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七年,豫西伏牛山区多疫疠,乡邻死者十之三四。有郎中叶慎之,字修远,年方三十有二,籍隶叶县,世代业医。慎之承父遗术,尤擅治痘疹与蛇虫之伤,性仁厚,遇贫者求医,常分文不取,故乡人称“叶菩萨”。
是年秋,霜降刚过,夜凉如水。慎之自三十里外的姚家坳出诊归来,为一垂危幼童施针配药,耽搁至二更时分。他身背药箱,腰悬铜铃,脚蹬麻鞋,沿着崎岖山道前行。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枝桠交错如鬼手,月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林间偶有鸮啼狐嗥,更添阴森。
慎之虽惯走夜路,此刻亦觉脊背发凉。正行间,忽闻前方草丛簌簌作响,紧接着一股腥风扑面而来,令人作呕。他心头一紧,忙取火折子点亮,借微光望去,顿时魂飞魄散——道中横卧一巨蟒,体长数丈,粗如水桶,鳞甲漆黑,间杂赤纹,一双竖瞳如寒星,正死死盯着他。
![]()
慎之双腿发软,药箱险些坠地。他知蟒蛇非寻常毒物,忙屏息凝神,缓缓后退,口中默念:“蛇仙饶命,晚生乃行医之人,无意冒犯,还望仙长让路。”
巨蟒纹丝不动,忽张口吐信,竟作人言,声如洪钟:“叶郎中莫怕,吾非害你之人。”
慎之惊得目瞪口呆,世间竟有如此通灵之蟒。他定了定神,拱手道:“仙长既无恶意,为何拦我去路?”
巨蟒摆了摆尾,道:“吾在此已候你半宿。闻你医术高明,且心怀仁善,今有一事相求,若能应允,必当厚报。”
“仙长请讲,晚生若能办到,绝不推辞。”慎之虽心有余悸,却也好奇其所求。
巨蟒长叹一声,似有难言之隐:“吾修行已逾三百年,今岁立冬之日,将历天劫。届时天雷滚滚,吾恐难承受,若能借你人身阳气庇佑,或可渡劫。”
慎之闻言,面露难色:“仙长,人身阳气乃根本,若强行借出,恐伤己身,且晚生还要行医救人,实在……”
“非是借你阳气,”巨蟒打断他,“吾有一法,可保你无损。吾今褪下蛇皮,你将其披于身上,三日后归还。蛇皮乃吾修行精华所聚,可引天雷之力于皮上,你只需在天劫时立于吾身侧,便可助吾挡去三成雷劫。事后,吾赠你疗伤解毒的秘方,再以百年山参相谢,如何?”
慎之沉吟片刻,想起近日村中疫病横行,许多村民因无特效药而丧命,若得蟒蛇秘方,定能救治更多人。再者,巨蟒修行不易,若能帮其渡劫,亦是积德。他咬了咬牙:“仙长,晚生应允了。只是这蛇皮披身,不会有异样吧?”
“尽可放心,”巨蟒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此皮已通灵,披于身如着棉袍,且能隐你气息,寻常野兽不敢近前。三日后三更,仍在此地相见,吾自会取走蛇皮。”言罢,巨蟒身子一缩,鳞片纷纷脱落,不多时,一张完整的黑赤相间蛇皮便铺在地上,散发着淡淡的异香。巨蟒则化作一条小蛇,钻入草丛不见。
![]()
慎之走上前,拾起蛇皮,只觉入手温润,轻如鸿毛。他依言将蛇皮披在身上,果然毫无不适,反倒觉得暖意融融。他不敢耽搁,加快脚步赶回村中。
回到家中,慎之将蛇皮藏于木箱之内,又取草药煎服,压下心中惊悸。次日清晨,便有村民来请他出诊。原来是邻村的孩童突发急疹,高热不退,已是昏迷状态。慎之背起药箱便去,诊治间,忽闻患儿母亲惊呼:“郎中快看,孩子身上起了红斑!”
慎之俯身查看,见患儿周身布满细密红斑,色如丹砂,知是热毒入体。他正欲配药,忽想起蟒蛇所言的秘方,心中一动。待处理完患儿,他匆匆回家,取出蛇皮,竟发现蛇皮内侧隐隐有字迹浮现,正是各种解毒疗伤的药方,其中便有治热毒的良方。
慎之大喜过望,依方抓药,煎好后送至患儿家中。患儿服药后,不到半日便退热醒转,红斑也渐渐消退。消息传开,村民们更是对慎之赞不绝口,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慎之借着蛇皮上的秘方,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村中疫病也渐渐得到控制。
转眼三日已过。当晚,慎之披好蛇皮,准时来到山道。巨蟒早已等候在那里,此刻已恢复巨形,正焦躁地来回游动。见慎之到来,巨蟒忙道:“叶郎中,天劫将至,你且站在吾身侧,切记莫要离开蛇皮庇护。”
慎之点头,依言站在巨蟒左侧。刚站稳,便觉天空风云变色,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多时,一道天雷轰然落下,直奔巨蟒而去。慎之只觉身上蛇皮猛地一震,发出耀眼红光,将天雷挡了回去。巨蟒则趁机吐纳调息,稳住身形。
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天雷接连落下,每一道都威力无穷。蛇皮一次次亮起红光,将天雷之力化解大半。慎之虽有蛇皮庇护,仍觉震耳欲聋,气血翻涌。他咬紧牙关,死死守住身形,不敢有丝毫动摇。
不知过了多久,天雷渐歇,乌云散去,月光重新洒下。巨蟒气息奄奄,身上鳞甲脱落不少,却终究渡劫成功。它虚弱地对慎之道:“多谢叶郎中相助,吾……吾方能渡劫。”
慎之此时已是满头大汗,脱力般坐在地上,取下蛇皮递还:“仙长无恙便好。”
巨蟒接过蛇皮,身形渐渐缩小,化作一青衣男子,面容俊朗,只是脸色有些苍白。他拱手道:“叶郎中大恩,吾没齿难忘。此乃百年山参,另有一本《百草秘要》,记载着山中珍奇草药的用法,望能助你行医。”说罢,从袖中取出一株粗壮的山参和一本泛黄的古籍。
慎之连忙推辞:“仙长已然赠我秘方,怎好再收厚礼?”
