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评先进工作者故意跳过我,我闭门不出睡了三天,厂长慌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会议室的喇叭在刺耳地宣读名单。

林秋月握着搪瓷杯的手开始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她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被跳过去了。

"林秋月,林秋月……"厂长刘建国的声音戛然而止。

她抬起头,对上了厂长的眼睛。那一瞬间,她看到了什么。一丝闪躲,一分迟疑,还有一种生硬的决绝。

"为什么?"隔壁车间的王姐刚想站起来,被她无声的手势制止了。

林秋月放下搪瓷杯,声音很轻:"没什么。"

她没有哭闹,没有申诉,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

收拾起放在工作台旁的旧布包,转身就要离开。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凝固了。副厂长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而厂长刘建国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秋月……"车间主任老张欲言又止,最终只能默默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会议室的门外。

没有人知道,这个平静的决定,会让整个厂陷入混乱。



01

林秋月在车间等待的时候,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期待,也没有太多的忐忑。

她擦干手上的机油,脱掉工作服,卷了卷头发。

镜子里映出一张被机器声震得有些疲惫的脸,眼角有细细的皱纹,这是这几年机械操作和低头工作留下的痕迹。

"秋月,去开会了。"王姐从里间探出头来,声音里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兴奋。

她们都知道,这一年林秋月在车间的表现。

那台从上海运来的精密机器,别人摸都不敢摸,她用了整整三个月,硬是把故障率从百分之二十降到了百分之二。

每个月月底,她都要加班到晚上十点,用手工校准那些精密的部件。冬天没有暖气,她的手指冻得发紫,夏天烤得像红砖一样。

厂子里谁都知道,今年的先进工作者,如果没有林秋月,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会议室在厂办楼三楼。林秋月缓缓地上了楼梯,每一步都很稳,很沉。

她已经学会了那种特有的工人的走路方式——脚步厚实,姿态笃定。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厂长刘建国坐在最前面,他是那种典型的六十年代从田间地头提拔上来的干部,黝黑的脸,粗粝的手,眼睛里闪着对生产的执着。

他旁边坐着副厂长吴远志,那是个背景不一般的人,话不多,但话一出口,刘建国通常都会点头。

林秋月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会议开始了。厂长先是讲了一段鼓励的话,然后是财务部长讲了上季度的生产指标。

当下午的阳光斜斜地射进会议室窗户的时候,厂长打开了手中的红皮本子。

"现在开始宣读今年先进工作者的名单。"

会议室里的呼吸声都放轻了。

"统计室的陈志军,完成了账目的电脑化……"掌声。



"五金库的李大勤,库存管理零差错……"掌声。

"一号车间的王建国,技术改革……"掌声。

林秋月的手握紧了。她看到王姐转过身来,朝她眨眼睛。车间主任老张坐在前排,肩膀有些僵硬。

"二号车间……"厂长停顿了一下。这个停顿太长了,长得有些不自然。林秋月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二号车间的李海涛,完成了……"

名单里没有林秋月。

她听到旁边的人轻声吸了口气。

"以上十名同志被评为本年度先进工作者。"厂长说完这句话,声音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异样。他没有看向林秋月所在的方向。

会议继续进行,但声音都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林秋月的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

散会后,王姐几乎是冲到她身边的。

"怎么回事?"王姐的脸涨得通红,"你的材料不是都报了吗?精密机器的故障率降低,这是全厂最硬的指标啊。"

"可能是……"林秋月的声音很轻,"可能觉得我资历还不够。"

"资历不够?"王姐的声音抬高了,"老李在库里三年了,你都五年了!"

车间主任老张从前面走过来,他的脸上有一种复杂的表情,那种既想说什么又必须隐忍的样子。

"秋月,你……没事吧?"他的声音很小。

林秋月看了他一眼。她看到了老张眼里的歉意,还有一种无力感。

"没事,"她说,"走了。"

她收拾起工作台上的东西,布包里装着一条旧毛巾和一个搪瓷杯。在厂门口的时候,她骑上了那辆老自行车,车轮吱吱呀呀地转动。

远处,厂长刘建国还站在办公楼的窗边,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他的脸色很沉。

02

自行车在七月的夕阳下投出长长的影子。

林秋月踩着踏板,脑子里却在快速地翻转。不是现在这个失落,而是过去的每一天。那台精密机器刚来的时候,她在厂里待了整整一个星期,每天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二点,就这样呆在机器旁边,用手去感受每一个螺丝的松紧度,每一齿轮的转动。

