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云:医田里的守望者

0
分享至



编者按:科学的海洋中,每一项突破性发现都是对知识边界的勇敢探索。AME旗下杂志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发表具有深远学术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发展,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为了深入挖掘这些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我们特别邀请文章作者进行一系列深度访谈,为广大读者呈现科研工作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见,展现他们的学术理念和人文思考。我们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启发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帮助他们在科研之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刘云

采写 | 陈童

刘云:医田里的守望者

2021年冬,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胸外科诊室里,一位白发老人紧攥着CT片,指节泛白。片子上,是他83岁老伴的肺部影像——一枚从6 mm增至8 m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多家医院建议“继续随访”,但等待的焦虑已让老两口寝食难安。

“老爷子,您放心,三个月内,这个结节绝不会进展。”刘云的声音平静却笃定。三个月后复查,结节果然未见变化。然而,老爷子再次表达了手术意愿——结节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心病”。

“我最终尊重了他们的选择。医学的本质是人学。除了病灶,我们更要看见那个被焦虑困扰的人。”刘云说。每一次诊疗,于他而言,都是一场关于“守望”的承诺。

“守,是守护;望,是希望。”他这样诠释自己的职业信念,“我们站在生死之交的关口,一手对抗着死亡的阴影,一手托举着生的希望。”

守望改变

从“无力感”出发

刘云的科研之路,并非始于实验室,而是源于手术台前的无力时刻。

“临床科研的兴趣,往往不是来自成功的手术,而是来自那些令人困惑、挫败的病例。”他坦言,初为医生时,只是被动执行既定方案,但很快发现,临床里“不完美”的病例远比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多得多。

这份困惑,推着他踏上了临床科研的探索路。回望这段成长,他将自己的科研思维进化,概括为四个层层递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见山不是山”的疑问积累期。他像个“信息收集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疑问,可这些疑问只是模糊的“直觉”,他还不懂如何将其转化为科学问题。

第二阶段是“把问题装进框架里”的启蒙期。直到接触PICO原则,他才学会给疑问“搭骨架”,将模糊的直觉转化为清晰的研究问题。

第三阶段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实践锤炼期。独立完成首个课题时,他才真切体会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在挫折中学会了前瞻性评估样本量、统计效能与技术路线。

第四阶段是“从匠人到设计师”的整合升华期。历经数个完整的研究周期后,他渐渐能将复杂的临床难题,转化为逻辑严谨的科学故事,懂得科研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与临床对话。



▲刘云在胸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中荣获的重要奖项

2021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段间平面命名法”,并创建确定最佳切割平面的简化模型,正是这场科研进化的标志性成果。

彼时,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已成为早期肺癌的重要术式,但“如何精准找到切割平面”一直是难题——传统方法全靠医生经验判断,像“凭感觉切”,切缘不足会增加复发风险,切多了又会浪费健康肺组织。

“我们没有追求更精密的仪器,而是跳出了‘用复杂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惯性。” 刘云团队从解剖本质出发,把三维空间的外科难题,抽象成“以血管、支气管为标志的几何模型”:通过定位目标肺段的动脉、静脉与支气管相对位置,就能像“用坐标定位”一样,精准计算出安全切缘。如今,这个模型已在2000余例患者中应用,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疗效良好。

2025年,他以第一作者在《胸部疾病杂志》(JTD)发表的肺舌段解剖研究,更是将这份“临床到科研”的闭环推向成熟。

▲刘云团队发表在JTD杂志上的研究

随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成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可医生们常被一个问题困扰:肺舌叶的支气管和血管变异太多,教科书上的标准型只占少数,术中稍不留意就会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或肺功能受损。“外科医生不能只认识‘教科书上的肺’,更要能识别‘患者真实的肺’。”

研究过程挑战重重,技术上,要解决复杂结构的分割与辨识难题;方法上,要统一变异类型的命名标准,避免不同医生理解偏差;数据上,要处理大样本量的统计分析,确保结果可靠。最终,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才拿出了这份“临床能用、好用”的研究成果。

