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作就不会死”,这话用在特朗普身上是真贴切。
这阵子他又捅了大篓子,仗着联合国总部在自家地盘的便利,把东道国的“特权”用得没边,直接把不少国家惹毛了。
![]()
2025 年 9 月 10 日,距离联大高级别周开幕仅剩 9 天,联合国秘书处首次披露签证受阻情况:巴勒斯坦代表团 80 名成员中,包括总统阿巴斯在内的核心成员均未收到美国签证,导致巴方无法现场参与 “巴以问题特别辩论”。这并非个例,伊朗外交部 9 月 12 日发布声明称,该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3 名负责裁军议题的官员签证申请被美方以 “安全理由” 驳回,而这些官员需参与 9 月 15 日召开的联合国核不扩散会议。
![]()
局势在 9 月 26 日进一步升级。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纽约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时,公开呼吁 “美军拒绝特朗普的不义命令”,仅数小时后,美国国务院便以 “煽动暴力” 为由吊销其签证。佩特罗在社交媒体回应称,美方此举违背外交豁免权,直言 “联合国总部不该设在纽约”,提议将总部迁至多哈等 “更民主的地方”。
![]()
美国的签证封锁并非临时起意。早在 3 月 17 日,特朗普政府便泄露内部备忘录,计划对 43 个国家实施分级签证限制,其中阿富汗、伊朗等 10 国被列入 “全面禁止入境” 名单,俄罗斯、巴基斯坦等 9 国面临部分限制。6 月 4 日,白宫正式发布声明,对阿富汗、缅甸等 12 国公民实施全面入境暂停,7 国实施部分限制,为 9 月联大签证封锁埋下伏笔。而根据 1947 年《联合国总部协定》第 11 条,美国有义务为会员国参会人员 “无阻碍发放签证”,且 “不得附加政治条件”。
![]()
违规实锤
针对美方的违规行为,中国从 4 月起便持续发声追责。4 月 25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东道国关系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美方频繁拒发签证违反三项义务:违背外交礼节,无视外交官基本权利;违反国际法,背弃《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承诺;践踏人道主义,阻碍外交人员家属就医就学。耿爽强调,美方在签证问题上 “没有自由裁量权”,不能以双边关系亲疏实施歧视性政策。
![]()
9 月 19 日,联合国大会以 145 票赞成、5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紧急决议,允许阿巴斯以视频方式参与联大一般性辩论 —— 这是联大历史上首次为签证受阻国家领导人开设远程参会通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表决后发言指出,表决结果暴露了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 “蛮横与孤立”,敦促美方立即履行东道国义务。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9 月 20 日在记者会上透露,秘书处已向美国国务院发送 3 封正式函件,要求解释拒签理由并补发签证,但美方仅回复 “正在审查”,未给出具体时间表。古特雷斯坦言,“签证政治化正在侵蚀联合国的运作基础”。
![]()
国际反弹
美国的霸权行径引发全球连锁反应。9 月 27 日,伊朗、叙利亚等 10 国联合向联合国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违反《联合国总部协定》,要求美方赔偿代表团参会损失。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在联大边会上表示,美方将签证作为 “施压工具”,已导致古巴连续三年无法派专家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
即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表达不满。9 月 28 日,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闭门会议上指出,美方做法 “破坏多边外交规则”,法国将联合欧盟国家向美国国务院提交抗议照会。英国、加拿大则在 9 月下旬扎堆承认巴勒斯坦国,与美国的中东政策划清界限。
![]()
更具实质意义的是 “去美国化” 改革的推进。7 月,联合国启动预算支付系统改革,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已有 20 个国家同意用本币缴纳会费。9 月 29 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宣布,2026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将移至日内瓦举行,避开美国签证限制。世界卫生组织也透露,考虑将 2027 年全球卫生大会选址维也纳,这些举措被解读为对美方特权的直接回应。
![]()
国际调解院开业,打造多边新平台
在美国滥用东道国特权的背景下,中国近期推动的多边外交平台建设备受关注。10 月 20 日,国际调解院开业仪式在香港举行,30 余个缔约国代表出席,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指出,该机构在 5 个月内实现公约签署、生效到运营,创下国际组织建设速度纪录。
这一平台并非孤立存在。5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香港签署《国际调解院公约》,明确该机构将为国际争端提供独立调解服务,与联合国现有机制形成互补。目前已有 37 个国家签署公约,8 国完成批准,其中包括多个受美国签证限制的国家。伊朗驻中国大使在开业仪式上表示,未来将优先通过国际调解院处理国际纠纷,“无需再受制于美国签证”。
![]()
中国的硬件与经验也具备支撑条件。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可容纳 5 万人参会,配备 20 种语言的实时翻译系统,2024 年曾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峰会等 120 余场国际会议。上海、香港等地的国际会议设施也已通过联合国认证,可承接大型多边会议。外交部 10 月 21 日透露,已有 12 国提议在华举办 “联合国区域议题对话会”,避开纽约的签证障碍。
![]()
特朗普政府的签证封锁最终陷入自食其果的境地。9 月 29 日,联合国预算委员会以 132 票赞成通过决议,启动 “联合国总部迁址可行性研究”,虽因美国否决权难以落地,但反映出国际社会的不满情绪。更具冲击力的是,10 月 5 日,法国与沙特牵头召开 “巴以两国方案推进会”,刻意绕开美国,选择在日内瓦举行,吸引 120 国参会。
![]()
结语
与此同时,中国的多边外交影响力持续提升。国际调解院开业首周便收到 3 起争端调解申请,涉及贸易、边界等议题。10 月 22 日,古巴、老挝等国与中国签署《多边会议合作备忘录》,约定 2026 年将 5 场区域多边会议移至中国举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称,中国已具备承接联合国下属机构区域会议的 “硬件与软件条件”。
截至 10 月 21 日,第 80 届联大虽已闭幕,但签证封锁引发的余波仍在扩散。特朗普政府试图用签证武器施压,却加速了多边外交 “去美国化” 进程。而中国通过国际调解院等平台建设,正为全球提供 “不依赖单一东道国” 的新选择。正如国际法学专家指出的,美国的霸权行为客观上为中国成为多边外交新地标创造了契机,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明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