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石油部这都成立了,可部长人选还没定下来,这可咋整啊?”
1954 年,周总理急急忙忙找到毛主席,汇报石油部刚成立却缺个领头人的事儿。毛主席一听也犯了急,让周总理去部队里找找,看看能不能挖来两个合适的人才。
可这节骨眼上,谁愿意离开部队呢?要知道,当时全军评衔工作已经开始了,中央还明确说了,只有现役军人才有资格评军衔。这时候离开部队,等于主动放弃评衔的机会 —— 在战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谁不盼着能得个军衔,给这辈子的军旅生涯留个念想啊?周总理心里也清楚这难处,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干脆拍板:让李聚奎来当这个石油部部长!
![]()
平江起义:认准方向跟党走
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农民。虽说家境不富裕,但他小时候也念过书,算得上是个有点文化的人。从七岁开始读书,后来家里实在穷得供不起了,1926 年那年,他才咬牙参了军。
他入伍时进的是唐生智的部队,没没多久,唐生智就响应北伐号召,拉起了北伐军的大旗。唐生智跟别的国民党将领不太一样,他信佛信得特别虔诚,训练部队的时候,总爱念叨些佛教教义,比如 “今生吃苦,来世享福” 这类话。
可李聚奎听着就不认同 —— 凭啥我这辈子吃的苦,要等下辈子才能享到福?直到后来,他接触到了咱们党的人。当时彭老总所在的部队里已经建了党支部,还发展了不少党员,这些人经常在部队里讲革命道理,吸引了不少有想法的人。
李聚奎念过几年书,对革命有自己的思考。了解到咱们党的主张后,他才算真正找到了组织。第一次参加党小组会议,他就斩钉截铁地说要跟着党走。后来彭老总打算发动平江起义,带着部队投奔红军,他二话不说就投了支持票。
![]()
经过一番周密准备,平江起义成功了!彭老总带领的部队改编成红五军,顺利上了井冈山,跟朱毛红军会师。李聚奎也被任命为班长,成了红五军里的一名基层军官。刚到井冈山那会儿,朱老总给红五军的官兵训话,说干革命得记住 “三不要”: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
朱老总说,只有守住这三条,才能当个好革命者、好红军战士。这番话深深印在了李聚奎心里,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照着这三条做。干革命就得牺牲个人的一切,连命都得豁得出去。每次打仗,他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不管战斗多凶险,始终冲在最前面。
1930 年,他被调到红六军,当了红六军第三纵队纵队长。他知道这是组织信任他,没啥能回报的,只能更用心地打仗。前三次反围剿他都参加了,还立下了不少战功。陈老总跟黄公略都特别看好他,觉得他是个难得的打仗好手。
长征先锋:敢打硬拼立战功
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李聚奎负责在三甲嶂阻击敌人。咱们军队最出名的就是游击战,以前凭着游击战战术,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可第五次反围剿时,当时的中央军委却放弃了咱们擅长的游击运动战,非要用不擅长的阵地防御战,跟敌人硬拼。
![]()
敌人听说这事儿,心里都乐了 —— 他们觉得阵地战这块儿,咱们肯定打不过他们。可这份高兴,到了三甲嶂战役就彻底没影了。
1934 年 2 月,李聚奎带着红一团冒雨赶往三甲嶂,抢在敌人前面占领了制高点。红一团照着他的命令,赶在敌人到来前稳稳守住了阵地。可敌人哪能眼睁睁看着咱们占优势?为了夺回制高点,陈诚派了三个师的兵力,还让飞机大炮掩护着进攻三甲嶂。
咱们没有先进武器,可在李聚奎的指挥下,战士们硬是顶住了敌人的猛攻,阵地纹丝不动。战后,聂帅一个劲儿表扬他和红一团敢打敢拼的劲儿,连敌方将领陈诚都对咱们军队表示佩服。
也正是这一战,让之前在军中没那么出名的李聚奎,一下子名留军史。长征开始后,他原本是后卫部队的,可军委亲自点将,把他调到了前锋部队。湘江、乌江、大渡河…… 一路上的天险,他从来没怕过。
懋功会师之后,为了加强两支主力部队的配合,他被调到了红四方面军。离开自己熟悉的部队,他一点怨言都没有,还像以前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完成工作。1936 年 10 月,中央决定执行宁夏计划,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西路军。
当时他是红九军的参谋长,跟着王树声一起,带领红九军渡过黄河,打了一场悲壮的仗。在祁连山,他们遭到了三万马家军和近十万民团的疯狂围攻。西路军没补给、没后勤,一场场血战下来,活着的人越来越少,牺牲的人越来越多。
![]()
石油部长:舍军衔为国家,豁达胸怀传美名
1937 年 1 月,西路军彻底失败了。李聚奎躲在祁连山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回到延安,找到党中央!当时他身边只剩一个警卫员,俩人结伴踏上了归程。放眼望去,四周全是祁连山,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可再难,他也没想着放弃。
警卫员的脚走烂了,他把警卫员托付给当地老乡,还跟老乡换了身衣服。之后,他打扮成乞丐的样子,白天躲着敌人的搜捕,晚上趁着天黑赶路。一路上风餐露宿,靠乞讨过日子,就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木棍、一个指南针,硬生生走回了延安。这千里乞讨的苦,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回到延安,他连口气都没歇,马上投入到抗日战争中。神头岭伏击战能打胜,就是他提出要在神头岭设伏的主意。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四野工作。
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央急需一个人负责后勤工作。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李聚奎,让他组建东北军区后勤部。在他的努力下,志愿军的后勤有了保障。可以说,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成立后,他为国家做的贡献,没人能替代。
他既是优秀的政工干部,也是出色的后勤干部。按他的资历,评个大将军衔完全够格。可就在授衔的前一年,周总理亲自点将,让他去当石油部部长。石油这东西太重要了,可那时候咱们国家一直被人说是 “贫油国”,只有挖出自己的油田,才能不被别的国家卡脖子。
李聚奎当上石油部部长后,亲自带着人去野外勘探。不管环境多恶劣,他从没喊过苦、叫过累。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克拉玛依油田被找到了!咱们国家总算摘掉了 “贫油国” 的帽子。
![]()
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后,他又回到了军队。可这时候,授衔工作已经结束了,他重回部队却没有军衔。中央决定给他补授军衔,可补授什么军衔,工作人员犯了难 —— 他够资格评大将,可十大将已经定了,突然加一个,怕引起非议;可要是评上将,又觉得太委屈他了。
工作人员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让他自己选。李聚奎知道后,只说了一句 “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了”。最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份豁达的胸襟,直到现在还让人佩服不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