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岁月刻痕 印记终身之十三:割麦 | 作者 王斯开

0
分享至



一、芒种时节:全民让道为夏收

农业的成效关键在“收、种”,一年有两次大忙——夏收夏种与秋收秋种,尤以夏收夏种最为紧要。它恰处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芒种”前后,“芒”是指有芒作物(麦子)成熟待割,“种”是谷黍类作物需赶早播种,这提醒人们必须抢抓时机:该收的尽快收,腾出茬口播种新粮,唯有及时种下希望,才能换来秋季丰收。

每年芒种过后,夏日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广袤田野里金灿灿的麦子随风起伏,像一片涌动的金色海洋,承载着待收的喜悦与农民的期盼。

可在六、七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尚未普及,收割、脱粒、栽种全靠人工,效率低下、进度缓慢。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季节多风多雨,自然灾害风险高,而麦子成熟后容不得半点拖延——老话说“人老一时,麦熟一晌”,若不及时收割归仓,西南风会吹脆麦颈、摇落麦穗,让到手的粮食糟蹋在田间。

那时,政府的核心工作就是“一手遮天抢收种”,所有工作都要为农业让路:全县一盘棋支援农村,机关三分之二人员下基层,中小学放假,工厂则一半人留守保生产、一半人下乡助农,任务不紧的工厂甚至直接停工,全员投入收种。

我们工厂是三班制生产的纺织企业,彼时纺织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与出口创汇重点行业。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纳税最多的企业,也是县委中心工作的“先导队”,每年支援夏收夏种都首当其冲,不仅出人、出运输车辆,还得援助涉农物资。而我们去的公社、大队,全是县里统一指定的——多是地块多、劳力缺、收种困难的村庄。

二、窦山割麦:军民作风与乡村故事

1972年5月的一天,我和另外19人组成小分队,在李银芝股长带领下,前往官山公社张山大队窦山生产队帮割麦。我们自带镰刀、磨刀石、炊具和行李,住进了窦山小学的教室。队长和老乡们特别热情,送来麦草、芦席、水缸、水桶,帮我们摊好地铺、挑满水缸,还垒起了灶台。

晚饭后,村长、队长陪我们坐在学校操场聊天,享受仲夏的宁静夜晚。那时微风轻拂,星辉闪烁,月影斑驳,乡村静得能听见屋后杨柳树的沙沙声,闻到麦地里飘来的麦香,还有墙角蛐蛐断断续续的鸣唱——劳累一天的老乡们早已入睡,只有我们这群“外援”还在闲话家常。

队长介绍说:“窦山生产队有近600口人,可耕面积1600亩,人均约3亩地,全是淤泥地——晴天硬得磕脚,下雨粘得掉鞋。加上老人小孩占一半,劳力实在缺,一到农忙我就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多亏党和毛主席,多亏县政府派你们来,我今晚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我们这支小分队全是男同志,大多是刚进厂的退伍军人,个个是壮劳力。队长走后,大家立刻拿起磨刀石磨镰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刀磨快了,割麦才省力,麦茬也整齐。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带着清香的晨风中,布谷鸟“快割——快割——”的叫声此起彼伏。这叫声既是起床号,也是集合令,更在提醒我们:割麦得趁早晚,中午太阳毒,不光人受罪,麦穗还容易掉粒。

大家以军人的速度行动,快速吃完饭就到了田头。我们一字排开,每人负责2米宽的地块,弯腰45度,呼哧呼哧地往前割——只听镰刀“唰唰”响,不见人直腰,不一会儿,身后的麦捆就像训练场的士兵一样排得整整齐齐。队长在一旁看着,咧嘴夸赞:“累了就直直腰,坐下歇歇!”可大家只是理理草帽、擦擦汗,闷头继续干。

我体力稍弱,渐渐被落在后面。队长过来问:“你们这帮人咋这么有劲?” 我笑着说:“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这活熟!”其实他不知道,小分队里大多是退伍兵——退伍不褪色,军人的硬作风全在这割麦的劲头里了。

即便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烈日下晒一天,也累得够呛:腰酸腿硬、头昏脑胀,脸晒得通红,胳膊晒得发紫,手心还磨起了水泡。

晚饭后,大家早早歇了,只有我和做饭的周师傅陪队长聊天。队长安慰我们:“割麦这活就这样,‘三天胳膊两天腿’,第一天肯定累,明天再熬一天,后天就适应了。这两天可得歇好、多喝水。” 周师傅点头附和,我趁机转开话题:“队长,你们这窦山不算高,有啥故事不?”

