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你知道的解释都不对!

0
分享至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Acemoglu, Johnson和Robinson给出的解释是制度优势论,他们在2024年以此拿到了诺奖。

Mokyr给出的解释是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他在今年拿到了诺奖。

关心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的读者,还可以列举出一大堆解释。

但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无法真正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

就连Acemoglu与Johnson都放弃了制度优势论,他们在2023年出版的著作《权力与进步》的第五章,提出了自己的反思,精彩绝伦,建议大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在下一篇,我会贴出他们结合其他学者的理论,给出的一个也许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为什么这种发展最早是从英国开始?而时间又为什么始于十八世纪?自从十九世纪末出现「工业革命」一词以来,已经有各家各派的思想家都为「为什么最早在英国」提出解释。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成五大方面: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包括宗教与天生的创业精神)、自然资源、经济因素、政府政策。有些人说得确实有理,但各大理论也都留下一些未解之谜。

有一派认为,英国的地理环境特别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想用这点作为全面的解答却似乎不太合理,因为至少在十六世纪之前,英格兰与不列颠群岛的其他地区在经济上就是一滩死水。有几千年的时间,欧洲最繁荣的地区集中在地中海盆地周边,就算到了大航海时代,打开横越大西洋的贸易路线,这波殖民新商机带给英国的获利仍然远远不及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

从1066年诺曼征服到十六世初期,英国维持着封建制度,国王大权在握,而各个男爵则是时不时出来添乱,特别是王位似乎不稳的时候。至于农民,则是常常被强压得喘不过气。虽然英国也有几个城镇的居民逐渐得到一些额外的权利,但还是难与文艺复兴时期(从1330年代到大约1600年)的意大利各大城市相比。英国的落后反映在艺术上,不论与西欧其他地区或是中国相比都远远不及。在整个中世纪时期,英国就是没有生产出什么长久的价值。

英国是个岛国,是否让它有一些优势?或许如此,至少这些年来遭到入侵的次数确实较少。但从十七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全球技术最先进的地方是中国,而在出现太平天国之乱与鸦片战争之前,大致上没有发生外国入侵或政局不稳的问题。此外,包括在「收复失地」(Reconquista)时期(700-1492)的西班牙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都可以看到欧洲各国一边参与军事冲突、一边创造经济繁荣,两者实在并不冲突。在十七与十八世纪,法国与西班牙都并未面临重大入侵威胁,荷兰更是在西班牙与法国兵临城下的时候才站了起来。

到头来,英国确实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英国的海军实力也并未大幅压倒竞争对手。十六世纪,英国海军的规模远不及西班牙舰队;十七世纪,英国曾多次负于荷兰;到了1770年代美国独立革命期间,更是惨遭法国击败、后果凄惨。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派出强大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虽然英国得以幸免,但并不是因为在航海技术或战略有任何地方更胜一筹,只是单纯运气使然;恶劣的天气加上一连串的错误,让西班牙只能铩羽而归。

英国确实有适合装设水车行驶的河流,而且在一开始,使用内陆水道运输货物也比使用道路来得容易与便宜。英国有些河流很容易透过运河彼此相连或通往大海,这在十八世纪末还相当实用(所以布里奇沃特公爵与其他运河利益团体才会反对发展早期铁路)。

虽然如此,包括德国、奥地利与匈牙利在内,许多国家同样拥有数量可观的水域能够通航,而法国大力修建运河的时间甚至比英国还更早。此外,在英国工业化的过程中,以运河为基础的运输阶段相对并不长,多半还是由铁路推动。而且英国铁路先驱心心念念的,就是出口他们设计制造的引擎、车厢和所有各种配件,不论买家在欧洲或其他地方都无比欢迎。而事实证明,不管是透过租赁、复制或改进设计,技术的移转并非难事。像是在1830年代,马塞亚斯.鲍德温(Matthias Baldwin)开始在宾州制造火车头,而到了1840年代,可以说他的引擎已经胜过其他进口设计,最适合美国环境下的长程运输需求。

有些人现在很喜欢从另一个地理学面向来切入,主张在某些纬度的生活就是比较健康,所以要发展工业也比较容易。但在前工业化阶段,英国公卫并未展现明显的优势,婴儿死亡率很高、预期寿命很短,而且也没有能力应对严重的流行病。例如黑死病就是悲惨的证明,在十四世纪让英格兰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非命。

