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写的是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
我主要结合当年的判决书,多篇新闻报道,以及对马加爵的采访,聊聊案发经过,重点是谈谈马加爵的动机和心理分析。
一
2004年2月下旬,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的学生们结束寒假,纷纷返校。6幢317室是一个十人间宿舍,平日里住了七个人。
苗同学于2月18日返校,但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而当天老师还上他们宿舍看了一下,说是因为另一个同学唐学李的女友多日联系不上他。
到了2月23日中午,苗同学和另一个返校同学被宿舍内越来越浓烈的腐臭味呛得皱眉,他们检查一番后发现气味来自那排衣柜,其中一只上锁的衣柜底部还渗出了黑色液体。
他们立刻向宿舍管理员报告,管理员叫来保安一起撬开了衣柜门,眼前的景象让在场的人震惊:一具尸体蜷缩在衣柜里,早已腐败变形。
学校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初步辨认死者正是寒假暂住317宿舍的唐学李。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接到报案后,立刻封锁现场。
很快,他们又从另外三个衣柜中发现三具头部包裹着黑色塑料袋的尸体,分别是住317宿舍的邵瑞杰,住隔壁宿舍的杨开红,和住另一栋楼418宿舍的龚博。
![]()
法医检验发现,四人都被作案现场遗留的石工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
经过走访师生、勘察现场,警方发现住在317宿舍的、寒假留校的马加爵,自2月中起就不见踪影,而且他的床铺整理得异常整洁,一些个人物品被带走,遂判断他有重大作案嫌疑。
马加爵于1981年5月4日出生在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他的家境贫寒,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大哥。他从小性格内向、学习优异,2000年他以高分考进自己心仪的云南大学,就读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
(马加爵)
3月4日,公安部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元,央视、新华社都转发了通缉令,本案顿时被全国知晓。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凶手”到处流窜,行踪不明,令全国民众人心惶惶。
![]()
短短几天,警方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大量举报,似乎哪儿都有马加爵出没。
![]()
那么马加爵去哪儿了呢?
二
2月15日,马加爵带着从银行提取的450元现金和一张假身份证,来到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刚好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当时尸体尚未被发现,警察没收身份证后,允许他离开。
此后,他先乘火车去了广州,又一路辗转逃到了三亚。为了避免被人认出,他不敢找旅馆,也不敢进饭店,只是混在拾荒者中捡剩饭菜吃,晚上就睡在户外,并故意将自己的脸抹黑。
![]()
(马加爵被捕时)
就这样一直藏到了3月15日,那天,一名出租车司机还是认出了在街头行走的马加爵,立刻打电话举报。当天傍晚7点,三亚警方赶到现场,将马加爵抓获。
![]()
(马加爵)
三亚警方在搜查马加爵的大布袋时,发现马加爵随身携带了一台学英语用的复读机和四盘磁带。而其中两盘磁带,录下了马加爵在逃亡途中,用广西白话留给家人的话。他讲述了自己的杀人动机与过程,以及他在逃亡路上的感受等等。
![]()
(马加爵)
有文章称,他在录音中对大姐说:“姐,我现在想对你说一些真心话,我觉得我的问题出在,我总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是什么,一百年后早死和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想不通......”
那么,马加爵究竟为何如此残忍地杀害宿舍四人?
