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8 日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一结束,“1500 公里续航”“钢钉穿透不起火不爆炸” 的固态电池就刷爆了科技圈。
![]()
而就在几天前,10 月 16 日央视新闻刚报道我国科学家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 “卡脖子” 难关,三大技术突破让 100 公斤电池续航有望突破 1000 公里。
一边是车企抛出的 1500 公里 “王炸”,一边是科研界的系统性突破,固态电池真要迎来爆发期了?车企口中的 “2027 年量产” 靠谱吗?毕竟连电池巨头宁德时代都直言 “量产还早”。
![]()
先看奇瑞这次抛出的硬数据:展示的犀牛 S 全固态电池模组,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600Wh/kg,是目前主流三元锂电池的两倍还多。搭载它的电动车理论续航 1500 公里,就算打八折也有 1200 公里,从北京开到上海往返都够了。更狠的是现场测试 —— 电钻直接在电池上钻孔,不仅没冒烟起火,连连接的车灯都没灭,还能正常放电。
![]()
这与央视报道的三大科研突破形成了有趣对比。央视详细拆解了我国科学家解决固态电池核心难题的技术路径,而这些难题恰恰是所有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必经之路。
![]()
第一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宁波材料所开发的 “特殊胶水”—— 碘离子。
![]()
固态电解质硬如陶瓷,金属锂电极软如橡皮泥,两者贴合后总会出现缝隙,就像陶瓷板粘橡皮泥,界面坑洼会严重影响离子传导效率。而碘离子在电池工作时,会像 “交通警察” 一样顺着电场跑到电极和电解质的接口处,主动吸引通行的锂离子过来,再像流沙一样自动流进所有小缝隙、小孔洞,通过这番 “缝缝补补”,电极和电解质就能自己贴得严严实实,彻底不用依赖笨重的外部加压装置。基于这项技术的原型电池,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第二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的 “柔性变身术”。传统固态电池怕摔怕碰,日常变形就可能导致内部结构损坏。
![]()
科学家用聚合材料给电解质打造了一副 “骨架”,让电池像升级版保鲜膜一样抗拉耐拽,弯折 2 万次、拧成麻花状都完好无损,完全不怕日常使用中的磕碰变形。更关键的是,这副 “骨架” 里还加了些 “化学小零件”—— 有的能让锂离子跑得更快,有的能额外 “抓” 住更多锂离子,直接让电池储电能力提升 86%。
第三是清华大学的 “氟力加固” 技术。科研团队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氟的 “耐高压本事” 极强,能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 “氟化物保护壳”,防止高电压 “击穿” 电解质。基于这项技术的 8.96Ah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604Wh/kg,满电状态下经过针刺测试、120℃高温箱静置 6 小时测试都不会爆炸,真正实现了安全和续航 “双在线”,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奇瑞采用的 “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本质上也是在解决界面接触问题,通过电解质原位生成实现更紧密的结合,这和中科院物理所用碘离子做 “胶水” 的思路异曲同工。
不过奇瑞宣称的 600Wh/kg 能量密度,与清华大学实验室电池 604Wh/kg 的水平几乎持平,这在尚未进入中试阶段的产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技术上确实有突破,但实验室里的样品和量产车能用的电池,差着十万八千里。
中国汽研首席科学家王芳就点破了关键:现在固态电池连离子传导通道都没完全搞明白,生产工艺比芯片还复杂。
央视引用的开源证券预测也显示,固态电池要到 2025 年底才开始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 年才进入普遍装车阶段,这和奇瑞的时间表看似吻合,但 “装车试验” 与 “规模化量产” 又是两码事。
最有意思的是行业态度反差。奇瑞说 2027 年启动装车验证,可宁德时代在半年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固态电池供应链成熟至少要 3 年以上,2030 年才有望规模化生产。比亚迪更实在,中试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才400Wh/kg,CTO 孙华军直接坦言 “工程化挑战大到难以想象”。
就连近期有突破的国轩高科,也只是说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阶段,2GWh 量产线还在设计中。
简单说,电池厂在算成本算工艺,车企在讲概念讲未来。
网友的评论倒是一针见血。
有人结合央视新闻和奇瑞事件调侃:“科学家刚靠三大技术突破摸到 1000 公里门槛,车企直接干到 1500,这进度比火箭还快”;
有人算得精明:“现在买电车的都是韭菜吧?等 2027 年再买能多跑一倍路”;
还有人调侃蔚来:“换电站要改卖盒饭了,以后谁还去换电啊”。
更理性的网友戳中要害:“2019 年就有车企说固态电池 2025 年量产,现在不还在吹?”
为啥量产这么难?成本是第一道坎。目前固态电池成本 1200 元 /kWh,是液态锂电池的 3 倍,装在车上车价得涨多少?
其次是工艺,硫化物电解质生产要全程真空,一点水分都不能有,生产线比芯片车间还娇贵。
更关键的是标准问题,直到今年 5 月《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才出台,之前不少车企把半固态电池当全固态的吹。
即便像聚圣科技这样宣称 2025 年量产第一代固态电池的企业,其下一代全固态电池也才瞄准 500Wh/kg 目标,比奇瑞现在宣称的还低 100Wh/kg。
奇瑞自己也留了后手,除了全固态电池,还规划了半固态电池和大圆柱电池,插混车续航先做到 300 公里过渡。
这其实暴露了行业潜规则:先靠黑科技吸引眼球,稳住消费者等待的耐心,同时慢慢攻克量产难题。毕竟央视报道的科研突破再亮眼,也得经过中试、量产线建设、供应链配套等一系列环节,这正是宁德时代等电池厂更为谨慎的原因。
说到底,奇瑞的固态电池更像一张 “技术名片”,证明自己在电池领域能跟比亚迪叫板;
而央视报道的三大科研突破,则是给行业吃下了技术可行性的 “定心丸”。
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盼着 1500 公里续航,不如盯着当下的快充技术 —— 比亚迪已经能做到 5 分钟充 400 公里,这比遥远的固态电池实在多了。现在能马上用上的技术,才是真技术。
高赞文章推荐
荷兰封禁安世中国团队账号,不排除紧急情况下切断系统资金!闻泰回应:不得不采取自救!网友:这是被抢了300多亿啊!
杨振宁直言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网友:伟大的科学巨匠
黄仁勋自曝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跌到0%,难以想象美国政策制定者会认为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是一个明智选择!
小米SU7成都事故后,雷军首次现身演讲!尽显低调,弹幕很多“雷总好久不见,想你了雷总,雷总加油”
印尼国防部长确认:将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网友:金杯银杯不如巴印空战实战口碑
英国物理学会主席: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核聚变发电的国家!美国已经放弃应对气候变化
解说激动不已:星舰从4000公里时速刹到瞬间悬停!网友:big胆,致敬雷军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国开展相对自由的贸易,我们别无选择,强国更替、中国崛起是自然规律,何必恼火?
美经济学家萨克斯:美国正试图损害中国经济,通过关税、技术禁令、全面信息战围堵中国这些招数,注定失败!
美媒称台积电因芯片含中国稀土,无法向美国出售任何半导体芯片!网友:正当之举,岂容歪曲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将派空军教员赴英国担任英皇家空军教练!网友:日不落帝国没落成这样了?
特斯拉FSD落地缓慢,马斯克说是因为中国车企阻挠!网友:全球都验证了不行,泼脏水给中国第一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