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赤院士:用坚韧的脚步丈量太阳系的深邃

0
分享至

点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关注我们吧

“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以来,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并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人类首次取回月球背面样品等壮举。”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工程技术的突破给中国科学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研究机遇。


手执月壤样品的王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

然而,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王赤深知,我国深空探测飞速发展的同时,还藏着技术瓶颈、人才储备不足、国际合作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隐忧。

转变的关键阶段

《中国科学报》:近年来,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赤:截至目前,我国共向国内外科学团队发放9批月球样品。自发放以来,百余项成果在《科学》《自然》《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月球样品玄武岩年代学和成因、月球样品物理化学特性、太空风化作用、撞击过程与撞击玻璃等方面。很多成果价值很高,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如在月球样品年龄、源区性质和水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发现月球在20亿年前后还发生过岩浆喷发作用,证实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把月球演化理论的时间轴推迟了8亿至10亿年,被国际同行认为是“里程碑式发现”。

《中国科学报》:取得系列成果后,当前我国深空探测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王赤:近年来,我国空间科学不断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深空探测能力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呈现突破态势,正处于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关键阶段。

然而也存在关键问题和挑战:一是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争取获得更多世界级的标志性成果,创建原创科学思路和理论方法,形成中国学派;二是技术瓶颈有待突破,需要加快发展大推力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深空能源、测控与通信技术,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三是尖端人才培养与储备,迫切需要建立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特别是能胜任长周期、高强度攻关任务的领军人才和工程师;四是国际合作的话语权有待加强。

科学与工程“两条腿走路”

《中国科学报》:你提到工程技术的突破给科学研究带来新机遇。深空探测任务中,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王赤:我国航天工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时的要求现在看来很简单,“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尚未顾及科学探测需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地球轨道卫星技术发展趋于成熟,开始论证空间科学卫星和月球探测的科学需求;进入新世纪,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也在不断提升,从月球遥感探测到月表巡视勘察,再到月球采样返回,牵引我国深空探测工程实现了从地球走向月球、从月球迈向深空的技术跨越。

同时,正因为有了这些工程技术的突破和支撑,科学家能够提出火星、小行星、木星乃至太阳系边际等更多的科学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深空探测任务中,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但相比技术发展,我国深空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力量还显薄弱、学科发展还在成长期,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抢占深空探测制高点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报》:面向未来,我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有哪些目标和规划?

王赤:我从科学目标的角度介绍一下。

在月球探测方面,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开展月球水冰、深部物质、内部结构、环境资源等探测和月面实验,并以月球为平台对地球开展大范围、全尺度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围绕月球地质、巡天揭秘、日地联系、科学实验、资源利用等科学探测主题,在月球上构建能开展月球科学探测、资源利用、月基观测、基础科学实验、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科研活动的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

在行星探测方面,围绕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探寻等空间科学重大前沿,论证实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太阳极轨天文台等一系列任务,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提高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水平。

《中国科学报》:你多次强调应推动我国小行星防御构想尽快落地实现,在这方面有哪些目标和规划?

王赤: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环绕太阳运动的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小行星的探测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本身特性、太阳系形成历史约束信息,以及对人类潜在威胁等方面。

人类已发现3.7万余颗近地小行星。根据近地小行星的理论群体模型,目前人类已对95%以上直径达1000米级的近地小行星完成编目工作。然而,仍有大量中小尺寸的近地小行星尚未被编目。

动能撞击是当前应对中小尺寸近地小行星现实、可行的在轨处置手段之一。我国正在论证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希望通过动能撞击的方式,改变一颗直径约30米近地小行星的轨道,通过地基与天基设备的联合观测,对撞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揭示其破碎解体机制,化解潜在风险和威胁。

“好奇心永远比地球引力更强”

《中国科学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为深空探测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赤: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智能化工业革命的萌发期,AI也许就是下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前兆。

AI不是深空探测的简单工具,而是引发其范式变革的驱动力量,是目前生产力范式改变的催化剂,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智能探测”。智能化自主化控制将是未来深空探测的方向。特别是地球到木星甚至是太阳系边际,距离非常远,地面运控团队不可能实时操控,因此探测器需要智能化,能更加自主地执行任务。

此外,要实现从“数据泛滥”到“知识发现”的科学突破。深空探测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AI要实现“星上智能处理”,在数据下传前对其进行智能筛选,只将“有价值”的异常事件或关键特征数据传回地球,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人眼难以发现的微弱规律和关联,加速科学产出。

同时,赋能新型任务,开启全新探索维度。例如,通过AI协同工作,实现对行星全球或多点位的同步、立体探测,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持久探测等。

但AI本身也有局限性,更多的是基于统计规律的现有知识的归纳和利用。这些挑战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系统性和基础性的。

《中国科学报》:面对新技术和新挑战,未来深空探测需要哪类青年人才?

