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桂雪娟 文/图)近日,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的“百草园”再次热闹起来。经过开学后的精心修整与打理,各班的“中草药劳动实践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该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的“根”深深扎进劳动实践的土壤。
![]()
![]()
劳动实践,筑牢思政教育之基。学校摒弃传统说教,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翻土时的汗水、播种时的专注、浇水时的细心、除草时的耐心,这些看似平凡的劳动场景,正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通过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内化于心。
![]()
![]()
文化自信,涵养思政教育之魂。每一块班级责任田,都是一种中草药的“家园”。学生在种植人参、蒲公英、艾草等本土药材的同时,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中草药的名称、习性、功效,聆听“神农尝百草”等经典故事,感悟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知行合一,彰显思政教育之效。“一班一份田,一草一世界”,当板蓝根的绿叶舒展脉络,当桔梗的紫花缀满枝头,当金银花的清香漫过校园,当百合的鳞茎在土中孕育,孩子们眼中的“责任田”早已不只是劳作的土地,更是知识落地的“试验场”。春种时的期待、夏耕时的坚持、秋收时的喜悦、冬藏时的总结,让思政教育从“纸上道理”变成“亲身经历”,扎根在孩子们拔草、施肥、收获的每一个具体行动里,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实效。
![]()
![]()
如今,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的“中药劳动基地”已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思政课堂”。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思政教育的“根”在实践的沃土中越扎越深,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希望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