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凌晨4点,街上静得只剩路灯亮。邓惠东看着副驾上的儿子叶锐聪,手有点抖地握住电车方向盘——这是十八年来,她头回送被拐的儿子去学校,一千六百多公里路,她非要自己开。
![]()
出发前奶奶忙个不停,把保温桶塞进后备箱:“粥温着,路上喝。”转头看孙子,1米83的大高个才125斤,又黑又瘦,老人眼圈一下就红了。叶锐聪九个月大在东莞被拐,养父母带他在四川过了十八年,亲生爸妈找了他十八年,家里三栋小楼分红再多,也填不满想儿子的空。
![]()
有人说咋不坐飞机高铁?快多了。邓惠东摇头:“高铁快是快,可我想一路陪着他。”其实她心里早盘算好了,到四川要陪读,有车方便每天给儿子做热饭,想他了就能去学校看看。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奶奶腌的咸菜、亲戚送的新足球,还有儿子爱吃的水果、晕车药,全是她提前备好的。
![]()
十八个小时的路,邓惠东几乎没让别人替过手。每到服务区,她先给儿子买热乎的吃的,怕他坐久了累,不到一小时就停次车休息。叶锐聪抱着足球看窗外,偶尔跟爸妈说句学校的事,邓惠东总忍不住回头瞅他,好像生怕一眨眼,儿子就又没了。
![]()
“之前接他回家开的是大奔,这次换电车,方便还能多带东西。”邓惠东笑着说,可话里透着认真,“车好不好不重要,能把他护在身边才最要紧。”副驾上的丈夫没多说话,默默整理着儿子的证件,补身份证、办银行卡、问考驾照的事,十八年没给儿子办的,都想一件件补上。
![]()
到了学校宿舍,邓惠东铺床单、套被罩,动作轻得像对待小婴儿。她早摸清了附近的菜市场:“每天换着花样做,总得把他喂胖点。”有人问她为啥非要陪读,邓惠东眼圈一红:“十八年没在他身边,现在多陪一天是一天,再也不能让他一个人了。”
![]()
这事传开后,网友都跟着揪心。有人说“一千多公里路,全是妈妈的心疼”;也有人懂她:“孩子被拐过,妈妈哪敢再松手。”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声音——邓惠东不想让儿子跟养父母再有联系,有人觉得太偏激,可更多人能理解:“十八年的苦,哪能说放下就放下。”
现在,那辆粤A绿牌电车就停在出租屋楼下。邓惠东每天开车接儿子下课,后备箱里总装着热乎饭菜。叶锐聪话不多,却会主动帮妈妈拎菜,偶尔还会说“今天的菜好吃”。
![]()
十八年的分离太长了,好在现在团圆了。这一千六百多公里的路,不只是送儿子返校,是妈妈用车轮量着对儿子的亏欠和疼爱,也是一家人把碎了的日子重新拼起来的开始。
你觉得妈妈陪读的决定对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