过程:“阅文像提供新鲜食材的一方,而沙核则是擅长调味的厨子”,前者输出IP内核与粉丝基础,后者则聚焦VR媒介的创意转化与技术实现。在选定这一IP时,就前瞻性地看到原著IP和VR结合的适配度和更多可行性,致力于“打造更多好玩的内容。”
张佩斌也表示,VR媒介的独特性在于能将“分不清真假”的感受具象化。“这种体验是电影、动画等传统媒介难以实现的,也是VR能为IP带来的核心增量”。
![]()
眼动交互、全感系统,
突破沉浸式VR项目体验想象
《道诡异仙VR》所展现出的对沉浸式VR大空间项目的创新,以及对结合IP的沉浸娱乐的深刻理解,其实都依托于沙核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持续的创新能力。这些在《道诡异仙VR》的体验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技术层面,沙核科技开创性地引入眼动交互元素,使得《道诡异仙VR》成为当前商用VR大空间领域首个落地该技术的项目。
周旭东解释道,眼动功能虽早已存在,但因硬件成本较高,且早期行业参与者多为跨界进入,更倾向于选择成熟廉价的方案,导致这一功能长期被忽视。
该技术与原著“精神分裂”逻辑深度契合,玩家在物理空间移动时,通过环境元素的动态映射,触发现实医院与“大傩世界”的瞬时切换,这种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强化了原著的荒诞感,也突出了《道诡异仙VR》的差异化体验。

全感沉浸系统的开发则展现出团队对细节的追求。据了解,在内部测试中,完整的全感系统已实现风热、振动等多维度反馈——当清风观的丹炉起火时,玩家能感受到对应的热风与轻微振动,这种多感官协同让沉浸感大幅提升。
张佩斌透露,团队特意选择“重内容”开发路径,“我们不用轻量化的一体机方案,而是通过背包设备承载更高画质与更多交互,就是为了打造差异化的全感体验”。后续版本计划进一步升级风力、气味等模块,比如在不同场景植入符合设定的气味元素,让感官沉浸更趋完整。
沉浸式内容的创新设计同样有突破性。团队在玩家入场与离场环节设置了完整的实景演绎叙事:玩家在挂号台“挂号”验票,现场的白大褂、病历本、诊断书等实体道具与置景,瞬间将场景从VR体验店转化为“精神检测中心”;体验结束后发放的定制病历本,进一步延续了沉浸感。
![]()
这种设计源于团队在沉浸式VR领域多年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核心创作理念:“我们首先是沉浸体验的创作者,其次才是选择了VR作为创作媒介。” 从挂号到离场的每一个环节都服务于沉浸体验的完整性,并通过实景与VR的结合,进一步完善VR单次体验丰富度。
诸多创新能力的形成,技术的革新和创意的加码,需要持续的行业积累来支撑。
张佩斌介绍,沙核运营SIF砂之盒沉浸影像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全球创作者资源。比如今年SIF展映了多个与国内常见的VR大空间体验差异显著的项目,为团队带来了多样化的创作灵感。
此外,自2016年起,沙核科技先后涉足VR动画、VR游戏、VR戏剧等多个领域,这些跨品类探索让团队对VR媒介的理解更具前瞻性:“我们不仅思考当下能做什么,更在探索未来线下娱乐的形态应该是什么样。”
在团队看来,这种积累转化为《道诡异仙VR》的核心竞争力:丰富的内容经验让团队精准把握玩家对“热血”、“团战”、“中式恐怖”等元素的需求;跨领域技术探索则支撑了眨眼交互等创新设计的落地。

周旭东透露,团队还在构思其他“双世界切换”的交互方式,比如设定李火旺在现实世界的朋友被劫持,玩家需切换至道诡世界获取道具再返回救援。相关资产已初步完成,后续将结合测试反馈筛选优化。
![]()
从0到1,开拓沉浸式娱乐新边界
从沉浸式VR项目开发实践来看,IP既是重要助力,蕴含无限可能,在具体结合时也难免暗藏诸多挑战。
用张佩斌的话来说,“一方面,IP能将沉浸娱乐这个小众圈子拉向大众,显著扩大受众范围;另一方面,IP对创作的束缚客观存在,尤其是当前VR行业尚未建立成熟标准,双方对改编尺度、呈现效果的认知容易产生偏差。”
但从行业趋势来看,IP仍是激活线下体验经济的关键变量,IP方的认知度、配合度都在不断打开,这也让沙核科技的探索更具行业价值。
《道诡异仙VR》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为沉浸式VR大空间项目树立了新标杆,也为IP产业与体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借助这一项目,沙核科技也在进一步开拓沉浸娱乐边界,发挥行业探路者与开拓者的作用。
首先从商业价值来看,《道诡异仙VR》将沉浸式VR项目更前置化地纳入IP泛娱乐消费体系,打开多重商业想象空间。
据了解,《道诡异仙VR》核心仍采用VR行业主流的单次付费模式,但在此基础上正在探索多元拓展方向。
例如,拓宽线下发行渠道,与密室、剧本杀、鬼屋等线下娱乐场景合作,探索“VR+传统线下娱乐”的融合形态。尝试自运营主题化场所,未来在体验区周边设置餐饮与谷子售卖区域,并在明年3月正式启动项目后,与IP方展开更多联动,切入“谷子经济”等热门赛道,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形态。
![]()
在产业层面,张佩斌认为,本土市场正迎来LBE沉浸式大空间产业的蓬勃发展期。他将当前线下大空间的发展路径归结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路径,通过统一空间规模、布控系统与硬件,大批量快速占领市场;另一类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定制化路径,配合不同产品采用合适的硬件和风格。
目前沙核科技选择双线并行策略。小体量内容将接入标准化渠道,这类项目通常只需较小空间即可落地,已与多个线下场所达成合作;而《道诡异仙VR》则是定制化路线的代表项目,未来计划汇聚更多全球优质定制内容,打造规模化的线下沉浸综合体。
![]()
张佩斌也表示,沙核科技更倾向在后者发力,“标准化内容变现快,但我们的基因更擅长探索差异化体验”。
《道诡异仙VR》就是沙核在定制化路线上从0到1的突破。在这一IP还未有三维可视化内容面世的情况下,沙核团队从零开始进行三维形象与场景开发。并和IP方共同建立审核、验收标准等,不仅解了单次合作的问题,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IP与VR结合的参考范式。
随着VR大空间产业链进入全面布局的新阶段,沙核科技与《道诡异仙》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IP与VR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激活单个项目的商业价值,更能推动整个行业从向“体验经济”的不断深化转型。
可以期待的是,《道诡异仙VR》完整版上线与多业态联动推进后,这场“精神实验”或将为沉浸式娱乐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