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中
让“拥有自由”成为“使用自由”,租赁经济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
引起人们关注到消费品租赁的流行还是从苏超开始。由于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苏超”的火爆不仅带动了文旅产业,也推波助澜了小小应援道具的租赁业务。球迷们租赁的恐龙气模等适合现场布置的道具,以及充气加油棒、防护手环等助威装备等,单日租价在20-30元不等。这种用户多、需求时间短的应用场景非常适合球迷观众,消费者的“体验感”极具性价比。
最近,媒体频频报道租赁市场的持续升温现象:国庆中秋假期,无人机的日租金大约是200元到300元,主要用于旅游摄影;数码相机、运动相机、长焦镜头等摄影设备的日租金从50元到150元不等。相比购买,这种高价值商品的租赁既有品质优势也有成本优势,是更好的选择。
7月末,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在广东深圳开业,店里推出“以租代购”模式,最低1000元就能把机器人带回家体验一天,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今年,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已正式发布。由于全社会面临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服务精准度不够等问题,养老机器人是绝佳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养老机器人的租赁消费将加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养老护理机器人产量扩大、技术迭代加速,租赁模式必然会越来越适配养老机构的需求。一方面,上游制造商产能提升后,设备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租赁价格随之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场景应用更加精细,租赁服务商也会推出更灵活的方案,比如“按使用时长计费”“细分场景定制租赁套餐”等,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通过需求反哺创新的方式赋能银发经济。
租赁的本质是让资源流动创造增量,消费者享受“使用权”,轻看“所有权”,不仅省钱省心,更是一个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增长。租赁模式正以服务为纽带,连接技术与场景、资本与产业,助力人工智能服务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