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棋枰,三百六十一个落点,每一次执子与落定,不只是一场智力的交锋,更是孩子情绪成长的实战场。在这里,喜悦、焦躁、懊悔、得意轮番上演——而围棋,这门流传千年的智慧艺术,正悄悄教孩子如何与情绪共处,成为自己内心的“定盘星”。
![]()
一、输棋之后:把“委屈眼泪”变成“成长养分”
孩子输棋后红着眼圈、把棋子一推……这样的场景不少见。但围棋世界本就如人生,有赢必有输。我们可以轻轻告诉他:“你知道吗?就连世界冠军,也曾在重要比赛中输过棋。输,其实是棋路中必经的一站。”
当他因为失利闷闷不乐时,别急着说“下次认真点”,而是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妈妈知道你很难过,这盘棋你努力了很久。”——先接住他的情绪,让他知道,所有的感受都值得被看见。然后,一起打开棋谱回顾:“如果当时这一子不冲,转而守在这里,局面会不会不一样?”把注意力从“我输了”转向“我学到了”。渐渐地,孩子会明白:情绪不是敌人,它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伙伴。
![]()
二、陷入僵局:在“长考”中练就专注与耐心
棋到中盘,进退两难——这是孩子最容易心浮气躁的时刻。要么随手乱下,要么想直接放弃。而围棋文化中特有的“长考”,正是培养定力的良机。我们可以对他说:“不急,哪怕想二十分钟,只要想清楚,这步棋就值了。”
刚开始,可以用沙漏帮孩子建立时间感,引导他在等待中观察:“对手哪里最薄弱?我们哪片棋最有潜力?最需要补强的是哪里?”这份“临危不乱”的修炼,会悄悄融入他的生活:遇到难题时,他会学着深呼吸,告诉自己“先静下来”;考试被题目卡住时,也不会轻易慌张,而是专注于寻找突破口。
![]()
三、赢棋时分:让喜悦发光,但不刺眼
赢棋了,孩子眼睛发亮,开心得又跳又笑——这多美好!但若因此骄傲,甚至轻视对手,就可能为下一局埋下隐患。围棋早早告诉我们:“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赢要赢得漂亮,更要赢得有风度。
不妨和孩子约定“胜利时刻”的小仪式:赢棋后,主动向对手说“谢谢指教,这盘棋我学到了很多”;复盘时,不只夸自己,也真诚地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你那手扑真厉害,我差点没反应过来”。这些小小的举动,会让孩子理解:胜利值得开心,但保持谦和、尊重对手,是比赢棋更珍贵的赢得。
![]()
四、面对失误:把“后悔”转化为“向前”的力量
棋盘上落子无悔,一时的疏忽可能导致全局被动。孩子常常会为一步错棋懊恼半天,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发挥。而围棋正在告诉他:犯错不可怕,它是我们变得更强的秘密阶梯。
每局结束后,陪孩子开启一场“寻宝之旅”:“刚才这步为什么没走好?是计算不够,还是太着急进攻?”帮他把思维从“我真糟糕”转向“我可以怎么做更好”。慢慢地,孩子会养成“复盘思维”:生活中遇到挫折,他不会长时间陷在情绪里,而是会想——“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
围棋从来不是一门情绪课,却在一黑一白的交替间,让孩子亲身体验什么是接纳、什么是专注、什么是克制、什么是反思。愿每个学棋的孩子,不仅能下出一盘好棋,更能修炼出一颗从容、明亮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