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第40独立海岸防御旅公布了一项新战术:使用国产“梭鱼”(Barracuda)无人艇搭载FPV无人机,对俄罗斯运输船发起攻击。该战术能为在争议河道行动的乌军提升打击范围与人员生存能力。
![]()
2025年10月20日,乌克兰第40独立海岸防御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显示,该部队的“梭鱼”无人艇搭载多架FPV无人机,将其送至可打击俄罗斯运输船的范围,实现了快速攻击且无需暴露乌军人员。用该旅的话说,此次行动迅速,且对乌军战士无风险,最终摧毁了俄方人员与弹药。部队发布的视频还显示,FPV无人机从“梭鱼”无人艇甲板起飞,并向目标发起俯冲。这种战术有效延长了打击半径,同时压缩了海上防御方的反应时间。该旅未明确行动地点,但据悉其在第聂伯河三角洲及沿岸水道均有活动。
“梭鱼”无人艇的技术特点与功能
“梭鱼”是第40旅内专门的“梭鱼”特种分队自主研发的国产无人水面艇(USV)。乌克兰官员及部队资料显示,该艇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遥控功能、先进追踪系统及人工智能模块,可实现狭窄航道与芦苇丛中的自动导航,同时辅助目标探测与航线规划。
其艇体针对内河与近岸环境优化,可通过重新配置执行火力支援、物资运输、人员撤离或布雷任务。此前官方发布的视频显示,该艇的衍生型号可搭载单发榴弹发射器与布雷投放架,凸显“即插即用”理念——人员无需改造艇体,即可根据任务需求调整负载配置。
![]()
据《泰晤士报》对第聂伯河前线的最新报道,操作人员透露该艇最高时速约95公里,还配备电子干扰设备,可干扰敌方无人机控制链路。这一功能在应对俄军四旋翼无人机及日间猎杀船只的FPV威胁时极具优势。报道还指出,该艇使用部分英国产零部件,且设计经过前线测试不断迭代——这种模式在乌克兰海军无人机项目中十分常见。尽管乌克兰未公布该艇完整参数,但从其强调的机动性、低可探测性及电子防护能力来看,均与其内河作战定位高度匹配。
新战术的作战逻辑与战略意义
此次打击凸显了“梭鱼”无人艇的作战逻辑:它作为低可探测性的FPV无人机“母艇”,可将无人机群投送至近距离作战范围,既隐蔽了发射信号,又缩短了无人机在开阔水域的飞行时间。这不仅降低了无人机因敌方干扰与轻武器射击导致的损耗,还增加了俄军预警难度——FPV无人机会突然出现在防御圈内,让对方措手不及。
该旅称行动摧毁了俄方人员与弹药,这意味着被打击的俄运输船至少失去作战能力,甚至可能完全报废,而整个过程未让一名乌军人员陷入风险。近几周,该部队还展示了对俄军内河船只的精准打击,表明乌军正持续开展行动,以消耗争议水道上的俄军后勤与运输力量。
“梭鱼”无人艇的应用,再次证明乌克兰在面对更强大对手时的持续战术创新能力。自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已将海上无人装备打造成非对称作战手段:先是部署高速无人水面艇,如今又推出结合水面载具与空中弹药的混合作战理念,不断削弱俄军在河流及近岸区域的行动自由。
对第40旅而言,内河作战不仅是击沉敌方船只,更关键的是“塑造战场态势”——干扰俄军渡河行动、封锁补给码头,同时让俄军任何在岛屿建立据点的尝试都付出高昂代价。这也是该旅强调“现代技术不仅能打击目标,还能将人员撤出杀伤区以挽救生命”的原因。这一理念与乌克兰推动无人作战产业化、持续对黑海及第聂伯河流域俄军施压的整体战略高度契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