国家位于「幸运纬度」,还有没有其他好处?在近东与地中海东边很早就采用一些所谓「文明」的做法,更早开始用文字记录事情,拥有国家体制的时间也长得多。然而从实际历史看来,这些社会和政治制度并不一定能促成持续的经济成长。

就算到了十九世纪,工业技术已然普及,原本肥沃月湾一带也并未急着采用新型机器或兴建大型工厂。而像是希腊或意大利南部等等其他早期文明所在地也同样并未跟进。如果想说古代的历史文明能给十八世纪的工业化带来任何特殊优势,得利的是英国实在说不通。毕竟从肥沃月湾到伯明罕(Birmingham)可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此外,就这些地理特征而言,英国与中国并没有多大不同。中国腹地同样河流众多,也有着绵长的海岸线,而且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幸运纬度范围。然而中国坐拥惊人的科学成就,却未能转化为先进的工业技术。

英格兰本岛、乃至后来的大英帝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如果不是因为地理因素,会不会是出于文化因素?会不会是就广泛的英国人而言,在看待风险、创业、社群或其他方面的态度上,存在某种深层的文化优势?但同样的,这套理论似乎并无法解释历史上的事实:在西元1500年、甚至是1600年之前,相较于西欧邻近地区,英国社会似乎并没有什么文化优势。

确实,在十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地区从天主教改信新教。在十七世纪初,伽利略的天文学研究曾受到天主教教条与意大利教会阶级制度的阻碍,教会一心认定唯有自己有权诠释经文。而到了十七世纪末,虽然中世纪神权政治大致上已经消散,余党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或对研究的阻碍大不如前,但牛顿与当代英国人在碰触宗教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小心翼翼。

只不过,许多欧洲国家虽然同样改信新教(包括斯堪地那维亚、德国,以及捷克共和国的前身),却没有早早发展出工业技术。至于法国,虽然以天主教为主,但在十八世纪,一般科学知识的发展并不逊于英国;再到十九世纪初,法国也是最早采用工业技术的国家之一。在十九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Bavaria)在创新与工业上都相当突出,到现在的德国也依然如此。而在西北欧,位于现今比利时的布鲁日(Bruges)比英国更早发展出早期纺织技术,而这里也是信奉着天主教。早在十三世纪,布鲁日就拥有欧洲最熟练的纺纱与织布工人。

至于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少数教派(例如贵格会与其他不信奉英国国教的新教徒),应该也不太可能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宗教信仰确实会影响部分人士的观点与抱负,但许多经历宗教改革的国家也都有类似的群众,却并未像英国一样早早迈进工业化。

又或者,英国会不会就是运气好,有几位创业者特别优秀、早早得到了突破?个人是很重要,但像工业化这样的转变绝不是几个人就能促成。像是在纺织业,要说十八世纪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背后有重大贡献的功臣至少有三百人。再放大到整个工业革命,至少几千人都有投资投入,而如果把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的所有相关决策者与投资人都计入,人数更可能高达数万。

另外,「自然资源」也算不上是英国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理论当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十分看重煤炭带来的好处。而且,在英格兰北部与中部煤矿附近蕴藏优质的铁矿,也让英国如虎添翼。然而这些理由并无法解释英国工业革命关键的早期发展(当时是以水力推动的纺织厂为首)。曾有研究估计,要是没有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英国经济在西元1800年的发展会是如何。而结果是:原本在1801年1月1日达到的程度,将会在1801年2月1日达成,只晚了一个月!在大约1830年之后,工业革命迈入第二阶段,煤与铁才变得更加重要。而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最重要的原物料其实是棉花,但英国或欧洲大部分地区并不产棉。

还有另一套论述,强调的是某些经济因素可能对英国有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认为,要是当下的薪资较高,能够节省劳力的技术就会更有吸引力,因为这种时候要是用了新技术、就能省下更多的成本。到了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某些地区(特别是伦敦)的薪资确实高于几乎全球其他地区。但就算是这点,也并不是专属于英国独有。在荷兰与某些以商业为主的法国地区,薪资同样很高。

无论如何,就英国工业化而言,劳动成本很可能确实有影响,但不会是主要因素。在工业化终于开始影响到纺织业之后,生产力的提升简直是一飞冲天,每人平均产量先是增加了十倍,接着就来到了百倍。不论是英国与荷兰或法国之间,薪资差异都不可能来到这样的程度,因此不太可能成为是否要采用、又要在何时采用这些技术的关键因素。

