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姑娘太多,不好找对象,政府想出个实在招儿,解决了大问题。
这事儿放今天,你一听,保准觉得是编的段子,可往深了想,谁家没点这种事,苏联那会儿二战刚打完,地上一片焦黑,天都是灰的,人比啥都金贵,2700万就这么没了,你掰指头算算,相当于整个波兰直接从地图上抹了,前线上没回来的,家里等着的人也可能在工厂塌方、工地爆炸里没了,整个国家最中间那根梁,男人,咔嚓一声就断了。
留下来的,一大半都是女的,活是她们硬扛下来的,不是躲过去的,是拿命拼下来的,仗是停了,可国家里没几个男人了,到处都是姑娘、寡妇,工厂里乌泱泱全是女工,没男人,没孩子,日子没个盼头。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国家都快断代了,苏联那帮人脑子也快,想通了这茬,二话不说就上政策,谁能生孩子,国家就认,钱给得足足的,啥都管。
可生孩子得有男人啊,男人上哪儿找去,苏联那时候男人最扎堆的地方,西伯利亚劳改营,里头还有一堆日本战俘,足足60万日本兵,个个年轻力壮,都在那儿待着呢,身份是有点怪,可人是活的,能干活,也能当爹。
苏联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群人正好拿来用,改国籍,信东正教,查查背景,就能跟苏联姑娘结婚,还给补贴,生一个娃给15卢布,你要是生了十个,直接就是“英雄母亲”,后半辈子国家养着,看病、补贴啥都有。
外面肯定有人叨叨,昨天还是敌人,今天就成女婿了,这不怕出事,苏联那边脸一横,先顾不上那么多了,把人口这窟窿补上要紧,管他什么血统不血统。
政策好不好,不是嘴上说的,得看有没有用,先从中亚那边试试,哈萨克的棉花地,塔什干的水稻田,日本战俘干活那叫一个麻利,还把技术带过来了,工厂里头,新库兹涅茨克炼钢厂,日本的工程师战俘领着本地工人干,那效率噌噌往上涨,这哪是便宜劳动力,这简直就是给战后重建插上了翅膀。
一边是女的多得没处嫁,一边是男的多得没处去,国家这么一撮合,这账就算对了,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乐意,西伯利亚那边,有个叫玛丽亚的女看守,看上一个叫田中一郎的日本战俘,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年才批下来,还有个叫蜂谷弥三郎的,日本老家来信说原配还活着,这边苏联老婆孩子都有了,身份一下就拧巴了,把苏联官员都给难住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