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决维新派首领
1899年冬,40岁的袁世凯靠着“戊戌政变”中出卖光绪皇帝和“维新派”首领谭嗣同等人的功劳,获得了慈禧太后一党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终于获得出任封疆大吏的机会,从工部侍郎的虚衔,调往山东担任巡抚。不过,由于当时德国刚刚抢占胶州湾,并不断向山东腹地渗透,为了遏止德国的蚕食,清政府决定让袁世凯上任时率领武卫右军进驻济南等地。
![]()
小站练兵
赴任山东时带走亲训精锐
武卫右军系袁世凯担任直隶布政使期间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式陆军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粮饷方面更是优先供应。据后来的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回忆:他在原部队每月军饷仅3两银子,每顿饭都是掺了沙子的小米,还不管饱,不得不每天自掏腰包买烧饼充饥。但编入武卫右军后,每月军饷涨到4两8钱,顿顿都是足量优质的小米绿豆。
![]()
聂士成武卫前军
京畿驻军远不如袁世凯部精锐
不过,既然有武卫右军,自然还有武卫前、后、左军。其中,武卫前军由直隶提督聂士成统领,系甲午战争时打残的淮军余部中精选30营合编而成,虽然也按照德国兵制操练,但编制仍是淮军旧制。日常训练由聘请的外国顾问负责,解散归营后仍由旧军官统辖,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董福祥的武卫后军系陕甘总督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起义时收编的陕甘民军,宋庆的武卫左军系河南勇营改编,均延续湘淮军旧制,早已落后于时代。
![]()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重创武卫军各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战爆发,京师沦陷,负责拱卫京师的武卫军各部均遭到沉重打击,聂士成部在天津溃散,聂本人也力战殉国;董福祥部护送慈禧和光绪辗转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返京,董福祥部却留在当地,重归陕甘总督节制,后来分裂成民国时期的“青马”、“宁马”等地方军阀。宋庆部也在天津战役中遭到打击,虽然并未溃散,但实力大损,最后也护卫慈禧太后西行。
![]()
慈禧西逃
不但躲过战争还吞并31营友军
袁世凯部作为武卫军中最精锐的力量,因远在山东,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非但毫发无损,还将途经山东增援的江南自强军11营的马步军全数吞并。待《辛丑条约》签订时,袁世凯麾下不仅掌握着武卫右军的7000人马,还有他改编的山东旧军20营和江南自强军11营,总兵力超过2万人,一跃成为北方硕果仅存的重兵集团。
![]()
袁世凯部发展为北洋军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