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十四五”时期,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今天的《十四五首都新答卷》系列报道,让我们感受北京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奋力谱写科技强国建设北京篇章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五年来,北京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平台,29个已进入科研状态。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件,比2020年翻一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多。
![]()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涛介绍,北京的创新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发力、多维度支撑”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稳步攀升,还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策源能力全球领跑” 成为这座城市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标识。
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五年来,“三城一区”集中了全市近三成的企业和六成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中关村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贡献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GDP。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约占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作为“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款,数量领跑全国;2024年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2400家,位列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
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介绍,北京形成了从制度到技术,从场景到生态,全方位全链条的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体系。正在从“人工智能第一城”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提升。
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五年来,北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诞生出脑机系统“北脑一号”、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等全球领先的标志性产品。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3.1%。
来源:BRTV新闻(记者:李烨 张虎 韩鹏健)
编辑:霍天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