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黑糖文字局,很多文章被删的极快,请设置为星标以获取稳定推送。
文/程不糖
一首儿歌,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近日苹果用户发现,陈奕迅的《孤勇者》播放到3分41秒,唱到那句“去吗 去吧 以最卑微的梦”时,Apple Music会华丽地闪退,仿佛一个听不得半点委屈的程序员,用删库跑路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愤怒。
更有人发现,在最新的iOS内测版里,这首歌更是被直接秒退,享受了一剑封喉的待遇。
于是,一个天才的、充满地缘政治想象力的解释在疯狂传播:因为“以最卑微”听起来是“以色列最卑微”,所以苹果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出手了。它用代码做绣花针,精准地刺向了这句“大逆不道”的歌词。
如果不是常识和逻辑还在我大脑里顽强抵抗,我大概已经开始检查我手机里每一首歌的歌词,看它们有没有伤害到某个遥远国度的脆弱感情。
我也同时发现了库克和中国越走越近的真相:今天搞我们歌词,明天就敢在平安夜给特朗普送苹果,后天就要在5月20号对以色列人说我爱你了。
再这么下去,库克就要进德云社讲跨国相声了,在台上跟一群男的推来揉去,他想想都得幸福死。
![]()
首先聊聊“卑微”这个词。
在我们的语境里,这是一个带着体温的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出身的平凡,一种姿态的谦逊,一种从尘埃里开出花的勇气。
《孤勇者》唱的是什么?是那些不被看见的英雄,是那些在暗处行走、浑身是伤却依然不放弃梦想的普通人。这里的“卑微的梦”,是一种叙事上的“后退半步”,为了接下来更有力的“向前冲”。
这就很奇怪了,让以色列“卑微”,岂不是给到处惹事的丫脸上贴金吗?为啥要闪退呢?
这种想象力,就像一个班里学习最差的混子,非说班花在扇风乘凉的动作是在发送摩斯电码,给他表白一样。
表面上看,这体现了我们一些同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大情怀,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智力上的偷懒和情绪上的纵欲。
说真的,如果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哄骗满怀怒火的中国人,我也会这么干。我不仅要散播这个谣言,我还要买上十万水军,把这个解读刷成共识,让所有人都觉得苹果在暗中搞鬼。这叫什么?这叫“高级黑”,用一种近乎愚蠢的构陷,去污染对手的舆论环境。
这谣言背后当然有黑手,那绝不是来自库比蒂诺的精英程序员和印度阿三的代码外包。真正的玩家,是那些躲在屏幕后面,深谙人性、玩弄情绪的流量操盘手。
这是一个爱国贼寻衅滋事,唯恐天下不乱的基本修养。
![]()
很多网友,脑回路确实如同训练过的一般整齐划一。
你觉得苹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一家会为了某句歌词的谐音,就大动干戈,精心设计一个闪退Bug来恶心用户的“文艺公司”吗?
资本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粹、最冷酷的物种。它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也只可以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投资回报率(ROI)。这是一个经典的专业术语,意思是,我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要能带回更多的钱。任何不能量化的情绪、情怀、艺术,在它眼里都一文不值。
让我们做个沙盘推演。假如苹果真的对《孤勇者》这句歌词不满,它有一万种更简单、更高效、更符合其身份的处理方式。
最直接的,下架这首歌,干净利落。或者,它可以给唱片公司发个函,要求替换歌词,这叫风险规避。
但阴谋论认为偏不,苹果非得选择了一种最傻逼、最离奇、最容易引发公关灾难的方式:写一个只有在特定版本、特定时间点才会触发的Bug。这就像一个顶级杀手,放着手枪不用,非要用一根牙签去远距离刺杀目标,还专门挑对方在打喷嚏的那一瞬间动手。
这不叫精准,这叫行为艺术,而且是会被老板骂到狗血淋头的那种。
根据最新的市场报告,苹果的Apple Music在中国流媒体音乐市场的份额,常年徘徊在个位数。相比之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对于苹果来说,中国音乐市场重要,但远没到需要它“微操”到每一句歌词的程度。
恕我直言,把苹果想象成一个会跟歌词置气的文艺青年,实在是太看得起资本的审美了。
我甚至怀疑,Apple Music的中文区运营团队,可能连《孤-勇-者》这三个字都认不全,他们只会露出跟喜剧节目里面的张兴朝一样的表情:
蛄蛹?谁在蛄蛹?
