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59年(庐山会议)前有任何事件严重影响彭的命运的话,那就是1935年期间在贵州的令人费解的四渡赤水。
这件事在毛泽东与彭德怀发生的冲突中,似乎是毛泽东最难接受的一次。
这就是所谓彭德怀在四渡赤水战役期间支持林彪写信反对毛泽东指挥红军而让彭德怀指挥的问题。
![]()
这件事发生在遵义会议以后。为了使红军免遭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追击,毛泽东指挥红军改变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采取红军擅长的运动战的拿手好戏,在贵州的赤水河及附近地区与敌人展开周旋,迅速地前进、迅速地后退,采取穿插迂回战术。
这一战术,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为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师,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连续作战,使红军极度疲劳、减员较大,在一些指挥员当中产生了很多不满意见。林彪基于这些不满意见,给中革军委写了一封信,建议改换军事领导人。
赤水河,据考其源头出于云南省镇雄地区山间的两股地下阴河,河水清冽。由于经过贵州、四川的红壤地带,使河水染成赤色,故称赤水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长征的军事行动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进行。
1月19日是遵义地区少有的好天气。
这天,中央红军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离开遵义,向川南挺进,准备在四川泸州、宜宾间渡过长江,到川西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
28日,红军在土城战斗中因敌军不断增援,而再战不利,则奉命撤出战斗。
1月29日,红军从猿猴(今元厚)、土城地区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西行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
在这里,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全军缩编为16个团,分属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
川滇敌军很快又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
这时红军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调头东进,摆脱敌军,于2月18—21日,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出其不意地进入贵州。
25日下午,红三军团攻下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
![]()
傍晚时分,娄山关前线总指挥彭德怀的指挥部里,传来了毛泽东的电话:“德怀,今天的仗火,你们打得好!恩来、玉阶、洛甫、稼祥、博古看了你们报来的材料,都非常高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做好充分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估计明天还有一场大战。”
“嗯!嗯!主席还有什么指示?”彭德怀回答。
毛泽东继续说:“我和恩来做了研究,命令明天一早,攻克娄山关,要乘胜直追,一气拿下娄山关。”
26日晨,红三军团开始强攻娄山关,经过一天激战,于晚上8点终于攻克黔北门户——娄山关。
2月28日,中央红军重占遵义,毛泽东同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到达大桥。
蒋介石在打了败仗之后调整部署,指挥各路敌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第三次渡过赤水河,重入川南。
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于是急令川、黔军主力在叙永至赤水河沿岸赶筑碉堡,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
在国民党军队再次向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又出其不意地于3月21日至22日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
![]()
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以急行军的速度直向遵义方向和乌江北岸挺进。
为了迷惑敌人,隐蔽战略企图,28日,毛泽东及军委决定留下九军团在乌江北岸活动,造成敌人的错觉,以掩护主力的行动。
3月31日,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把国民党追兵甩在了后面。
中央红军和九军团的活动使蒋介石再一次判断失误,认为红军“又向东岸回窜,其必以为遵义空虚,仍来袭占遵义城。”
4月2日,毛泽东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占扎佐等地,前锋逼近贵阳。
4月5日,中央红军以一个团的兵力虚张声势,在瓮安至平越(今福泉县)间的清水江上架设浮桥,佯作大部队要去湘西会合二、六军团的姿态,而主力红军则经过息烽、扎佐,直逼贵阳。
在部署这次行动时,毛泽东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红军此举吓坏了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于是他急令滇军的孙渡部星夜兼程来贵阳“保驾”,又令薛岳和湘军东至余庆等地布防,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开进。
其实,中央红军进逼贵阳也不过是虚晃一枪,更不是为了东进湘西,而是想调动滇军出来,以便西进抢渡金沙江。
此时,调出滇军的计划已经实现。
4月7日,中革军委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我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
4月8日起,毛泽东命令红军以一部兵力围攻贵阳附近的龙里县城,一部兵力继续东进,主力红军则从贵阳、龙里间跨过湘黔公路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经青岩、定番(今惠水)、紫云等地,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
4月18日,中央红军主力从白层、者相、者坪、罗炎地区南渡渡过北盘江,直插云南。随后相继占领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县城。
4月27日,中央红军在云南境内连克白水、曲靖、沾益、马龙,前锋直逼昆明。
中央红军此举吓得云南军阀龙云胆战心惊,只得急令各地民团集中守卫昆明。
红军对昆明挺进的举动,也使蒋介石吓破了胆,急令从金沙江边撤出三个团守卫昆明。
![]()
4月28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会议,研究北渡金沙江行动部署。毛泽东最后发言说:
遵义会议后,我军大胆穿插,机动作战,把蒋介石的尾追部队甩在侧后,取得了北渡金沙江的有利时机。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我军应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先机。
是日,红军调头北进,直逼金沙江畔,并顺利渡过金沙江。
次日,中革军委发出了《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
“由于两个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股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一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5月3日晚上,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率领军委纵队赶到皎平渡过江,在北岸组成渡江指挥部。
因得到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架设浮桥未成、红三军团在洪门渡口所得渡船很少等情况,中革军委决定:除留红十三团在洪门渡过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主力全部改为由皎平渡渡江。
至5月9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地区。在黔、滇边单独执行任务的红九军团也在东川(今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
至此,国民党数十万“追剿”部队全部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之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运动战战略思想的巨大威力。
这时,虽然红军摆脱了敌人,但由于几个月的频繁战斗,特别是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的渡江、作战、渡江、爬山,使红军广大指战员长期得不到休息,极度疲劳,他们对上级的作战意图不理解,很有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