“这不是终点,只是开始。”他补充道,“我们并非只聚焦肺舌叶,而是计划对每个肺段进行系统研究,舌段只是开端。”

守望精准

从“经验依赖”到“三维导航”

刘云是国内较早将三维重建技术系统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医生之一,并牵头建立了湖北省肺脏三维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从启动之初就撞上了“多重关卡”:既要采集足量的肺脏薄层CT数据,还要整合病理、基因等多模态信息;既要统一不同设备、不同医院的影像格式,又要严格脱敏处理,守住患者隐私的底线;既要投入资金购置软件、培训人员,还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数据库持续更新。

最大的挑战不是单一难题,而是如何系统性协调这些问题。经过反复攻坚,如今这个数据库已积累了约10 000例中国人肺脏三维数据,成了支撑精准医疗的“数据底座”。其价值已渗透到临床、科研与医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每台复杂手术前,刘云团队都会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手术”。他们将患者的薄层CT数据重建成彩色的、可360度旋转的肺部三维模型。“这个阶段,我们就像战前侦查的士兵。” 刘云笑着比喻,模型能清晰展示支气管、血管的走行与变异,医生可以提前设计切割平面,甚至模拟不同的切割路径,预判可能遇到的风险。

术后,他们还会将术中实际发现与术前三维模型仔细比对,分析偏差所在,如某支血管比模型更细、支气管分支位置有偏移,并将这些经验更新至解剖数据库,形成“术前规划-术中执行-术后验证”的闭环。

“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学习机会。”刘云说,“通过这种闭环学习,我们的三维重建精度越来越高,术前规划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强。”此外,三维模型也极大改善了医患沟通。“用模型解释手术方案,比对着CT片比划更易让患者理解,他们的焦虑也少了许多。”

在医学教育层面,传统上年轻医生需通过阅读数百张二维CT片“脑补”三维解剖结构,学习周期常达3~5年。而三维模型可旋转、可缩放,能直观展示血管与支气管的空间关系,极大缩短了学习曲线。



▲多次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分享专业内容

深知“好技术要惠及更多人”,刘云还主动承担起三维技术的推广工作。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三维重建技术培训班的特聘讲师,他在全国巡讲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宜昌经验”。他坦言,当前三维重建技术推广的最大阻力可能是经济问题:“投入明确且高昂,而产出却不清晰、难以变现。”

针对这个问题,他和团队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推广思路:首先在科室内部建立常态化使用机制,利用三维模型开展日常术前讨论,让每位参与者都能直观理解手术方案;其次建立“经典案例库”,包含重建模型、手术视频和术后病理的对照,用视觉冲击力强的案例进行展示;最后引入AI工具或建立“医工合作”模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这项技术的推广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始于精心的规划,成于系统的执行。”刘云说。

守望术道

以规范为盾,以创新为矛

2021年,“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上,刘云凭借一例左下肺外侧基底段切除术,拿下全国总决赛第二名的成绩。这台手术在当时开展者寥寥,相关学习视频也少见。

“选择这个病例,是因为它最能体现‘规范与创新’的平衡。”刘云说,手术的核心是切除左下肺外侧基底段,这个部位血管密集且变异多,传统手术容易损伤相邻的肺段血管。他们的创新点,是构建了“解剖-功能-肿瘤生物学”三位一体的手术框架:先通过三维模型明确解剖变异,再评估该肺段的功能占比,最后结合肿瘤大小确定切缘,“但所有创新都建立在规范之上,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比赛中,对手的技术与理念也给了他深刻启发。他看到有的团队追求“极致效率”,将流程标准化到极致以缩短麻醉时间;有的选手分享“技术平等化”的巧思,用简易改良降低手术门槛;还有的团队展现了以加速康复外科为核心的围术期管理“全局观”。这些见闻让他意识到,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让患者“少遭罪、恢复快”才是最终目标。

