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赵花花
来源丨智联招聘丨ID:zhaopin-com
推荐丨励职派丨ID:tmp_356139977
最近,朋友和我说起这样一件事:
季度会议上,老板表彰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经理。朋友在一旁进行拍摄,镜头扫过角落,一位中年员工脸上神情落寞。他工位上的名牌还是“技术员”,工龄15年+,而他今年,已经42岁。
试想一下,当你42岁时,坐在工位上,一边听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喊你“老师”,一边给你布置任务、审核方案,怎会不失落?
而这样的现象,在职场并不少见。本应是经验和能力巅峰的时期,为何有人还在基层徘徊?除了机遇、行业、个人选择等因素,更重要的,往往来源于自身心态。
尤其以下3种致命心态,说不定正在悄无声息“锁死”你的职业生涯。
![]()
“吃老本”心态:
错把资历当资本,停止进化
职场老人内心的固有潜台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习惯用过去十几年积累的经验来应付眼前的问题,然而过去的经验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吗?
45岁某公司市场部专员老张,在公司引入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系统,被要求全员学习时,老张觉得那是年轻人干的事,每次培训都找借口溜号,报表依旧用Excel手工处理,效率低下且错误频出。
最终,他逐渐被边缘化,成为部门里“最忙却最不出活”的人,同时也成了部门里最容易被替代的那个人。
老张真的是能力不行吗?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过去积累的经验应付现在的工作,对新知识、新工具本能排斥,觉得那是“花架子”,资历老的员工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经验舒服区”,错把资历当成资本,用固有的经验应对所有的挑战。
但是,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不进化自己就只有被淘汰。
数字时代,经验的有效期只有18个月。职场老人一定要又“空杯心态”,定期清空过时的经验,以新的姿态学习新的的知识。
资历不是你的资本,永远不要停止进化自己。
![]()
“旁观者”心态:
把自己当路人甲,工作能推则推
职场老人的精致利己主义——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是晋身自己的又一大路障。
李工是技术部老员工,公司一重点项目的技术方案有明显漏洞,会上李工看出来了,但没吭声。
心想:“负责人是那个年轻的海归博士,不关我事。我说了人家未必听,何必自讨没趣?”结果项目中期验证失败,推倒重来,公司损失巨大。
领导复盘时问:“李工,你是老师傅了,当时就没看出问题?”他支吾着半天说:“当时我……我就感觉哪里不对劲……”,而领导失望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
领导那句“当时你没看出问题?”与其说是领导的疑问,不如说是最后一次试探的机会,而李工的回答也证实了领导的答案——“不堪重用”。
职场中最害怕李工这样的“老好人”,自己把自己定义为“局外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主动担起任何责任。
要知道,职场最大的价值,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选择沉默和旁观,你也选择了隐形和贬值。
公司或许不会重用每一个“主人翁”,但一定会淘汰每一个“旁观者”。
![]()
“怕出错”心态:
沉迷舒适区,不敢接受挑战
职场老人总是害怕失败,害怕变动,对于有挑战的新任务,第一反应是拒绝和退缩:“我不行,还是让别人来吧。”但是,职场稳定真的就安全吗?
行政部“老人”赵姐,因公司业务调整,需要一位既懂业务又懂行政的人去协调一个新成立的项目组,机会难得。
领导首先想到经验丰富的赵姐,但她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我现在的活儿干熟了,家里孩子也要高考,怕分心干不好给搞砸了。”
机会给了一个敢想敢干的85后,对方凭借这个跳板,一年后成了项目副经理。
赵姐不是不想去做这份工作,第一反应是“怕”。害怕做不好,害怕平衡不了家庭和事业,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定”。
稳定不是护身符,反而是这个快时代里最大的陷阱。沉迷于自己给自己的舒适区,最后连跳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公司有饭吃,而是你去任何公司都有饭吃。中年人在职场一定要尝试“微冒险”,可以主动承担一个跨部门小项目开始,在可控范围内,一点点拉伸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职场里锻造“多边形”的自己。
大龄在基层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躺平。年龄从来不是职场的分水岭,心态才是。
“高龄员工”在职场里并不是没有上升空间,而是你需要重新校准自己的坐标。
资历深真正的优势,不在于你待得够久,而在于你积累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熟的心性。真正资深的老员工,永远要懂得“与时俱进”。
现在,是时候撕掉“资深”这两个字在时间履历表上的时间标签,而是让其变成你解决问题的真正底气。
作者 简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智联招聘(ID:zhaopin-com),转载请联系智联招聘。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