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梅永祥
许久未至月河街,心中惦念。趁着周末,虽天气闷热,却欣然前往。
街边有一小摊,摊主是位老人。白发如鹤,眉目慈祥,颇有几分道骨仙风。他穿一件格子短袖,胸前悬一个绿色小包。头发花白,眉毛全白,胡须似山羊,根根清晰。看上去八十多岁,却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并无寻常的老态。
摊上物件颇多。几张宣纸,以楷书写着“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落款皆是“禾城九十二岁老人乙巳年夏,单德源作”,并钤有红印。
一侧陈列新物:菜刀、瓷碗、调羹、外套、水管、插头之类,排列整齐,俨然方阵。另有一些旧物:木棰、木箱、铁架、记录夹、旧宣纸、草稿本、文件袋等。如今人皆用新,这些老旧物件,倒真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在此,可还有人青睐?
正思忖间,老单凑近,一口嘉兴话热情相问:“要买啥?”我怔了怔,忙答:“随便看看。”他便一笑,安然坐回竹椅,轻摇蒲扇,不急不催。
此时,一男子驻足,对一铁架细看。旁有顾客道:“这是放水盆的。”男子闻言拿起铁架,横竖端详,忽如发现什么似的,朗声道:“这哪是放水盆的?瞧这铁丝焊得精巧,上头还有个尖栓,怎搁得住盆?”众人围拢,议论纷纷,却无人说得清其用途。有人取摊上调羹试挂,果然不成。
老单转向男子,笑言:“既喜欢,五元拿去。虽是旧物,却是绝版。你有,别人没有,就值得藏。”男子闻之欣喜,当即付钱。又见一大木箱,凝神打量。老单掀盖介绍:“这箱子牢固,夹层厚,能保温。刚才有人出八元,我没舍得。你既是老客,就这价给你。”男子掏出二十元,老单仔细找零,十元纸币再加两枚硬币,郑重交付。
过一会儿,来了一胖子,看中一件外套,欲试穿。老单忙拦:“身上有汗!”胖子却执意要试。老单比量着劝:“你身形高大,这衣小,穿不上的。”旁人也笑说:“穿了怕像裹粽子。”胖子只得作罢。
待人散去,老单向我低语:“天热汗多,他若试穿,衣上留了汗渍,以后怎卖?不叫试,也是为后来的人着想。”
我闻言心头一暖。“为别人着想”——这般寻常摊位,这般寻常老人口中的这句话,不正是一句朴素的生意经,他的背后是一颗如此细腻善良的心。我不禁在心里默默为他竖起拇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