据马加爵自己在录音中、在多次审讯中,以及在采访中交代,他起杀念,仅仅是因为案发前不久打牌时发生的口角。
![]()
(马加爵)
那个寒假,他所在的317室只住了没有离校回乡的马加爵和邵瑞杰。唐学李平日里在校外租了一间民房,因为看到寒假里宿舍比较空,便暂时住进了317宿舍。
2月上旬的某天,马加爵和邵瑞杰、唐学李,以及隔壁宿舍的杨开红“等人”在一起打牌。(判决书在提到打牌时都用了“等人”二字,可见当天除了这四人,还有其他人参与。)
打牌时马加爵几乎每局都赢,这让邵瑞杰起了疑心,怀疑马加爵作弊:“不可能每局都是你赢。”马加爵自然否认作弊。一种说法是,他从小记性好,摸清了其他人的牌和套路,所以每次打牌都赢多输少。
杨开红也跟着指责马加爵,而邵瑞杰更是说道:“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人品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马加爵和他们两人发生争吵,不欢而散。
马加爵事后一个人躺在床上,越想越气,他的脑海中无法摆脱杨邵二人指责他人品差、性格古怪、没有朋友……
马加爵在大学里确实没什么朋友,也从未谈过恋爱。他刚入学时曾尝试融入大家,譬如有人讲笑话时他“也想表现一番,却总是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海峡都市报)此后马加爵似乎接受了自己不受欢迎的现实,他开始追求另一种风格:让自己显得强大,令人害怕。他故意把头发理得很短,锻炼出一身壮硕的肌肉,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到操场上长跑,一年四季只用冷水洗澡。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敢接近他。
![]()
(马加爵)
和马加爵近距离接触过的同学,认为他性格孤僻、易怒、暴躁。有时同宿舍的其他人聚在一起说笑,他会莫名甩脸,摔门而出。他喜欢打篮球,在球场上只要有人打不好或无意撞到他的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时间一长身边人都减少与他来往。
![]()
(马加爵)
也有不熟悉的同学表示,马加爵性格内向、安静,智商很高,随便应付一下学习,成绩就很不错。
马加爵和邵瑞杰都来自广西,两人过去走得比较近。在马加爵看来,邵瑞杰是他最好的朋友,或者说,是唯一的朋友,但他没想到邵瑞杰在打牌时说出的对他的真实看法,竟是那样的。他因此对邵瑞杰格外愤恨。
此外,马加爵认为自己在学校名声差、没有朋友,都是因为邵、杨、龚三人在背后诋毁自己。(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
在这种情绪的煽动下,他产生了杀人报复的念头。
之后,马加爵便积极做起了准备。根据判决书,他在昆明市张官营旧货市场160号以20元购买木柄铁锤一把,并请摊主帮忙把木柄锯断,带回宿舍后,藏匿于鼎鑫公寓6幢317室自己的衣柜内。
这其实是他第二次购买铁锤,第一次买来后他把铁锤藏于公共洗手池旁,但很快被人偷走,于是他又去买了第二把,可见其杀人的决心。
他还在昆明北站附近办理了一张姓名为陈芬良的假身份证,并到昆明火车站先后购买了昆明至广州、昆明至南宁的火车票。
2月13号晚上11点多,宿舍里只有唐学李在。唐平时对马加爵态度很好,敬称他为“马哥”,打牌时也并未参与吵架,马加爵自称本来的杀人计划中没有他。但因为马加爵觉得他寒假整日待在宿舍不出门,妨碍自己杀邵瑞杰,便决定先对他下手。
根据判决书,马加爵趁唐学李坐在书桌前看报纸时,从背后举起铁锤,朝着唐学李的头部狠狠砸了下去。他将唐的尸体藏在4号衣柜内,并用报纸、毛巾和水清理了现场,用事先准备的透明胶带纸将报纸贴在柜内遮挡尸体(可能橱门上有百叶),将衣柜锁住。
记:你并没有和唐学李先产生冲突,为什么对他先下手了?
马:(不假思索)这个不是先后的问题,而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唐学李,而是邵瑞杰或别的什么人,结果也会是一样的。没必要分清谁先谁后。
(中青报记者采访)
2月14日晚23时许,马加爵趁邵瑞杰回到317宿舍洗脚之机,用铁锤从背后打击邵瑞杰的头部致其死亡,并用黑色塑料袋套住邵的头部。随后他拿走邵瑞杰随身携带的少量现金,将邵瑞杰的尸体藏匿于317—3衣柜内,清理了现场后将衣柜锁住。
2月15日中午,杨开红来找邵瑞杰,马加爵谎称邵瑞杰出去了。杨开红便坐在椅子上一边看报,一边等待。马加爵趁杨开红看报纸之机,用铁锤从其背后打击杨开红头部致其死亡,并用黑色塑料袋套住杨的头部,拿走其随身携带的西门子手机一部及少量现金,将杨开红的尸体藏匿于317—9衣柜内,清理了现场后将衣柜锁住。
2月15日晚19时许,马加爵到鼎鑫公寓5幢418室,以打牌为借口,将龚博骗到317宿舍。他趁龚博坐下来看报纸等待之时,也用铁锤从背后打击龚博头部致其死亡。随后他也用黑色塑料袋套住龚博头部,拿走其随身携带的少量现金,将龚博的尸体藏匿于317—2衣柜内,清理了现场后将衣柜锁住。
在中青报记者的采访中,马加爵声称,他要用塑料袋套住邵瑞杰,是因为发现他死后还睁着眼睛看他。
记:你当时杀人后,为什么蒙上塑料袋?