她从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她为了那台机器,咳嗽了三个月。是那种深到骨子里的咳嗽,白天忍着,晚上咳到天亮。

那一年,她丈夫常年在矿上工作,孩子由婆婆带着。有一次,她从厂里回家很晚,进屋的时候,儿子已经睡着了。她坐在床边,手指在孩子细细的脸上轻轻划过,然后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厂房灯光。

也就是那个时候,她在心里跟自己说,要把工作做好。那不仅是为了工资,更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她是有价值的,是被看见的,是值得被尊敬的。

经过厂区宣传栏的时候,她停了下来。

去年的先进工作者名单还贴在那里,黑白照片,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特殊的荣光。她是个特别的女人,林秋月知道。在这个厂里,女工并不多,她是仅有的能操作精密机器的女工。

她的眼睛在照片上停留了一会儿。没有她的照片。

骑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这是典型的七十年代的职工家属楼,红砖砌成,楼梯很窄。她上到二楼,打开门。

屋里很小。一间主卧,一间小卧,一个厨房,一个窝在角落的卫生间。丈夫的照片在床头,是两年前他去矿上前拍的,穿着厂里的工作服,笑得很阳光。婆婆坐在小板凳上,正在纳鞋底。



"秋月回来了?"婆婆抬起头。

"妈,明天麻烦你再帮我照看一天孩子。"

婆婆的脸色变了。"怎么?又要加班?"

"嗯,"林秋月说,但这不是真话。"明天早上我送他去。"

婆婆没再追问。她从来都很理解这个媳妇的工作。晚上的时候,林秋月给儿子洗了澡,讲了个故事,等他睡着后,她就坐在窗边,一根接一根地抽了整整一包烟。

03

早上六点,天还没亮的时候,林秋月就把儿子送到了婆婆家。

小男孩还在打瞌睡,她给他整理了小书包,和婆婆说了些要注意的话。

"妈,这两天我可能要好好睡一觉。"

婆婆用那种特有的母亲的直觉看了她一眼。"发生什么事了?"

林秋月摇了摇头。没法解释。

回到家的时候,房间里安静得可怕。她拉上了窗帘,卧室里变得一片幽暗。她没有哭。她坐在床边,脱下工作服,又换上了一条洗得发白的棉布裤。

然后她就躺了下去。

不是那种昏迷的睡眠,而是一种很清醒的、眼睛睁着的闭门。她的脑子里还在转,但身体已经拒绝了行动。她就这样静静地躺着,听着楼下的人声,隔壁王寡妇的收音机声音,远处小贩的叫卖声。

下午的时候,隔壁的王寡妇敲了敲她的门。

"秋月?秋月?开门啊。"

林秋月没有动。

"我听说你没去厂里?生病了?我给你拿点红糖。"

她还是没有动。最后王寡妇的脚步声慢慢远去了。

晚上的时候,她没有吃饭。她只是喝了一杯白开水,然后继续躺下。

这不是一种戏剧性的崩溃。这是一种更深的、更沉的东西。这是对某种不公平的一种无言的抗议。她不哭不闹,因为她知道哭闹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用的。但她也不会再做那个忍耐的、听话的、永远都在默默付出的林秋月。

她选择了沉默。

04

第二天早上,林秋月给厂里打了个电话。

"主任,我身体不舒服,请个病假。"

电话那头是老张的声音,他听起来很急促。

"秋月?你没事吧?要不要我派人来看你?"