青衣男子笑道:“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比起郎中的恩情,微不足道。日后若有难处,可至东南山的黑龙潭呼唤吾名‘玄赤’,吾必来相助。”言罢,化作一道青光,消失在夜色中。
慎之捧着山参和古籍,心中感慨万千。他回到家中,将《百草秘要》仔细研读,医术愈发精湛。此后数年,他走遍伏牛山区,救治了无数百姓,名声越来越大。
这年春天,叶县县令的独子突发怪病,浑身溃烂,流脓不止,请遍了各地名医都束手无策。县令听闻慎之医术高明,亲自派人去请。慎之来到县衙,见患儿病情严重,寻常药物根本无效。他忽然想起《百草秘要》中记载着一种“龙涎草”,可治此等恶疮,只是此草生长在黑龙潭深处,极难采摘。
慎之沉吟片刻,决定前往黑龙潭一试。他来到黑龙潭边,呼唤玄赤之名。不多时,玄赤便现身:“叶郎中何事唤吾?”
慎之将县令之子的病情告知,玄赤道:“龙涎草确在潭底,吾为你取来便是。”说罢,纵身跳入潭中。片刻后,玄赤手持一株叶片鲜红、带着水珠的草药浮出水面,递与慎之。
慎之谢过玄赤,连忙赶回县衙,将龙涎草捣成泥,敷在患儿患处。不出三日,患儿的溃烂便止住了,渐渐长出新肉。县令大喜,欲重赏慎之,慎之却婉言谢绝:“大人,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何须赏赐?”
县令感其医德,便奏请朝廷,为慎之请封。不久后,朝廷下旨,封慎之为“登仕郎”,赐匾额“仁心济世”。慎之将匾额悬挂在家中,愈发勤勉地行医救人。
![]()
时光荏苒,转眼二十年过去。慎之年过半百,头发已有些花白,却依旧奔走在行医路上。这年冬天,伏牛山区遭遇大雪,山路被封,许多村民无法外出求医。慎之冒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去为村民看病,不慎在山道上滑倒,摔伤了腿。
他挣扎着爬起来,却发现腿骨已断,无法行走。正当他绝望之际,忽闻身后有人呼唤:“叶郎中,可是遇到难处了?”
慎之回头一看,竟是玄赤。这些年,玄赤已修成地仙,容貌依旧俊朗。玄赤见慎之腿伤严重,连忙上前扶起:“郎中且莫动,吾为你疗伤。”说罢,取出一枚丹药,喂给慎之,又用手轻轻抚摸他的伤腿。不多时,慎之便觉疼痛减轻,腿也能活动了。
慎之感激道:“玄赤兄,又劳你相助。”
玄赤道:“郎中当年助吾渡劫,吾方能有今日。你我早已是挚友,何须言谢?”他顿了顿,又道:“郎中一生行善,积累了无数功德,来世定能投个好胎。只是吾观你阳寿将尽,若你愿意,吾可助你脱去凡胎,随吾在山中修行,如何?”
慎之闻言,摇了摇头:“玄赤兄,多谢你的好意。吾一生行医,早已习惯了尘世的烟火气。能救死扶伤,便是吾最大的心愿。阳寿自有天定,吾坦然受之。只是吾死后,这医术和《百草秘要》若能传承下去,便好了。”
玄赤叹息道:“郎中仁心,天地可鉴。你放心,你的医术定会有人传承。”
半年后,慎之在睡梦中安然离世。村民们悲痛万分,自发为他修建了祠堂,将他的药箱、古籍供奉起来。玄赤也前来吊唁,在祠堂前种下了一株龙涎草,说此草能护佑一方平安。
奇怪的是,自那以后,叶县境内再无大的疫病,山中野兽也极少伤人。有人说,是慎之的英灵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还有人说,曾在黑龙潭边见过一位白发老者与青衣男子对坐品茶,老者手持药箱,正是叶慎之的模样。
更令人称奇的是,慎之的祠堂香火常年旺盛,前来求医许愿的人络绎不绝。而那株龙涎草,年年开花,花瓣飘落之处,总能长出治疗小病的草药。村民们都说,这是叶郎中与玄赤仙长,仍在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他们。
(本故事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无不良引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