马:(沉默,抖动)因为杀邵瑞杰时,他在看着我。他的眼睛是睁着的。
记:那时你感觉到的是什么?
马:(沉默,搓手)恐惧。但我已经没了选择,只有去杀剩下的。
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其他人头上也有塑料袋。我推测马加爵这么做的原因更为理性:由于被害人都是头部受创,马加爵担心大量流血会渗出衣柜、提前被人发现,便用塑料袋扎住他们的脖子。而最早遇害的唐学李正因为没有扎塑料袋,所以腐血渗出衣柜。
2月15日马加爵将拿走的两部手机丢到盘龙江里,而他盗窃的“灵通卡”因为输入密码错误而在ATM机上被吞卡。
当天晚上23时许,马加爵已经乘坐昆明至广州的火车,逃离了昆明。
2004年6月1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马加爵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马加爵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同年6月28日,马加爵在昆明被执行死刑。
![]()
三
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段极度残忍,这也导致刚兴起的中文互联网上对于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流言纷纷。当年一个常见的谣言是:马加爵因为家里穷,被这四个同学取笑和欺负,所以他才杀人。
这类谣言绘声绘色地编造马加爵的惨状,说他这辈子穿过最好的衣服是囚衣,因为买不起鞋子所以不能去上课……激起了很多网友对马的同情。
![]()
(类似文章通过弱智谣言美化马加爵)
![]()
(类似文章通过弱智谣言美化马加爵)
但事实上,这四名被害人都是来自寒门子弟,甚至家境还不如马加爵。
唐学李家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老窝乡崇仁村,唐本准备报考研究生,但因家里为供他和弟弟读书已经欠下大量债务而被迫放弃考研。
龚博家住陕西汉中市勉县老道寺镇丁家庄,家中独子,父母靠种田和做小生意供他上大学,被杀害前刚考取了研究生。
杨开红是云南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红塘子村人,是苗家子弟,上高中时的不少衣服都是班上同学资助的。
邵瑞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夏郢镇周睦村人,家里有三个弟弟,其中一个还是哑巴,在他考上大学时,家里就已经负债累累。
马加爵在狱中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自己也否认了动机和贫困有关,并承认和自己性格有关。
记:从农村到省会上大学,自己心态上有不平衡吗?
马:(眉头锁住)怎么说呢,我们班一个班主任差不多带110个人,农村来的差不多占一半。我也不算贫困嘛。且不论这些,我没有因为来自农村而感到难过,没有什么别人看不起的感觉。
记:媒体在分析你的案件成因时,有的说是因为你家境贫困,有的说是因为你性格上的问题,与人交往封闭,你怎么看?
马:可能后面一句话说对了。说到贫困导致的压力,这倒没有。
我找到了央视当年对主审法官刀文兵的采访,他也提到,实际上被害人比马加爵更穷。(刀文兵后来因为其他无关的事落马。)
记者:肯定内因是一个主要的作用,外因呢,有没有考虑到?
