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记者 陈燕
![]()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燕摄
截至2024年,浦北县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284.97亿元;建起以木材家居、食品药品(含陈皮)为主导的“1+1”产业体系;全县行政村双车道覆盖率突破50%,森林覆盖率达64.51%,入选“2025年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县”……10月20日,钦州市浦北县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浦北于1952年设立,1958年并入合浦县,1965年恢复建县。党的十八大以来,浦北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将工业薄弱、交通闭塞的县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宜居宜业之地。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发展根基愈发坚实
建县之初,浦北地区生产总值仅609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99万元,产业以传统农业和小型手工业为主。六十年来,浦北始终锚定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几何级增长。
截至2024年,浦北县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284.97亿元,较建县之初增长467倍;固定资产投资达46.75亿元,增长1563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4.2:22.3:43.5,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转变。凭借稳健的发展态势,浦北获评为“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实、底气更足。
产业体系迭代升级,特色优势愈发凸显
从建县初期的传统手工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到如今构建起以木材家居、食品药品(含陈皮)为主导的“1+1”产业体系,浦北的产业发展之路,是一部“扬长避短、创新突破”的转型史。
依托“老树+富硒+长寿”的独特优势,浦北将陈皮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核心抓手,从“一颗柑”到“一片皮”,再到“一条链”,逐步推动产业数字化、链条化升级。目前,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超19万亩,2024年陈皮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引进培育相关加工企业、合作社130多家,建成全区首个陈皮智能公共仓,形成“苗果药食茶健旅”全产业链融合格局。
在工业领域,浦北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龙头、建园区、强服务”,推动木材家居和食品药品(含陈皮)产业成为支柱。如今,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全县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7家,在建15个亿元级工业项目总投资超65亿元。同时,创新推广“园区+车间+庭院”模式,目前全县共有适宜发展该模式的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62家、从业人数为6688人,发展镇村卫星车间(加工点)1029个、吸纳就业2.88万人,辐射带动庭院就业9547人。
开放通道持续畅通,合作格局愈发开阔
曾经的浦北,因地处桂南腹地,一度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六十年来,浦北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打通对外开放“动脉”。贵合高速、清凭高速、南湛高速、南玉珠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实现“镇镇通二级路、村村通硬化路”,行政村双车道覆盖率突破50%,对外联通、对内畅通的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彻底改变了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
依托钦州国际门户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浦北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特色农产品、工艺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15亿元,较十年前增长5.2倍。从“内陆县域”到“开放前沿”,浦北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发展机遇,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生态底色愈发鲜亮,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六十年来,浦北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良好生态作为最亮丽的名片精心呵护。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51%,林木绿化率达96%,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区全市前列,近十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的融合中,浦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宜居品质持续提升
从“老旧村落”到“和美乡村”,从“小县城”到“区域节点城市”,六十年来,浦北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扩县城、强县城、旺县城、美县城”行动,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至12.5平方公里,县域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县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步形成,成功入选“2025年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县”。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浦北打造白石水镇良田村、北通镇九梅麓村、大成镇柑子根村等308个特色示范村屯,10余个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如今的浦北,一幅“城乡融合、美美与共”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六十年来,浦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建成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9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自治区平均水平,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获评“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建成医院24家、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延伸点5个、行政村卫生室260间,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建成16个镇级敬老院和13个村级幸福院,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2024年,浦北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2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26元,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同时,全县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连续19年获评“自治区平安县”,先后获“全国双拥模范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更有保障。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六十年来,浦北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农村、机关、学校、城市社区、“两企三新”等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建成基层党组织1669个、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71个,星级村党组织139个,占比率位居全市第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增强,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浦北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清廉浦北”建设,建成县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柑子根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党性教育阵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站在恢复建县60周年的新起点,浦北县将按照中央、自治区和钦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壮县、城乡美县、交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项目富县”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浦北篇章,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贡献浦北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