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财神:路上捡到钱切莫带回家,很可能是过路财,拿了反破财

分享至

01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于我如浮云。” 这话传了千年,说的便是一个人与金钱之间,那份最微妙的缘法。钱财本是养家立命之本,但若来路不正,便可能不是福报,而是裹着蜜糖的砒霜,是引人走向深渊的诱饵。

这话,放在丰城曾经的米粮大王李诚功身上,简直是字字泣血的谶言。

想当年,李诚功在丰城,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人厚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是街坊四邻口中“积善之家”的典范。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顶尖的善人,却因为路上捡到的一笔钱,竟在短短一年之内,从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变成了一个妻离子散、穷困潦倒的流浪汉。

他的人生,仿佛一夜之间,被那笔不该拿的钱,彻底改写了命数。

02

说起李诚功,丰城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他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而是靠着一根扁担,两只麻袋,硬生生从一个小小的粮贩,打拼成了丰城最大的米粮供应商。他的商号“诚功粮行”,招牌上就刻着四个大字——“货真价实”。

在那个年代,做生意的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事没少干。可李诚功偏偏是个异类,他卖的米,你说要东北大米,就绝不会掺一粒陈米;他卖的油,你说要初榨花生油,就绝不会兑一滴劣质油。有同行笑他死脑筋,不会“变通”,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李诚功听了,只是憨厚地笑笑:“钱是赚不完的,但‘诚功’这两个字,是我爹留给我唯一的念想,比金山银山都重。我把它砸了,我晚上睡不着觉。”

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诚信,让他赢得了全城百姓的信任。大家买米买油,都认准了“诚功粮行”的招牌,说吃他家的米,心里踏实。靠着这金子般的口碑,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成了名副其实的“米粮大王”。

富裕起来的李诚功,没有半点为富不仁的习气。他始终记得自己穷苦出身,对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总怀着一份深切的同情。

城南那所希望小学,是他牵头捐建的;逢年过节,给孤寡老人送米送油,他总是冲在最前头,而且从不让报社记者拍照宣扬。他常对员工说:“咱们是靠老百姓吃饭的,如今有能力了,就该回报一二。做善事是给自己积福,不是给别人看的。”

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女人,两人青梅竹马,感情和睦。儿子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那时候的李诚功,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赞誉之声。人人都说,李老板这样的大善人,是老天爷在赏饭吃,他的福气,会长长久久。

那时候的李诚功,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和富足的气场。他觉得,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这好日子,就会像门前那条护城河水一样,安稳地流淌下去。



03

然而,命运的河流,有时会因为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而彻底改变流向。

那颗改变李诚功命运的“石子”,是一只黑色的皮质公文包。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李诚功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心情很好,便没有让司机送,自己一个人沿着河边的公园慢慢往家走。路灯昏黄,行人稀少。当他走到一排休息长椅旁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其中一条长椅的角落里,静静地放着一只半旧的黑色公文包。

他走过去,四下看了看,空无一人。他拿起公文包,感觉沉甸甸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拉开了拉链。

借着路灯的光,他倒吸了一口凉气。里面没有文件,没有电脑,只有一沓沓用牛皮筋捆得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粗略一看,少说也有十万块。

李诚功的第一反应是,失主一定急坏了。他当即决定,就在原地等。

可他从天色擦黑,一直等到深夜,月上中天,公园里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更别说有人来找包了。秋夜的风有些凉,吹得他心里也泛起了一丝波澜。

一个念头,像毒蛇一样,悄悄从他心底钻了出来:这笔钱,没人要了。这是天降横财。

他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赶紧甩了甩头。他李诚功一生光明磊落,怎么能动这种贪念?可那毒蛇般的声音却在他耳边不断盘旋:你拿了,谁知道?你完全可以把这笔钱捐出去,也算是做了好事。你自己留下,就当是老天爷对你行善的奖励……

他内心进行着天人交战。他想把包送到派出所,又觉得麻烦,说不定还会惹上什么说不清的嫌疑。就这样,在他一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小时里,他坚守了几十年的道德堤坝,在那十万块钱的冲击下,出现了一丝裂缝。

最终,那个叫“贪念”的魔鬼,占了上风。他拎起公文包,快步走回了家,心脏怦怦直跳,像是做了贼。

回到家,他把钱锁进了保险柜,并对妻子撒了谎,说自己捡到了一个空包。他对自己说,这笔钱先放着,如果一个月内没人来找,他就以匿名的形式,全部捐给希望小学。

可是,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一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那十万块钱,就像一块磁石,日夜吸引着他的心神。他打开保险柜的次数越来越多,看着那堆红色的钞票,最初的罪恶感,慢慢被一种侥幸和窃喜所取代。

他最终没有把钱捐出去。他用那笔钱,给自己换了一块名贵的手表。

他不知道,当他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他命盘里的“财库”,已经悄无声息地,裂开了一道口子。

04

从那以后,李诚功的好运,仿佛被那只公文包,全部吸走了。

一连串的倒霉事,来得又急又邪门,让他猝不及防。

首先出事的,就是他的根基——“诚功粮行”。一批从泰国进口的顶级香米,是他押上了大半流动资金,准备在年底大赚一笔的。货船在海上航行得好好的,天气预报也说是风平浪静,可偏偏就在入港前一晚,毫无征兆地起了一场怪雾。那雾气又湿又重,等第二天靠岸开仓,整船的米,竟然全部受潮发了霉!