比赛结束后,他的思考进入了更深层次:“以前我们追求‘解剖精准’,现在要更进一步,追求‘功能精准’——比如通过灌注SPECT-CT评估每个肺段的功能,在保证切缘的前提下,优先保留功能强的肺单位,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他还开始思考技术“下沉”:“如何把我们的三维规划经验,变成基层医生能直接用的AI工具?比如输入CT数据,就能自动生成手术方案,这比单纯培训更有效。”



▲手术中的刘云

除了参赛,他还多次代表科室直播手术实况。“直播压力很大,全国的同行都在看,镜头下的每一个操作都清晰可见,不能有丝毫失误。”但这份压力背后,是更大的价值:对年轻医生来说,这是“多维沉浸式教学”,他们能看到手术前的规划思路、术中的决策过程,甚至是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比看文字资料更直观。对他自己而言,直播也是一种“自我鞭策”。“每次直播前,我都会把手术流程再过一遍,确保每个细节都完美,这种严谨的态度,也会带到日常手术中。”

如今,他的手术哲学愈发清晰:“由简入繁是为精,由繁入简是为悟。”刚开始做医生时,追求把复杂手术做好,是“由简入繁”,是技术的精进;现在,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比如用简化模型指导手术,是“由繁入简”,是理念的升华。“手术不是炫技,而是为患者解决问题。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才是真正的‘好手术’。”

守望生命

患者是起点,也是终点

对刘云而言,手术台不是医学的终点。当无影灯熄灭、手术刀放下,他作为医者的角色,才刚刚进入另一个重要维度——与患者并肩面对疾病的全过程。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我们治疗的不仅是肺上的结节,更是长了结节的那个人。”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也刻在心上。

那位83岁老龄患者坚持手术的故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并非特例,却极具代表性。当医学指征倾向于“继续随访”,而患者的生命质量却因焦虑而持续损耗时,他看到了临床决策的复杂性。

“有时,最符合教科书规范的选择,未必是最优的生命选择。”最终,他选择为老人实施手术,驱散的不仅是肺部的阴影,更是压在老两口心头的阴霾。出院那天,老爷子拉着刘云的手说:“我老伴的肺病好了,我的心病也好了,再也不用整天盯着CT片纠结了。”



▲日常工作中的刘云

“那一刻我更加确信,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理解患者的‘生命体验’。”刘云说,在他看来,患者的需求远不止于手术本身——

首先是“明白”的需求。“患者和家属身处疾病迷雾中,最大的恐惧源于未知。”他习惯于用清晰的图示、生动的比喻和极致的耐心,将复杂的病情和方案“翻译”成患者能懂的语言,为他们拨开迷雾,搭建起理性决策的桥梁。

其次是“被看见”的需求。“诊断和手术带来的焦虑、恐惧是真实存在的。”他强调医生需要具备“共情力”,能敏锐地察觉患者的情绪波动。一句“我知道您很害怕,我们一起面对”,一次耐心的倾听,一个在床边的短暂驻足,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给予患者巨大的心理支撑。

最后是“被尊重”的需求。“疾病常常让人感到脆弱和失去尊严。”因此,在任何操作前进行充分告知,严格保护患者隐私,尊重他们在治疗上的意愿,成为刘云团队不可动摇的原则。“让患者感觉他们依然是拥有自主权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病例’。”



▲患者送来的锦旗

行医路上,不乏艰难时刻。“最怕听到护士说‘医生,病人不太好’。”他坦言,“每个外科医生心里都有一片墓地。”这句外科名言,他体会深刻。

可支撑他走下去的,正是那些“重启生命”的瞬间:看到肺癌患者术后重获五年、十年的高质量生命,去陪伴子女成长;食管癌患者术后能再次畅享美食。“这些瞬间让我明白,我们手里的手术刀,不仅能切除病灶,还能重启一个人的生活。”