刀:从现有的证据情况来看,确实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比如说同学有歧视马加爵,或者说是经常有侮辱他,看不起他这方面的情况存在。法院只能根据所收集的这些证据,把这些证据所证明的法律事实,能够客观把它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法院所认定的,应该来说是一个法律上确认的法律事实。
记者:但是马加爵来自农村,跟很多的同学相比,可能他的生活不富裕,他可能受到过某种歧视,这些可能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刀: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但是从现有这块工作来说的话,确实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受到歧视。此外看这个问题可能还要从另外一方面看,现在在我们国家这一个状况下面,贫困生也仍然很多,不是只有马加爵他一个人。同时本案当中的四名被害人,绝大多数也是贫困生,特别像龚博他家里面,他是陕西勉县的,经过调查以后,感觉他家里面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物质状况,跟马加爵相比差得很多,跟马加爵家没法比,更穷。另外一个也可以考虑,像我们国家那么多贫困生,如果大家都因为你自己自卑,或者因为自己没钱,家庭条件不好,别人随便什么刺激一下,你都要实施这么过激的行为,那这个世界就乱了,那这类案件肯定层出不穷。这个应该来说不是一个案件,马加爵可以作为他(量刑)从轻、减轻的一个依据或者情节。
另一种谣言更为离谱,说马加爵经常被室友们霸凌,譬如室友们逼他每天洗冷水澡,在他的被子上撒尿,出一两元钱逼马加爵用冷水替他们洗衣服,把马加爵塑造为不勘羞辱、奋起反抗的“英雄”。
![]()
(网上至今流传的文章)
但事实上,无论在口供中还是采访中,马加爵从没说过他们欺负他,只是提到他们那次在打牌时指责他。他对他们的怨气那么大,如果过去真的有其他欺负他的情况,他不是正好说出来赢得世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吗?他甚至在采访中强调:“就是因为打牌,之前没有什么。”
记:你是想通过杀人发泄什么?
马:恨,反正那段时间真的是很恨他们。就是因为打牌,之前没有什么。
为了美化马加爵和丑化四名被害人,网上还有说法称,马加爵放过了住在317的室友林峰,因为林给他买过饭,照顾过他,是唯一的好人。
这种言论似乎想把马加爵塑造成不滥杀无辜,有情有义的人。
![]()
但这个说法也不准确。事实是,林峰是隔壁宿舍的,马加爵2月15日晚上在走廊上遇到林峰那会儿,他已经打扫完现场,正在锁门,准备去火车站逃亡了。
那么买饭的说法是哪儿来的呢?
据说林峰后来知道自己侥幸逃过一劫后,对他人表示:他平时不住宿舍,和马加爵没什么交集,关系一般。他也不确定马加爵放过自己的原因,猜测可能是因为以前给生病的马加爵带过一次饭。
但其实,无论马加爵当时遇到的是谁,有没有给他带过饭,都不太可能在那个时候再杀人了。但是,倘若林峰早点出现,发现或者妨碍了他作案,大概率一样会被杀,就和唐学李一样。
马加爵可没有那么有情义,在逃亡时他甚至还想过要在街头无差别杀人,报复社会。
记:你逃亡海南时,给家里人录完音后,准备再去滥杀无辜?
马:(语气急促地)是有这种念头。因为我觉得,那种逃亡的生活不能再过,要赶快结束。
记:是一闪念吗?
马:(眼神飘忽不定)不是,持续了一天。当时只想随便买把刀,然后去街头乱砍人。
四
后来有教授又提出一个嫖娼灭口论。她认为,马加爵寒假留校,在宿舍浏览黄色网站,产生了生理需求,便想要通过嫖娼来解决。但不知怎么,他的嫖娼行为被室友知道了。于是那天在打牌吵架时,有室友揭短,说出了这个事。而马加爵十分“保守”(教授原话),认为马上要开学了,这个事如果传出去非常丢人,便决定杀人灭口。
这个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呢?
教授更早在接受央视某知名主持人采访时,就表示她认为琐事积怨这个动机不够充分,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在她琢磨这个事时,她得知中青报记者要去采访,便请记者帮忙问一个问题:马加爵有无性经历。(许多文章说该教授自己采访了马加爵,是错的。)
记者就把这个问题穿插在聊天中了,前后文见下。
记:你谈过恋爱吗?
马:没有。
记:有暗恋的女孩吗?
马:(裂开嘴笑了)多了,高中大学都有。我没有表示过,她们都不知道。找女朋友?以后可以找更好的。
记:你喜欢浏览什么网站?
马:军事、流行音乐、游戏。(顿了一顿)还有很多黄色网站。
记:有性压抑吗?马:没有。记:你有过性体验吗?
马:体验?常有。(有些语无伦次)真实的?有好多次,在校外。
教授认为,马加爵的这个回答印证了她的猜想。后来在《锵锵三人行》里,她把这个理论当作真实的动机说了出来,引起了轰动,于是后来的很多文章都将此作为马加爵的作案动机。
但是其实,无论在马加爵自己的供述中,还是律师的辩护词中,亦或是判决书中,都从未提及嫖娼的情节,更没有提过当天打牌吵架时有人提及嫖娼。
![]()
那么这个推测是真实发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