此外,如果会因为薪资较高而促进采用技术,常常是因为相对于生产力时的劳动成本过高。相反地,要是劳工拿着目前的薪水,生产力并不差,那么要用技术来取代劳工的诱因也就不那么强。英国在十八世纪的薪资较高,有部分原因就在于英国确实有些工匠技艺高超、训练精良。

会不会正是因为劳工技艺过人、具备实用的工程技能,才触发英国的工业革命?像史帝文生这样的创新者所具备的机械知识确实很重要,但一般劳工的技能似乎并非关键因素。当时在整个英国经济当中,具有专业技能、生产力高的劳工还称不上普遍。想了解整体的一般技能水准,可以从识字率下手。在西元1500年,英国成人只有6%有能力签下自己的名字,到了西元1800年则上升到53%。在这两个年份,荷兰人的识字率都更高,而比利时则是在1500年较高、但1800年则稍低一点。至于法国与德国,一开始与英国几乎相同,但到了1800年则已经落后,分别只有37%和35%。

此外,当时所发展的许多代表性科技,并不是想要好好发挥那些经过几世纪磨练培养的手工技艺,而是希望能靠着机器与廉价劳力(不具备技能的男工、女工与童工)取而代之。最著名的事件是开除熟练的织布工,以机器织布机取代,这引发后来所谓的卢德分子(Luddite)暴动。

此外,英国工业化的决定性因素也不太可能是在于农业生产力。在工业化前的几个世纪,确实农业产量有所提高,有助于后续快速的城市发展。但同样的,这种现象并非英国独有。包括法国、德国与荷兰在内,西欧许多地区的农业产量都有提升,城市也都随之快速成长。但这种成长的程度在中世纪欧洲各地仍然有限,很难说就是工业化的触发因素。事实上,这些收益未能泽被大众,也就代表英国所生产的纺织品或奢侈品也没能拥有广大的市场。此外,要说英国的手工技艺、薪资与农业生产力较高,中国并不遑多让。而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就认为,从十四世纪开始,正是因为中国有着高薪、高生产力,却没有工业化的意图,才让中国落入「高度平衡陷阱」(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

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英国的人口以及对食物与衣服的需求迅速成长。人口从西元1600年的四百一十万,到西元1700年已经来到五百五十万。但等到工业化时期,人口成长幅度还更为惊人。例如从1700年到1841年(第一次实施人口普查),人口已经成长到大约三倍。这波成长有一方面是因为国民所得增加、营养改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交通运输革命,得以将足够的食物运往城市。

至于早期的金融创新,也不能说是工业革命的主因。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就曾出现许多更重要的金融创新,推动地中海与大西洋贸易及航行的成长;至于不列颠群岛,当时还是一滩金融死水。到了十八世纪初,虽然伦敦金融业者愿意投资长程贸易,但至少在早期对于跨足工业领域还相当保留,在贸易赚到的钱,往往只会再投资于贸易项目。至于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的成立,虽然有助于公共财政与海外贸易信贷,但与工业发展相当脱节。大多数时候,来自英国北方的创业家若是需要创业资金,只能靠着自己过去赚来的积蓄,以及向亲友与商界同侪贷款因应。

同样的,至少在铁路时代之前,英国在金融与商业的相关法律都相当繁琐。例如直到1850年代,法律上才真正确立现代版的有限责任公司。要主张英国拥有其他欧洲国家没有的实际法律优势,实在很难说得通。整体而言,就是没有证据能够主张英国在金融上具备任何既有优势,有助于使用机器的新企业取得资金。相较于欧陆的金融系统已经相当成熟,英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至少在十九世纪初都还在起步。

又会不会是政府政策的因素,才让英国一马当先?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有了强大的国会,地主与商人的财产权也得到保障。但这也不是英国独有,像是在法国,传统地主依然得到封建特权的保护,商人的财产也不会被任意征用。

英国政府相当热衷于打造海外帝国,也以「支持国际贸易」为由,长时间不断强化海军力量。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殖民帝国的经济规模其实相当有限。一直要到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才终于控制印度的大部分地区,但不久之后又失去整个北美殖民地。根据对于奴隶贸易与加勒比海热带栽培业经济利润的估计,这种形式的人口贩运与剥削确实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源资金,但这种直接影响还不足以解释工业化的发展。此外,虽然英国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主要参与者,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和丹麦也同样活跃,有些国家在这几世纪间的获利还远高于英国。

