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回不好过了,半导体产业出了问题,手里最重要的牌之一,安世半导体陷入了僵局。
眼看着企业运营卡壳,供应链断裂,荷兰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开始尝试“沟通”。
但让人看不懂的是,一边想找中国谈解决办法,一边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此前的强硬做法有什么问题。
嘴上说要对话,行动上却没有半点歉意,这种态度,不光让中方难以接受,也让外界对荷兰的诚意打了问号。
![]()
问题怎么来的?从一纸“安全牌”开始
9月底,荷兰政府忽然出手,强行介入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部分业务管理。声称是担心关键技术“外流”,直接把中国股东的部分控制权收走了。这套做法不经法院、不走程序,连基本的商业合同都被一边撂下,说干就干。
中企在荷兰正常投资,经营也没出什么问题,但突然之间就被视为“有风险的”,这让人怎么理解?
关键是,荷兰并没有拿出什么明确证据,只是一句“国家安全”,就把企业的正常经营权利给夺了。这种操作方式,让事情一下子不再只是企业之间的问题,而成了中荷之间的政治和信任危机。
![]()
更关键的是,外界普遍认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干预并不是荷兰自己拍板的决定,而是受到了美国方面的压力。
在这之前,美国高层就曾和荷兰方面接触,提出对安世半导体的担忧,甚至明确表示如果荷兰不配合,就可能采取限制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荷兰的行动就显得不那么“自主”了。
在表面上,荷兰说的是“保护本国关键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完全无视了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
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程序,不能随意政治化,荷兰的做法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想谈判,却不愿松口,荷兰的“姿态”引发质疑
当地时间10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表示,他预计几天内和中国方面进行会谈,试图解决现在安世半导体的问题。
听上去是释放善意,实际上却让人感到更加疑惑。因为在整个表态过程中,荷兰并没有提到自己此前做法有任何不妥,更没有表示对中国企业的处理存在问题。
![]()
他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但同时又一口咬定荷兰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被转移走。
这就显得有些自相矛盾了,一方面想让中国配合、让局势缓和下来,一方面又不肯承认自己搞错了。如果连问题的根源都不愿面对,又怎么能谈出真正的结果?
中国方面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可以坐下来谈,但谈的前提是要尊重事实,明确责任。
![]()
如果荷兰连承认错误都做不到,那这种“对话”就会变成一场空谈。毕竟,主动出手的是荷兰政府。现在想解决问题,不可能只是中国单方面“妥协”。
更重要的是,这种不认错的态度,不只是在挑战中荷之间的合作基础,也在冲击整个国际投资环境的信任体系。
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在别国合法经营多年,随时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被干预,那谁还敢放心在海外投资?这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担忧,也是全球企业的疑问。
![]()
“国家安全”成万能借口,规则公平却被搁一边
值得注意的是,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强硬做法,并不是孤立事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在处理与中企相关事务时,都频频打出“国家安全”的旗号,用这个理由来限制、干预,甚至直接否决中企的正常交易。
问题是,“国家安全”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明确边界?谁来决定一个企业是否构成“威胁”?
这些问题,西方国家从来没有说清楚。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就可以随时叫停交易、冻结资产,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经贸合作的基本信任。
![]()
企业投资应该基于市场逻辑,遵循法律程序。如果一味拿政治风险说事,最终只会破坏整个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
而在安世半导体这件事上,荷兰的选择无疑是在放大这种不确定感。
它不仅影响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一个负面样本:当政治干预压倒法律规则时,所谓的“法治国家”就不再让人信服了。
![]()
想修复关系?那就别再走老路
现在,荷兰试图通过对话来缓解局势,这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只是做个姿态,不解决根本问题,那就等于原地打转。真正的解决方案,必须从实际行动开始。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荷兰需要正视问题的本质,不再一味用模糊的“安全”概念掩盖政治操作。
如果真想恢复信任,就要把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还给合法持股方,尊重企业的正常经营权利。这是修复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
其次,荷兰也该重新审视自己对华政策的独立性。如果每一次决策都要看美国脸色,那荷兰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的地位也会受到质疑。过度依赖外部压力,不仅损害本国企业利益,也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国际矛盾之中。
更长远来看,荷兰若想继续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保持竞争力,就不能一边依赖中国的技术合作和市场,一边又把中国企业排除在外。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法,终究会反噬自身。
荷兰作为一个在半导体领域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应该意识到,稳定和信任比短期的政治得失更重要。
![]()
没有认错的修复,是不牢靠的合作
归根结底,荷兰现在面临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纠纷,而是一次关于“规则”和“信任”的考验。
它选择主动接触中国,这是一个动作,但如果只是想通过会谈“搪塞”过去,而不承认此前做法的失当,那这样的接触就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中国方面的立场并不复杂:可以合作,也愿意对话,但必须在尊重事实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荷兰不能一边享受与中国的经济往来,一边又用政治手段打压中国企业,这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关系模式。
![]()
同时,这场风波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对中企的态度总是带着偏见、带着防备,最终受损的是整个全球市场的开放性。经济全球化不是一条单行道,只有真正做到平等互利,才能实现长期合作。
荷兰要想真正解决断供危机,必须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否则,这场看似是技术和管理的问题,最后会变成一场更深层次的外交裂痕。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荷兰现在必须在现实面前做出选择:是继续躲在“国家安全”的大伞下,回避责任,还是承认问题、修复关系?这不仅关系到中荷之间的合作前景,也会影响荷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信誉。
![]()
如果荷兰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愿意纠正行为,那即使坐下来谈,也难以有进展。真正的信任,是靠行动赢得的,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眼下的局势,已经不是某一个企业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博弈。这是一次关于全球规则稳定性的检验。
![]()
荷兰如果能在这次危机中走出正确一步,也许能为国际合作树立一个正面典范。反之,若继续僵持不认错,只会让局势越来越僵,合作越来越难。
荷兰的选择,会决定接下来这场危机是继续扩大,还是逐步缓和。这一步,不能再走错了。
参考信息:
荷兰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僵局——环球时报2025-10-21 09: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