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先头部队”即将陆续抵达福建宁德。目前,宁德市蕉城区各湿地的保护与监测工作已全面就绪,静候这场年度生态盛会。
![]()
白胸翡翠。郑彦超摄
近年来,蕉城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栖息地修复、科学监测、严格执法与社会协同,为候鸟营造出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在环三都澳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黑脸琵鹭、白琵鹭、白胸翡翠等珍稀水鸟频频现身,成为生态保护成效的最佳见证。
![]()
除治互花米草后的滩涂。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要重筑家园,首要任务是清除“生态杀手”——互花米草。这种外来入侵物种严重侵占了滩涂湿地,压缩了水鸟的生存空间。近三年来,蕉城区实施大规模治理工程,累计清除互花米草25458亩,并种植红树林、南方碱蓬等乡土植物3000余亩,有效恢复了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拓展了候鸟的觅食与栖息地。
![]()
成群的鹭鸟停歇在水边。郑彦超摄
家园重筑后,更需科学的守护与持续的跟踪。蕉城区内的三都湾鱼塘、东湖湿地、屿头等地是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点。2025年以来,专业团队已在蕉城区记录到90种鸟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这些详实的数据,为评估保护成效、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
霍童溪中华秋沙鸭。水木华阳摄
![]()
群鸟翩飞。郜丽玲摄
保护候鸟既需要专业力量,也离不开全民参与。蕉城区通过“清网护网行动”深入群众开展普法宣传,成功劝拆捕鸟网500余张。当地还设立了24小时举报电话,并创新建立“生态警务+专业救援”机制,委托专业救援队开展鸟类救助。2024年至今,已成功救助野生动物180余起,其中包括42只鸟类,逐步构建起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
![]()
黑脸琵鹭。张勇摄
![]()
白琵鹭。张勇摄
“随着秋季候鸟迁徙季的到来,我们已提前部署,加强湿地巡护与监测频次,生态警务室与救援队随时待命,全力保障过境候鸟安全。”蕉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近期启动的全国鸟类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协作,坚决打击非法行为。
![]()
白琵鹭。郑彦超摄
如今,万鸟翔集的景象不仅是蕉城生态文明的亮丽名片,也正带动着生态旅游与“观鸟经济”的蓬勃发展,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胡苏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