这份信念里,还藏着对职业的纯粹热爱。在他眼中,胸腔镜下的世界是一个精密、复杂且充满逻辑美的宇宙。完美分离一根血管,精准完成一个吻合,这种技术上的挑战与达成后的愉悦,是巨大的内在驱动,让他像工匠对待艺术品一样,打磨每一台手术。

谈及未来除工作外,最想完成的一件事,他笑着说:“想出国旅游一次。”但随即又补充道:“不过,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就会一直站在手术台旁,继续我的‘守望’。”

注: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杂志截图除外)

(来源:AME科研时间 陈童)

(编辑san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家卫说唐嫣很装”热搜爆了!7段录音曝光,涉刘诗诗、陈道明、游本昌......

“王家卫说唐嫣很装”热搜爆了!7段录音曝光,涉刘诗诗、陈道明、游本昌......

新民周刊
2025-11-01 14:34:39
上海37岁无业男砸金店,不抢金不反抗不伤人,背后隐情让人心酸

上海37岁无业男砸金店,不抢金不反抗不伤人,背后隐情让人心酸

水泥土的搞笑
2025-11-02 07:58:58
救谁?乌军特种部队乘黑鹰直升机突袭红军城,被俄军全歼!

救谁?乌军特种部队乘黑鹰直升机突袭红军城,被俄军全歼!

胜研集
2025-11-01 18:30:20
2026年,这6大变化可能全面爆发!谁先看懂,谁就领先一步

2026年,这6大变化可能全面爆发!谁先看懂,谁就领先一步

小白鸽财经
2025-10-21 08:45:47
锁姐医美失败的瓜

锁姐医美失败的瓜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0-31 19:50:29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果然,见完中方,高市早苗连续2天会见台独,外交部的回应不简单

林子说事
2025-11-02 05:56:22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用了30年的不粘不锈钢锅要复产了,预售价60元!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1 05:10:03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秦雯袭警完整录音曝光!事后还拿下三八红旗手,多家官媒呼吁彻查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2 11:38:53
1979年打越南,邓小平提前放出口风没人相信,为何唯独李光耀深信

1979年打越南,邓小平提前放出口风没人相信,为何唯独李光耀深信

南书房
2025-10-24 16:01:25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斯诺克战报!中国军团1胜2负,周跃龙大逆转,白雨露145分创纪录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2 14:30:57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央视点名批评后破产!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花5000万买零食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21:32:14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活久见!山东一租客租了17年房子,房东要卖房,租客说有她的一半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0-31 15:54:46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震惊!李连杰贴了假皮肤?豪宅泳池光膀子自证清白,引发网友质疑

火山诗话
2025-11-02 11:19:05
当中国拥有30艘055型大驱逐舰时,世界将是何种格局!

当中国拥有30艘055型大驱逐舰时,世界将是何种格局!

近史博览
2025-11-01 16:33:21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最新!金股名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2:50:11
谍战剧要卷起来啦!七部待播大剧,谁会一骑绝尘呢?

谍战剧要卷起来啦!七部待播大剧,谁会一骑绝尘呢?

君笙的拂兮
2025-11-02 14:31:54
再有钱,在权力面前屁都不是

再有钱,在权力面前屁都不是

霹雳炮
2024-08-29 21:53:04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在新加坡生活
2025-11-02 00:26:12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Barrons巴伦
2025-10-30 18:11:10
2025-11-02 15:47:00
名院名医
名院名医
推荐名院名医,为好健康加油!
147文章数 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头条要闻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获得"复出"后首个全马冠军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时尚
手机
数码

亲子要闻

什么是“泪失禁”?00后孩子跟父母完全是2个物种!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手机要闻

W43周单品销量Top30出炉,苹果霸占前三

数码要闻

华为星闪起猛了!蓝牙技术全面应战,还针对中国市场出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