队长打开了话匣子:“这窦山最高处才54.9米,现在看着也就20多米,占地300亩,周长1800米,形状像两只趴在地上的乌龟。东南边原有周家庙,1943年毁于战争;西南边有邱家祠堂,1950年改成了小学——就是你们现在住的地方。小山的石料好,能烧石灰,之前开采时还挖出过一座将军墓;旁边的大山石料差,没啥用。村东的张山、西北的荆山能采成型料石,正西的赵山又高又大,石料最好,县里正打算在那建水泥厂呢!”

三、南湖竞赛:人工割麦的效率与时代印记

第三天早上,大家依旧早起磨刀,饭后扛着茶桶、拿着镰刀,去了离住处近2里路的南湖。那片麦地足足有50多亩,带队领导把我们分成两组,从南北两头面对面开镰,往中间“撵”——等两组碰面才知道,领导是想让我们竞赛,回头一看,哪组割得多一目了然。

第二趟割麦时,两组人都暗下决心,凭着比赛的劲头往前赶,最后居然打了个平局。就在这你追我赶的气氛里,我们用三天时间把50多亩麦子全割完了。

如今再想这事,满是时代的感慨:现在农村都用收割机了,再也不用机关干部、工人下乡支援。我细算过一笔账:按现在的标准,20人割50亩麦用了3天,若每人每天工资200元,得花12000元;可收割机半天就能割完,每亩收割费50元,总共才2500元,不仅省了9500元,还提前了两天半农时。

难怪毛主席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还计划1980年全面实现——伟人的眼光多超前啊!这也让我更明白,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多重要。

四、付楼记忆:女工上阵与风雨考验

最让我难忘的,是1971年午收时,领导安排我带织布车间运转甲班工人,去梁集公社付楼大队割麦的事。

我们甲班有70多人,为了不影响车间生产,只能“两人活一人干”,抽出一半人上前线。

6月10日,天气晴好,晨曦像细腻的画笔,在蔚蓝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天的希望。我们32人的割麦队,手拿镰刀、身背草帽,从工厂徒步出发——经县武装部门前出城,一路向北走在渠堰下的沙路上。

晨风吹拂,空气清新,沟边大树上的小鸟不停歌唱,路旁植物上的蝴蝶飞舞相伴,沟边草丛里的青蛙偶尔“咚”一声跳进水里,像是在给我们让路。可因为久旱无雨,脚下的沙土随着脚步飞扬,很快就弄脏了我们的鞋袜和裤管。

早上七点半,我们赶到十多里外的付楼大队,大队书记付荣宝早已在地头等候。大家席地而坐后,付书记先介绍大队情况,再手把手教割麦技巧——他大概看出我们中间大多是小姑娘,怕我们不会割伤了手,讲解得格外细致。

他边示范边说:“弯腰要成45度,身子放轻松,右腿弓、左腿往后撤;左手抓麦秆要抓牢,不能虚;右手握镰刀把的中后段,下刀时先让刀片立着斜插麦秆,再放到底,平稳向右后方拽——这样又省力又安全。”他还特意教我们打“绕子”(捆麦的草绳):“劲太大容易断,劲太小一拎就散,得掌握好力度。”最后他反复叮嘱:“割多割少、割快割慢都没事,关键别伤着手、碰破腿!”

我把32人分成两组:一组从地头开始,一组从地中间开始,相向而割。5位男工分别在两组里负责“把边”(守住地块边界)和协调。这些女工都是睢城镇和徐州市的初中毕业生,进厂还不到一年,不少人更是第一次拿镰刀。好在她们上进心强,半小时后就基本能独立操作,渐渐跟上了紧张的劳动节奏。

太阳越升越高,大家脸上晒得通红,额头上的汗水不住往下流,衣衫裤袜全被汗水浸透,腰也酸得直不起来——每弯一次腰、再直起来,都要费好大劲。我见状便让大家停下来:歇会儿手、喝口水,再一起学习一段毛主席语录,鼓鼓劲再继续干。

中午吃着队里送来的饭菜,大家都觉得格外香,个个狼吞虎咽,一会儿就吃饱了。稍作休息,又拿起镰刀往前赶。直到太阳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麦茬地里,一排排整齐的麦捆像在点头微笑,仿佛在说:“大家辛苦啦,我们要整装待发啦!”

为了不浪费一粒粮食,我又安排32人排成一行,从地头开始“复收”——把收割时遗漏的麦穗全捡回来。付书记看到这场景,赞不绝口:“你们真是党培养的好青年,是我们农民的好兄妹!”