"不用,就是有点感冒。"

"哦……那你好好休息。不过……"老张停顿了一下,"你负责的二号机器的精度校准,现在李海涛在做,但他的手法……嗯,有点吃力。"

她没有回应。

挂了电话后,她又躺下了。

而在厂里,事情已经开始发生了。

二号机器需要每天的精密校准,这是保证产品合格率的关键。李海涛是个有经验的老工人,但他的精细动作不如林秋月。到了中午,第一批产品出来了,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八十五。这在平时是无法接受的。

副厂长吴远志看到报表的时候,脸色变了。

"怎么回事?"他在车间里大声问。

"林秋月请假了,"老张小心翼翼地回答,"她负责的机器……"

"一个女工请假,我们就停摆?"吴远志的嗓门很高,"找人顶替。"

"可是……精密校准需要特殊的技术。"

车间里的工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都在看着这一切。

到了下午三点,省里的订单催来了电话。钢管厂的厂长在电话里嚎了半天,说省里的大项目要用他们的配件,现在质量出问题了怎么办。

厂长刘建国听完电话,脸色黑得像锅底。

他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儿,然后叫来了副厂长。

"秋月怎么回事?"

"听说是请病假。"

"什么病?打电话给她,叫她明天来。"

副厂长的脸色闪了一下。"可能……人家是真的生病了。"

但厂长刘建国已经下了决定。他拿起电话,给林秋月家里打过去。

这一次,没有人接。

05

林秋月的房间里,电话铃声从远处传来,但她没有起身。

她就这样继续躺着。不是睡眠,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卧床。她的脑子很清楚,她能听到每一个声音——楼下传来的脚步,邻居的收音机,远处厂房的机器声。

在这个白天又黑夜交替的时间里,她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

那个为什么有很多层意思。为什么那台机器要她来修,修好了却不承认她的价值?为什么李海涛可以因为只是在库里放了三年东西就被评为先进,而她要付出三倍的努力才换来一句"资历不够"?为什么副厂长的侄女可以被安排到最轻松的财务室,而她要在机油和噪音里度过每一个工作日?

这不仅是关于一个荣誉。这是关于尊严。关于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一个工人的尊严值多少。

第三天早上,车间主任老张亲自来敲门了。

他在门外敲了很久,从早上八点敲到八点半。

"秋月?秋月你开门啊。我是老张。"

林秋月听到了。她听到了老张声音里的焦急,还有一种别的东西——恐惧。



但她还是没有开门。

"秋月,你别这样。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她还是没有开门。

老张在门外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离开了。

下午的时候,又有人来敲门。这次是王姐。

"秋月!我知道你在里面!"王姐的嗓门很大,"别想了,那先进工作者有什么了不起!我和你一样,这辈子就当个工人,图的是什么?"

这一次林秋月听出来了,王姐也在生气。

她起身,走到门边,但没有打开。隔着门,她说了第一句话。

"王姐,回吧。我没事。"

"你没事个头!"王姐的拳头又敲了敲门,"全厂都炸了你知道不知道?二号机器的合格率掉到百分之七十了!上面开了三次会了!"

林秋月闭上眼睛。她听到了什么。在这一刻,她明白了一件事。

她的沉默,她的闭门,已经让整个厂陷入了混乱。而这个混乱,最终会指向真相。

王姐还在敲门,但声音已经变得有些哽咽。

"秋月,我知道不公平。但你别为了他们伤害自己啊。"

这句话,让林秋月的眼泪第一次流了下来。但她还是没有开门。

06

第三天的晚上,厂长办公室的灯亮到了夜里十二点。

刘建国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了几份文件。一份是林秋月的考核记录,上面用红笔标注了她这五年的各项指标。另一份是生产月报,清清楚楚地显示,她不在的三天里,二号机器的产出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还有一份,是省里来的电话记录。钢管厂的厂长在电话里说得很直白,如果质量达不到,合同就要取消。那是五万块的单子,对这样一个小厂来说,是笔巨款。

副厂长吴远志就站在办公桌前。

"怎么还不来上班?"刘建国问。

"打了电话,没人接。"吴远志的脸色有些难看,"要不……强制要求她来?"

刘建国的眼睛在吴远志脸上停留了一下,然后转向了窗外。夜色里,厂房的轮廓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

"不能强制,"他说,"这是个女工,也是个劳动模范级别的工人。"

"那怎么办?"

刘建国没有回答。他拿起林秋月的档案,一页一页地翻看。在考核评语里,他看到了往年的记录。"工作态度端正,技术精湛,任劳任怨……"这样的评语出现了五次。

他的脸色越来越沉。

"叫老张来,"他对着电话说,"还有工会主席老李,现在,马上。"

半小时后,三个人坐在了办公室里。

刘建国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林秋月会被跳过?"

