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几个月,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连续在我国黄岩岛领海活动,企图与我国打长期消耗战,如果我们海军船哪怕有一时半刻出现“后勤空挡”,菲律宾小船就会立马冲进我国黄岩岛,欧美媒体立刻放大影响力。
![]()
2025 年 10 月 8 日清晨 6 时 40 分,菲律宾海岸警卫队 3001 号、3002 号公务船从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港出发,沿黄岩岛西侧海域缓慢航行,船上搭载了菲律宾军方情报人员及升级后的电子侦察设备 —— 这些设备正是 9 月美国交付的援助装备,可监测舰船雷达信号与通信频率。菲方计划抵近黄岩岛核心海域,记录中方舰船轮换规律,寻找所谓 “补给空挡期”。
![]()
当天上午 9 时 20 分,两船进入黄岩岛 15 海里海域时,被中国海警 21559 舰率先发现,中方通过甚高频电台多次喊话:“这里是中国海警,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请立即离开!” 但菲船未予回应,反而加速向 12 海里领海线逼近,试图用隐蔽摄像头拍摄中方设施。
就在此时,菲方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一幕超出预期的场景:黄岩岛东北侧锚地,1 艘 “904A” 型综合补给舰正为 2 艘海警船进行横向补给,甲板上的输油软管与物资传送装置同时运作;低空领域,1 架直 - 9 直升机正从补给舰起飞,向黄岩岛潟湖内的监测站运送设备,而远处空域还有 1 架侦察机保持巡航姿态。
![]()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事后提交的内部报告,中方此次展现的是 “舰 - 船 - 机” 三级保障体系:补给舰承担每周一次的大宗物资补给,民用保障船负责日常淡水与食品转运,直升机则专攻应急设备投送,三类平台衔接无缝,未出现任何间歇期。更让菲方意外的是,电子侦察设备显示,黄岩岛周边海域分布着多座浮标式监测站,其信号覆盖半径达 20 海里,意味着菲船刚进入相关海域就已被实时监控。
上午 11 时 15 分,在中方海警船采取航路管制、挤压航行空间的规范措施后,菲方 3001 号、3002 号船被迫转向撤离。此次刺探不仅未获取有效情报,反而让中方常态化保障能力的细节被完整记录,成为中国主权管控的直接佐证。
![]()
9 月以来 4 次挑衅,美菲联动升级
菲律宾 10 月 8 日的行动,是其 9 月以来在黄岩岛周边的第 4 次明确挑衅。2024 年 9 月 10 日,中方刚批复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菲媒便密集炒作 “中方改变现状”,随后菲方加速行动:9 月 12 日至 13 日,美日菲三国在黄岩岛外侧海域开展联合演练,美军出动 3 艘舰船、7 架次飞机,重点演练 “舰机协同侦察” 科目,部分菲船演练后未返港,持续在周边海域试探。
![]()
9 月 16 日,挑衅升级。菲海岸警卫队 3014 号船带头向黄岩岛保护区逼近,刻意加速碰撞中国海警船侧舷,造成约 3 米长的刮痕。中方依法采取水炮驱离措施,整个过程被监控设备完整记录,相关证据同步提交至国际海事组织。中国海警局 10 月公开的数据显示,2024 年 9 月 1 日至 10 月 7 日,菲方累计出动公务船 8 艘次、航空器 3 架次,在黄岩岛周边开展侵权活动 4 次,其中 3 次有美方装备或情报支持。
![]()
美国的支持在此期间持续加码。9 月下旬,美方不仅向菲律宾交付 2 艘二手 “汉密尔顿” 级巡逻舰,还协助升级了菲方 3 艘现有舰船的侦察系统;10 月初,美菲签署秘密情报共享协议,美方承诺向菲方实时推送黄岩岛周边的卫星图像与舰船轨迹数据,直接服务于菲方 “寻找空挡” 的计划。菲方内部文件显示,其判断中方舰船需每 15 天返回港口补给,期间会出现 2 天左右的管控薄弱期,计划届时派小船冲入潟湖制造 “实际控制” 假象,但 10 月 8 日的现场场景让这一设想彻底落空。
![]()
10 月 9 日发布权威证据
针对 10 月 8 日的侵权事件,中国海警局当天便通过官网发布通报,新闻发言人刘德军明确指出,菲方船只 “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中方海警采取的跟踪监视、航路管控等措施 “专业规范、正当合法”,同时强调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 “无可争辩”。
10 月 9 日,中方进一步公开证据链。中国海警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播放了菲船逼近、中方喊话驱离的完整视频,展示了菲方电子侦察设备的位置标注及浮标监测站的信号覆盖图。发言人透露,中方已在黄岩岛潟湖内设置小型物资储备点,可储存 300 吨淡水、200 吨应急食品,配合轮换补给模式,实现 “24 小时无间断保障”,所谓 “后勤空挡” 纯属菲方误判。
![]()
外交层面同步响应。10 月 9 日,中国外交部召见菲律宾驻华大使,就包括 10 月 8 日事件在内的近期多次侵权行为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 “立即停止基于错误判断的挑衅行径”,并强调中方将 “依法依规维护领土主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应比以往更迅速,从事件发生到外交交涉仅用 24 小时,体现了管控的时效性。
![]()
国际反映
菲律宾 10 月 8 日事件后,试图通过舆论造势施压,但未达预期。菲海岸警卫队在社交媒体发布了部分现场视频,却刻意裁剪了中方喊话、菲方闯线的关键画面,仅宣称 “中方行动具有挑衅性”。然而菲律宾外交部的正式声明却态度温和,仅表示 “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与 2024 年同期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
媒体的反应更显冷淡。路透社、法新社仅客观转载了中菲双方的通报内容,未加入倾向性评论;美国《纽约时报》引用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在黄岩岛的保障体系已实现闭环,菲方难以找到可乘之机”。国际海洋法专家詹姆斯・克劳福德指出,中方通过 “非军事化手段实施常态化管控”,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菲方在外部支持下的频繁挑衅 “反而加剧地区紧张”。
东盟国家则多呼吁克制。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各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马来西亚官方表态强调 “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反对任何 “扩大化行动”。这种反应与菲方预期的 “国际声援” 形成落差,被分析人士称为 “宣传战失声”。
![]()
10 月 8 日的事件让菲律宾 “长期消耗战” 策略遭遇实质挫折。菲律宾《马尼拉公报》10 月 10 日报道,菲国防部内部已召开紧急会议,部分官员承认 “寻找中方空档的计划不可行”,继续挑衅 “只会增加舰船损耗与外交被动”。更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国内舆论对此关注度有限,首都马尼拉同期的反贪游行占据了更多媒体版面,外事议题未能形成聚焦。
![]()
结语
中方则借机强化管控能力。10 月 12 日,中国海警局宣布将在黄岩岛周边增设 2 艘具备直升机起降能力的新型海警船,同时加密生态监测浮标布设,实现 “管控与生态保护双重覆盖”。交通运输部同步推进助航设施建设,黄岩岛灯塔的光程已提升至 15 海里,可覆盖周边主要航道,既服务民用航运,也强化对非法船只的识别能力。
截至 10 月 15 日,黄岩岛周边海域已恢复稳定,中国海警船保持每日 3 次的巡航频率。此次事件清晰证明,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管控已形成 “设施完善、响应迅速、保障有力” 的体系,任何试图通过投机手段挑战主权的行为,终将在规范且坚定的规制下落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国有立场更有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