收工后,我扛着队旗,带着大家往回赶。可刚走了一半路,天气突然变了:乌云翻涌,瞬间遮住了天,紧接着暴风雨就像瓢泼一样浇下来。我们正处在旷野里,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我只能振作精神,拼尽全力喊:“兄弟们、姐妹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的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 在我的鼓动下,大家一起高唱《下定决心》的语录歌,相互鼓劲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面的路被冲断了——近10米宽的地方积了齐膝深的水,大家只能蹚水过去;走了没多远,又遇到成排的柳树被风吹倒在路中间,我们只好绕到渠沟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直到快到城郊时,风才停、雨才住,天也放晴了。

回到工厂宿舍时,天已经黑了。我赶紧联系食堂师傅:热好饭菜、烧一锅生姜红糖茶,挨个送到每个人手里——让大家吃口热饭、喝杯驱寒茶。送茶时,我发现小马和小田有点发烧,又急忙去厂医院请医生来,给她们开了退烧药。

这次经历真是惊心动魄,当时我紧张得头皮发麻、心怦怦直跳,好在最后没出什么事。事后我总忍不住想:我们只是遭了半小时的罪,可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顶着枪炮、横渡江河,忍饥挨饿、冒着严寒——那得有多苦啊!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我们得永远珍惜,好好工作,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写于2025年9月2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什么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会被高温炙烤,飞出地球时却没有?

为什么宇宙飞船返回地球时,会被高温炙烤,飞出地球时却没有?

半解智士
2025-11-01 18:47:03
今起,禁鸣!武汉最新通告

今起,禁鸣!武汉最新通告

极目新闻
2025-11-01 20:33:53
一个省级官员没有让座的代价有多大

一个省级官员没有让座的代价有多大

霹雳炮
2025-10-31 19:34:39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确定刘佳玺只有13岁

可乐谈情感
2025-10-30 12:59:13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鬼蛇神现原形!刘欢女儿大婚不到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牛叨史
2025-10-31 14:32:11
3-4!日本女单全军覆没:张本美和惜败王艺迪,四强诞生韩国两人

3-4!日本女单全军覆没:张本美和惜败王艺迪,四强诞生韩国两人

郝小小看体育
2025-11-02 05:05:05
加拿大总理深知中国实力,远比特鲁多更能认清局面

加拿大总理深知中国实力,远比特鲁多更能认清局面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02 05:50:51
谁在歌颂颜色革命?

谁在歌颂颜色革命?

抽屉电影2018
2025-10-30 08:25:03
“女子开车撞死家暴丈夫”,当晚发生了什么?

“女子开车撞死家暴丈夫”,当晚发生了什么?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1 20:23:5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
2025-11-01 09:22:17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凌晨3点,浙江此地全是人!有人半夜从上海、江苏赶来!老板被“逼”上班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1 19:43:42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非要和小两口睡一张床的婆婆,12刀剁掉了儿媳的头,江苏真事儿

左堤路小车神
2023-11-22 19:55:20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与周迅离婚4年,那个独自跑去美国的前夫高圣远,如今怎么样了?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0-31 23:42:45
上海楼市冰火三重天,上海待售二手房从99600套减少到96205套

上海楼市冰火三重天,上海待售二手房从99600套减少到96205套

有事问彭叔
2025-11-01 21:03:06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31:04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1:19:14
法国冠军赛女单4强出炉,陈熠遭淘汰,国乒仅剩王艺迪

法国冠军赛女单4强出炉,陈熠遭淘汰,国乒仅剩王艺迪

世间一分钟
2025-11-02 05:06:10
混血儿演活中国知青!鲁诺这“愣头青”太圈粉,德国爸基因真亮眼

混血儿演活中国知青!鲁诺这“愣头青”太圈粉,德国爸基因真亮眼

晓帝爱八卦
2025-10-31 17:52:18
恒大幕后黑手曝光:刚被“抄家”的许家印,很可能是只“替罪羊”

恒大幕后黑手曝光:刚被“抄家”的许家印,很可能是只“替罪羊”

史行途
2025-11-01 11:40:29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拿1.9亿顶薪,球队老大带头内讧!西部黑马倒下,你们该趁早重建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2 00:05:02
2025-11-02 07:07:00
文化佳园 incentive-icons
文化佳园
首都学习之星称号获得者+代表作《读破金瓶梅》作品多有收入大中专教材;本专栏也推荐网友原创作品
2553文章数 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教育
时尚
游戏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旅游要闻

馆藏文物超10万件 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教育要闻

2026高考报名,这八处变化一定要了解!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