更别提去细究和以色列相关的谐音梗了。他们的KPI,只能是付费用户增长率,而不是“中文歌词政治正确率”。
资本永不睡觉也永不做梦,它只计算收益,不计算情绪。
![]()
美国人坏不坏?因为立场不同,它的确有一万个攻击中国的理由,最近也确实爆出了美国网络部队用苹果手机的漏洞进行授时攻击的报告。
但《孤勇者》的闪退,显然不可能是苹果的主动操作,这场闹剧又是如何被炒起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恐惧。
在今天这个世界,恐惧是一种硬通货,是驱动流量引擎最澎湃的燃料。当一个故事足够惊悚,足够贴近你的生活,它就能瞬间捕获你的注意力。
这种“技术偏执”(Techno-paranoia)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焦虑之一。我们依赖这些我们完全不了解其工作原理的“黑箱”,自然也就会害怕被它所控制。
这场闪退风波,就是一次精准的恐惧营销。
它利用了中美对抗的宏大背景,让一个技术问题,瞬间被拔高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
它利用了我们对智能设备被远程操控的深层恐惧,让一个Bug看起来像是一次主权宣示。
它利用了公众对以色列高科技实力的模糊认知,成功地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塑造成了幕后黑手。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情绪被制造了出来。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显得苍白无力,任何试图辟谣的人,都会被打成“洗地狗”。
在这场狂欢中,有无数“爱国贼”的营销号像秃鹫一样盘旋在热点的上空,一旦发现腐肉——也就是公众的焦虑和愤怒——就会立刻俯冲下来,饱餐一顿。他们才不关心真相,他们只关心点赞的数量和接下来的广告报价。
而我们,就在这被精心设计的恐惧中,贡献了点击,贡献了情绪,最终,也贡献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理智。
恐惧是最好的流量密码,让爱国贼最荒谬的故事,听起来都像那么回事儿。
![]()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的前夕,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是怎么做的?他们在河道里埋下一个独眼石人,然后散布一首民谣: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句话有逻辑吗?没有。一个石人跟造反有什么必然联系?完全没有。
但它就像一个病毒,精准地植入到了当时百姓苦不堪言的情绪之中,成了一个引爆所有愤怒的开关。最终,红巾军起义,元朝覆灭。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
一句闪退的代码;一个捕风捉影的截图;一段添油加醋的解读。
在今天这个算法统治的广场上,这些东西,就是新时代的“石人一只眼”。它们看起来荒诞不经,却拥有着难以阻挡的传播力量,能够在一夜之间“挑动黄河天下反”,掀起一场舆论的滔天巨浪。
而你我,是选择成为被风挑动的黄河,还是筑起理性的堤坝?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当阴谋论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当情绪可以审判一切,我们离真正的危险,也就不远了。
我除了觉得这件事好笑,也觉得后背发凉。因为我知道,当一群人开始坚信一句歌词能让手机闪退时,他们下一步,可能就敢相信任何更疯狂的事情。
最终,这个Bug会被修复,那句“以最卑微的梦”会再次在亿万部iPhone里被正常地唱出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有些东西,一旦破碎,就再也回不去了。那个看不见的“闪退”,已经悄悄地植入了我们的心里。它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多了一份怀疑和警惕。
我们从一个荒诞的Bug开始,最终窥见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困境:信任的崩塌和理性的流失。那个被代码意外卡住的“卑微的梦”,或许,也正是我们所有人的梦——
一个能够免于恐惧、相信常识的,卑微而又奢侈的梦。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