那股霉味,仿佛是李诚功命运的预兆。他不仅赔光了本钱,还因为无法按时供货,信誉扫地,许多合作多年的老客户,都离他而去了。

紧接着,他最疼爱的儿子,在学校里参加运动会,平地摔了一跤,竟然摔成了复杂的骨折。为了给儿子治病,他请了最好的医生,用了最贵的进口药,家里的积蓄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可儿子的腿,恢复得却异常缓慢,整日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粮行出了事,儿子又病倒,李诚功心力交瘁,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即便睡着了,也噩梦缠身。他总是梦见自己走在一条漆黑的路上,身后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撕扯他的衣服,抢夺他的钱包。每次从梦中惊醒,都是一身冷汗。

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妻子和员工大发雷霆。曾经那个和善宽厚的李老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双眼布满血丝,满腹猜忌与怨气的男人。

家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而冰冷。曾经的欢声笑语,被无休止的争吵和叹息所取代。



05

李诚功不甘心。他想不通,自己半生行善,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开始疯狂地寻求转运的方法。

他听说城外的宝华寺香火很旺,便带着厚礼,一大早就去烧头香。他在佛前虔诚地跪拜,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寺里的住持接待了他,劝他要“放下执念,随缘自在”。可他当时满心都是如何挽回损失,哪里听得进这些禅语?

从寺庙回来,他的生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因为一个被他骂走的员工心怀怨恨,向媒体捅出了他粮行仓库管理的漏洞,引发了一场更大的信任危机。

他又托人从外地请来一位号称“铁口直断”的算命先生。先生掐指算了半天,说他今年命犯太岁,是命中注定的一劫,需要在家中摆一个“九星转运阵”,方可化解。

李诚功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堆看不懂的法器,按照先生的指点,在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结果,阵法摆下不到三天,他儿子在家里下床活动,竟被一个青铜摆件绊倒,二次骨折,伤上加伤!

这一次,李诚功的妻子彻底崩溃了。她哭着对李诚功说:“诚功,你醒醒吧!我们家到底是怎么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没过多久,妻子便带着还在养伤的儿子,回了娘家,只留给他一个冷冰冰的背影。

粮行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妻儿也离他而去。不到一年的时间,李诚功从人生的顶峰,摔到了万劫不复的谷底。他卖掉了豪宅和车子,用来抵债。最后,他变得一无所有,只能搬回父母留下的老旧筒子楼里。

他想不通,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自己前半生做的好事不够多,福报不够厚吗?

06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午后,万念俱灰的李诚功,撑着一把破伞,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雨水打湿了他的裤腿,冰冷刺骨,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巷。巷子尽头,有一座小小的、几乎被人遗忘的庙宇。庙门上的牌匾,被雨水冲刷得字迹都有些模糊了,隐约能看出是“五路财神庙”。

李诚功自嘲地笑了笑。财神庙?自己现在穷得叮当响,进去拜财神,财神怕是都懒得看他一眼。

可鬼使神差地,他还是收起伞,走了进去。

庙里很小,也很冷清,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庙祝,在打着瞌睡。正殿里供奉着五尊神像,中间那位,黑面浓须,手持金鞭,正是正财神赵公明元帅。

看着那威严又冷峻的神象,李诚功心中的委屈、不甘和绝望,如同决堤的洪水,再也抑制不住。

他“扑通”一声跪在蒲团上,没有祈求,也没有许愿,只是一个劲地磕头,一边磕,一边泪流满面地质问:“财神爷在上!我李诚功自问一生与人为善,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何要让我落得如此下场?!天道何在?!公理何存?!”

他的哭喊声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回响。或许是哭得太累,或许是心神耗尽,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竟就这么昏了过去。

在无边的黑暗中,他感觉自己仿佛飘了起来。一束金光从天而降,将他笼罩。他睁开眼,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而眼前,端坐着的正是那五路财神!

当中那位赵公明元帅,目光如电,盯着他,发出一声如洪钟般的叹息:

“李诚功,你本是福泽深厚之人,财库充盈。然,一念之贪,自开鬼门。你可知,你今日之祸,皆因你当日,将那不该拿的‘过路财’,请回了家门啊!”

“过路财?” 李诚功浑身一震,失声问道,“什么是‘过路财’?我……我捡到的,不就是一笔无主之财吗?”

赵公明元帅的脸上,露出一丝告诫的、郑重的神情,他缓缓摇头。

“痴儿,非也!你以为的无主之财,恰恰是祸根的开始!世间路上之财,有三类,乃是剧毒,凡人触之即败,避之唯恐不及。这三类财,便是真正的‘过路财’,是专门用来‘买路’、‘过灾’、‘换运’的,谁捡了,谁就等于接下了别人身上的灾祸和霉运!”

“而你,李诚功,捡到的,正是这三类之中,最为阴邪的一种!”

李诚功如遭五雷轰顶,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捡到的钱,竟然是……是别人用来过灾的?!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颤抖着声音,嘶声问道:

“敢问财神爷!究竟是哪三类‘过路财’万万碰不得?!我捡到的,又到底是哪一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