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变动”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常态。世界经济论坛(WEF)在今年1月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便描绘出一幅不远的未来图景:到2030年,预计全球将有39%的现有职场技能面临淘汰或大幅调整——有些技能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有些则逐渐失去价值。
推动这场转型的力量来自多个层面:科技进步、地缘经济的重新划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社会迈向绿色转型的脚步。报告汇集了来自55个国家、超过1000位企业雇主的观点,合计代表了超过1400万名劳动人口,试图回答一个切身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将发生哪些变化?
报告说,2025年到2030年,全球将有22%的职位面临结构性调整。这意味着,在五年内将新增大约1.7亿个工作岗位,占当前就业人口的14%;同时,也会有约9200万个职位消失。整体来看,净增长约为7%,相当于7800万个新工作机会。
![]()
哪些职业正在兴起?从数量来看,增长最显著的是第一线职位,如农场工人、外送员、建筑工人、销售人员与食品加工从业者。另一块快速扩张的是“照护经济”领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护理人员、社工和个人照护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而从成长速度来看,科技相关职位领跑全场。大数据专家、AI与机器学习工程师、金融科技人才、软件开发者等都名列前茅。绿色转型趋势下新兴职位也不断出现,例如自动驾驶与电动车领域技术人员、环境工程师、再生能源工程师等。
与此同时,一些职位正逐步被时代淘汰。最明显的是文书与行政类工作,包括收银员、售票员、行政助理与执行秘书等。邮政人员、银行柜员与数据输入人员也面临相似的处境。工作本身在变,技能也不能停滞。报告指出,到2030年,平均每位工作者约有39%的既有技能将需要更新、调整,甚至被取代。换句话说,如今我们熟练掌握的工具与知识,可能在5年内就不管用。
面对这一波转型,企业最重视哪些能力?排在首位的是“分析思维”,有70%的公司认为这将在2025年成为关键技能。其次是“韧性”“弹性与敏捷性”,以及“领导力与社会影响力”。在技能成长的排名中,AI与大数据依然是焦点,然后是网络与信息安全,以及基本的科技素养。此外,创造力、好奇心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愈发重要。反观“手部灵巧度”“耐力”“精准度”等以往被视为优势的体力或精细操作能力,正逐渐失去市场。至于AI的影响,更不是空谈或未来式。大约50%的企业计划因AI重新调整业务方向,其中的2/3将招聘具备AI技能的新血;同时也有40%的企业表示,AI若能取代部分工作,将相应减少人力编制。
归根结底,这份报告谈的不只是产业趋势或技能清单,更是一场我们即将共同经历的工作变革。工作的模样正在改变,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和它一起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