英国也并未刻意提出怎样的策略或政府政策来支持工业化。不论如何,当时根本还没有人真正了解工业化可能带来怎样的发明、构成多么深远的影响,要说主因在于官方策略或政策,可能性实在太低。如果真要说有哪个欧洲国家率先试图鼓励工业发展,其实答案会是法国:在十七世纪,尚-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Baptiste Colbert)负责经济政策期间。

也有人认为答案正好相反,认为英国能走向工业化,是因为政府无所作为,符合经济哲学家亚当.斯密主张的「自由放任」,才推动英国经济成长。然而,大多数欧洲国家同样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来推动(或阻止)工业化。法国在科尔贝担任财政大臣期间,推动工业化的策略甚至堪称有条有理,一时间也让法国的工业生产有所提升,于是让人更难相信英国的工业化成功秘诀在于没有国家政策。无论如何,英国早在进入自由放任时代之前,就已经来到工业化的早期决定性阶段,当时政府也正是祭出羊毛纺织品保护政策,才推动英国的出口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老燕子给背后大佬投名状了

老燕子给背后大佬投名状了

毒舌扒姨太
2025-11-01 22:42:27
中国刚重启采购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就主动降价了

中国刚重启采购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就主动降价了

今墨缘
2025-11-01 16:07:11
乌克兰摧毁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变电站!距离莫斯科仅180公里

乌克兰摧毁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变电站!距离莫斯科仅180公里

项鹏飞
2025-10-31 19:26:03
突发:莫斯科遇袭大面积停电!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中电厂

突发:莫斯科遇袭大面积停电!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中电厂

项鹏飞
2025-11-01 14:55:42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据理力争:“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吗”

女子被通知面试,到场以“无经验”被刷,走后越想越气跑回去据理力争:“为什么不看简历?车费不要钱吗”

观威海
2025-11-01 10:54:07
崩盘!乒坛第7位世界冠军被淘汰:连丢3局被逆转,不敌奥运亚军

崩盘!乒坛第7位世界冠军被淘汰:连丢3局被逆转,不敌奥运亚军

越岭寻踪
2025-11-01 04:11:18
一年五万!瑾汐刚认亲就被算账?大哈直播曝惊天内幕,网友看呆!

一年五万!瑾汐刚认亲就被算账?大哈直播曝惊天内幕,网友看呆!

陈意小可爱
2025-11-02 01:44:10
郑丽文震撼全场,马英九落泪,新的人事安排出炉,韩国瑜强硬发声

郑丽文震撼全场,马英九落泪,新的人事安排出炉,韩国瑜强硬发声

李摻穷游天下
2025-11-01 16:03:07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雷霆弃将把鱼腩带成东部第一!开赛未尝一败,连杀东部冠军热门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01 14:26:29
刚刚公布的 iPhone Air 销量,给我看傻了

刚刚公布的 iPhone Air 销量,给我看傻了

刘奔跑
2025-11-01 23:42:50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中国南海战略大变化!不再填海建岛,却用钢铁浮桥将菲律宾逼入绝境

林子说事
2025-11-01 02:46:24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小雷:任何球队今天去对阵热刺都可能觉得自己会赢

小雷:任何球队今天去对阵热刺都可能觉得自己会赢

懂球帝
2025-11-02 04:27:05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09:52:04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24 00:20:03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李云迪X侵司晓迪的后续瓜!

八卦疯叔
2025-11-01 10:50:45
天啦噜!深圳48岁女子怀孕7-8周了,24岁女儿坚决反对,引发争议

天啦噜!深圳48岁女子怀孕7-8周了,24岁女儿坚决反对,引发争议

火山诗话
2025-10-31 22:27:50
热词里的“十五五”丨这些“三农”关键词,透露增收新路径

热词里的“十五五”丨这些“三农”关键词,透露增收新路径

人民网
2025-11-01 10:11:29
哺乳期的我刚回公司上班,就被领导儿子提这种要求,我该怎么办?

哺乳期的我刚回公司上班,就被领导儿子提这种要求,我该怎么办?

亲爱的落落
2024-10-18 11:47:50
2025-11-02 04:44:49
夏春财经智识
夏春财经智识
洞察财经趋势,引领财富先机
19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手机要闻

疑似OPPO Find X10被曝光:2亿潜望镜确认加持,其他厂商怎么玩?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