车间主任老张的脸刷地白了。他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出来。

工会主席老李倒是直接。他是个快五十岁的老干部,在厂里资历很深。

"厂长,我有话说,"他停顿了一下,"我反对这个名单。"

"为什么?"

"因为不公平,"老李的声音很平静,"林秋月的业绩是所有提名中最硬的。精密机器的改造,这是全厂最大的技术突破。谁反对?我问谁。"

副厂长吴远志的脸色变了。

"老李,这是厂长室的决定。"

"正是因为是决定,我才要说,"老李的眼睛在吴远志脸上停留了一下,"有人是不是走了后门?"

会议室里的气温骤然下降。

刘建国的脸开始抖动。他用指节敲了敲办公桌。

"吴远志,你出去。"

副厂长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猪肝色。他站起身,转身就走。

刘建国转向老李。"你知道什么?"

"我不知道什么,但我能猜到,"老李说,"今年的名单里,有人的侄女被加上去了。而某个同志的亲戚因为照顾不了,就被挤出来了。这事在车间传得沸沸扬扬。"

刘建国坐了下来。他突然看起来老了很多。

"老张,"他转向车间主任,"你早就知道这个事?"

老张低着头。"我……我职位太低,改变不了什么。"

"那你就该早点告诉我!"刘建国的声音提高了,"现在好了,人家一声不吭地躺在家里,把整个厂都搞停摆了!生产线停工,货运不出,省里催单……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老李插了一句:"这意味着,一个工人用了最聪明的方式来反抗不公平。"

刘建国看向老李。

"她没有哭闹,没有申诉,"老李继续说,"但她用沉默告诉所有人——这个决定有问题。"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远处,二号车间的机器已经停了下来。灯火阑珊的厂房里,只有应急灯亮着。

07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厂长刘建国下了一个决定。

他让秘书给副厂长吴远志打了电话,叫他到办公室来。

等吴远志进来的时候,刘建国的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冰冷的确定。

"关于这次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刘建国说,"我要听听你的解释。"

吴远志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厂长,这是集体决定……"

"我不要听集体决定,"刘建国打断了他,"我要听你的解释。为什么林秋月会被跳过?"

"她……她的资历……"

"资历不够?她五年了,"刘建国的声音变得很冷,"她一个人撑起了二号机器的全部业务。没有她,我们现在连五万块的单子都赶不出来。"

吴远志的脸开始发白。"可是,省里那边的文件要求……"

"别给我扯省里,"刘建国站起身,"你说实话,是不是你侄女想评先进?"

吴远志的身体抖了一下。

"是,"他最后还是承认了,"我侄女在财务室工作认真……"

"认真?"刘建国打断了他,"一样认真的人多了。你是想告诉我,你侄女的'认真'比林秋月的技术改革还值钱?"

"我……我只是想……"

"你想什么我很清楚,"刘建国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失望,"你想用你的身份压我同意。而我,竟然同意了。"

他坐了下来,揉了揉自己的脸。

"这是我的错,"他说,"但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错改过来。"

吴远志的脸色已经完全丧失了血色。

就在这个时刻,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是省里来的。通知说,省委领导要在明天视察工厂,重点看的就是二号车间的机器改造项目。

刘建国听完电话,缓缓地放下了话筒。



他看向吴远志。"明天,全厂大会。现在,你去跟财务室说,把你侄女从先进工作者的名单上撤下来。"

吴远志还想说什么,刘建国挥了挥手。"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刘建国一个人。他的脑子里快速转动着。林秋月闭门三天,原本是想通过沉默来抗争的。但现在,刘建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明天省里的领导看不到正常运转的二号机器,如果看不到那个做出了技术突破的工人,那不仅是他的耻辱,更是整个厂的耻辱。

但首先,他必须把林秋月请回来。

他拿起电话,但这一次,他没有让秘书拨,而是自己拨的。

08

林秋月在早上六点钟的时候,听到了敲门声。

这一次的敲门声不同。很有力,很急切,甚至有些……紧张。

她没有起身。她已经躺了三天,身体有些僵硬了。

门被敲了很久。

"秋月!是我,"外面传来了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声音,"开门!"

她的眼睛睁得很大,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