王赤: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研究既是基础研究,又具有航天工程特点。因此,从人才类型上,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航天工程师,建设复合型团队;从人才跨度上,需要多个学科、来自多家单位,甚至跨地域跨国家的各方面人才,建设综合型的团队;从人才层次上,需要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团队。

《中国科学报》:给有志于从事深空探测的青年人一句寄语,你会说什么?

王赤:愿你的好奇心永远比地球引力更强,用坚韧的脚步丈量太阳系的深邃;深空是人类最终的边疆,而你们将是第一批抵达的足迹。

《中国科学报》 (2025-10-16 第3版 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报


欢迎关注我们,转载授权、投稿事宜请
在文后留言,小编会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你以为现在的日本不敢发动对华战争吗?你以为高市只是耍嘴炮吗?

你以为现在的日本不敢发动对华战争吗?你以为高市只是耍嘴炮吗?

蓝色海边
2025-11-16 12:52:21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寻途
2025-11-04 21:16:03
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 和顺石油拟跨界收购奎芯科技控制权

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 和顺石油拟跨界收购奎芯科技控制权

财联社
2025-11-16 19:39:06
山西长治反杀案新细节曝光:法院公布当晚视频,刀上DNA曝玄机,消失的剪刀成谜

山西长治反杀案新细节曝光:法院公布当晚视频,刀上DNA曝玄机,消失的剪刀成谜

冬天来旅游
2025-11-16 14:01:38
双冠王得主愿投曼联!英超顶级右后卫,冬窗转会有戏?

双冠王得主愿投曼联!英超顶级右后卫,冬窗转会有戏?

夜白侃球
2025-11-16 23:23:19
大S太明智!生前将儿女委托给马筱梅,俩人聊天记录曝光系很意外

大S太明智!生前将儿女委托给马筱梅,俩人聊天记录曝光系很意外

一盅情怀
2025-11-16 20:25:51
美警告不许武力收台, 要给日撑腰? 话音刚落, 外交部直接定义后果

美警告不许武力收台, 要给日撑腰? 话音刚落, 外交部直接定义后果

军器战位
2025-11-17 01:07:59
女子铅球决赛:老将巩立姣19米68摘金,实现全运会五连冠

女子铅球决赛:老将巩立姣19米68摘金,实现全运会五连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6 20:30:46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港媒爆料赵雅芝日子挺苦的,被3个儿子长期啃老,71岁还不能老!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07-05 09:37:33
三上悠亚、石川澪、水卜樱、善场麻美、紬里绪 日本娱乐圈动态

三上悠亚、石川澪、水卜樱、善场麻美、紬里绪 日本娱乐圈动态

素然追光
2025-10-07 01:50:03
“国剧一哥”人设崩塌?卓伟复出首刀:男星隐婚变,全网断案开始

“国剧一哥”人设崩塌?卓伟复出首刀:男星隐婚变,全网断案开始

未曾青梅
2025-11-16 23:05:08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界面新闻
2025-11-15 17:09:58
11月至今场均28+7!开拓者当初5换1被认为巨亏,现在打成小东契奇

11月至今场均28+7!开拓者当初5换1被认为巨亏,现在打成小东契奇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16 13:20:42
贾永婕发文还原大S临终场面 吴佩慈目睹抢救过程 大S生前已有预感

贾永婕发文还原大S临终场面 吴佩慈目睹抢救过程 大S生前已有预感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10:46:30
“狗主人有五次不死机会,他们还串供了”,来自李胜律师最新爆料

“狗主人有五次不死机会,他们还串供了”,来自李胜律师最新爆料

汉史趣闻
2025-11-16 17:22:09
小孩到底几岁才有正常审美?网友:这些小朋友上辈子过得不好!

小孩到底几岁才有正常审美?网友:这些小朋友上辈子过得不好!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6 00:05:03
苹果杀死了比赛:未满2月,iPhone 17系列激活量破1000万

苹果杀死了比赛:未满2月,iPhone 17系列激活量破1000万

热点科技
2025-11-14 18:31:10
西部排名又变了:湖人创NBA奇迹,马刺收大礼,3队排名互换

西部排名又变了:湖人创NBA奇迹,马刺收大礼,3队排名互换

篮球大视野
2025-11-16 15:04:28
天塌了!小米车主被雷军背刺

天塌了!小米车主被雷军背刺

吃瓜局
2025-11-14 20:51:24
泪目!中国女子体操26岁王牌复活夺冠:曾被退队+两获亚军终封神

泪目!中国女子体操26岁王牌复活夺冠:曾被退队+两获亚军终封神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6 21:01:33
2025-11-17 02:48:49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incentive-icons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官微
3630文章数 257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亲子
游戏
艺术

数码要闻

华为鸿蒙HarmonyOS 6.0.0.112版本首曝,支持电脑投平板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亲子要闻

一分钟教你判断孩子的咳嗽代表什么

《纪元117:罗马和平》多人游戏问题大 育碧承诺修复

艺术要闻

这些获奖摄影作品,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