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在加沙地带达成脆弱停火协议的同时,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空袭频次显著增加。
自2024年11月27日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当地停火状态已维持11个月,但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已成为黎巴嫩南部的“新常态”。
10月11日,以色列战机轰炸了姆萨伊勒地区一家建筑设备企业,造成1名叙利亚平民死亡、7人受伤,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工程设备被损毁。
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谴责此次袭击是“对民用设施的公然侵略”,议长纳比・贝里则指责以色列蓄意阻碍社区重建,黎巴嫩已就此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
2023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为支持巴勒斯坦方面,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引发双方边境冲突,并于2024年9月升级为全面战争。
同年11月27日,在美国调解下,黎以达成停火协议,要求黎巴嫩武装团体停止袭击,以色列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但协议对“自卫”定义模糊,且未明确执行机制。
监督协议执行的委员会由美、法、以、黎及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组成,但实际执行中,以色列常以“自卫”为名自行采取军事行动,声称打击目标为真主党武装分子及设施。
联黎部队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旬,以方已向黎巴嫩发射约950枚射弹,发动100次空袭,而黎方仅有21枚射弹反击,真主党仅对其中一次袭击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790号决议,联黎部队任期已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期间将继续履行监督停火、保护平民等职责,但未能有效遏制以方军事行动。
黎巴嫩卫生部统计,停火以来已有270余人死于以军行动,其中107名平民身份获联合国人权办公室核实,另有约850人受伤,而以色列方面无人员伤亡报告。
![]()
以色列近期袭击引发广泛争议。
在宾特朱拜勒的一次袭击中,以军空袭造成汽车销售员沙迪・查拉拉及其三名子女丧生,其妻子和大女儿重伤。
死者妹妹阿米娜・查拉拉悲痛表示:“我的哥哥一家都是平民,与政治毫无关联。”
以军声称袭击目标为真主党武装分子,但未提供具体证据。
类似争议事件不断发生。
本月早些时候,以军无人机击毙失明的真主党成员哈桑・阿特维及其妻子,以方称其为防空部队重要官员,但真主党表示阿特维失明后已脱离军事行动。
以色列还以“防范恐怖主义基础设施重建”为由,袭击了黎巴嫩多家水泥厂和采石场,设备所有者艾哈迈德・塔巴贾质疑:“所有教派的黎巴嫩人都来这里购物,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成立于1982年的真主党,曾与以色列形成“相互威慑”的脆弱平衡。
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布兰福德指出,这种平衡已被近年战争打破,真主党威慑力显著削弱。
美国和平研究所高级顾问莫娜・雅各比安将当前局势定义为“少火而非停火”,警告黎巴嫩可能成为“加沙模式”的先例,允许以色列在不重启全面冲突的情况下,随时打击所谓“威胁目标”。
真主党政治官员穆罕默德・弗内什表示,无法接受以色列持续袭击的现状,呼吁黎巴嫩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施压,同时不排除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