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醉解千愁”。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因为遭遇了烦心事,不得不喝点小酒来帮助入睡。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会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借酒浇愁。但今天“羊博士”却要跟大家揭露一个真相:喝酒不但不助眠,还会让您的睡眠变得更糟!
骗局第一环:用假睡眠换真安心
酒精,化学名叫乙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当我们饮酒后,酒精会迅速进入大脑,强制给大脑按下减速键,让我们的思绪变慢、身体放松、眼皮打架、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表面上看,人是睡着了,而且入睡速度还很快。但实际上,人是“晕”过去了,不是真的睡着了。
正常的睡眠,就像盖房子,需要经历入睡期、浅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这几道施工流程。其中,深睡期是房子的地基和承重墙,负责修复身体、巩固免疫力,快速眼动期(做梦的阶段)是房子的布线和装修,负责整理记忆、调节情绪。
酒精这个不靠谱的施工队是怎么干活的呢?它会跳过入睡期,直接把人“迷晕”,让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但问题来了,这样做会缩短深睡期的时长,让本该安稳的睡眠变得支离破碎,它还会蛮横地打乱快速眼动期的节奏,让本该被整理的记忆变得杂乱无章,该调节的情绪得不到妥善安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喝酒后,明明睡了很久,醒来却觉得头重脚轻、浑身乏力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睡眠结构被破坏了,身体根本没得到真正的休息。
骗局第二环:后半夜发起睡眠反攻
酒精的催眠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在下半夜,人体内的酒精就被肝脏代谢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之前被酒精强行抑制的大脑神经会变得异常活跃和兴奋。于是,人就会:
●频繁醒来:一会儿觉得口干舌燥想喝水,一会儿想上厕所,一会儿又会因为一点细微的声音被吵醒。
●噩梦连连:睡眠变得不安稳,老是做一些光怪陆离、让人心力交瘁的梦。
●早醒:平时能一觉睡到大清早,喝酒后却总是在凌晨就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
一番折腾下来,第二天白天,人就像睡了个假觉一样,头昏脑涨、浑身乏力。
骗局最终章:欠下的健康债,迟早要还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睡前饮酒,身体还扛得住。但如果长期睡前饮酒,那就要小心了!
✘伤害肝脏和肠胃:晚上是肝脏代谢的时间,酒精会迫使肝脏加班加点分解乙醛,长期下来,脂肪肝、肝硬化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而且酒精会刺激胃黏膜,经常睡前喝酒的人,胃反酸、胃溃疡的概率比不喝酒的人高得多。
✘加重打鼾:酒精会让喉部的肌肉变松,让原本不打鼾的人打鼾。对于本身就打鼾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来说,还会加重呼吸道堵塞,增加夜间窒息的风险。
✘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身体会慢慢适应酒精的存在,原本喝半杯酒就眩晕,发展到后面喝两杯酒都没感觉,最后变成顽固性失眠,形成“不喝酒睡不着,喝了酒睡不香”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喝酒助眠,就像是饮鸩止渴。为了解决眼前的渴(失眠),去喝一杯侵蚀健康的毒药(酒)。
真正能助眠的事
与其靠喝酒来自欺欺人,不如试试这些简单又科学的方法: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手机、电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大脑误以为还在白天,迟迟产生不了困意。可以把睡前活动换成看书、听书或听轻音乐,让身体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尝试“478 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再用嘴缓慢呼气8秒,重复几次,能有效降低心率、平复心情。
✔调整卧室环境:把室温控制在18-24℃之间,光线越暗越好。如果容易被声音干扰,可以播放白噪音来帮助大脑屏蔽外界干扰。
✔睡前不剧烈运动:虽然运动可以助眠,但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反而会让身体更兴奋,所以不建议大家夜跑,推荐舒缓的散步、快走或瑜伽。
屏幕前的您如果有睡眠困扰,自己又无法解决,欢迎添加文末睡眠管理师的微信,免费做睡眠/心理测评。
愿您今夜,好梦无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