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板,又在看书呢?您这日子可真叫人羡慕。”
常来光顾的李婶把刚买的菜放在柜台上,笑着和我打招呼。
我从书里抬起头,对她笑了笑。
![]()
01
我叫林婉秋,出生在江南一个普通的小镇。
镇子不大,一条青石板路贯穿东西,路的两旁是些老旧的铺子,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潮湿气和各种食物的香气。
我爸是镇上唯一的中学里教语文的老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上总有股墨水味。
他性子温和,说话慢条斯理,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练字。
我妈是个典型的江南女人,心灵手巧,会做各种精致的小菜和点心,我们家的小院被她打理得四季都有花开。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伴随着书香和花香长大的。
我爸对我影响很大,从小就抱着我念唐诗宋词。
我不记事的时候,他便指着书上的方块字,一个一个地教我认。
等我上了学,他的书房就成了我的乐园。
那些厚厚的文学名著,一开始我觉得枯燥,但在他的引导下,我慢慢品出了其中的味道。
我妈总说我,性子不像她,倒像我爸,安静,甚至有点闷。
我不爱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跳皮筋、捉迷藏,就喜欢一个人抱着本书,在窗边的阳光下坐一下午。
那时候,我觉得书里的世界远比外面的世界要精彩得多。
我的学生时代过得平淡无奇,成绩不好不坏,长相也普普通通,属于那种扔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类型。
高中毕业后,我没考上大学,这对我爸打击不小,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眼里的失落。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有点沉闷。
我妈劝我,女孩子家家的,找个安稳的工作,以后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我不想就这么听从安排,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那年夏天,镇上开了第一家新华书店,我几乎天天往那里跑。
书店的经理是个姓王的阿姨,看我总是来,又懂些书,就问我愿不愿意来当个店员。
我当时高兴坏了,回家一说,我爸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他说:“也好,守着书,心能静。”
于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书店里整理书籍,打扫卫生,给顾客介绍书。
这份工作很清闲,也很符合我的性性。
每天被书包围着,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在这里,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听他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我的世界仿佛也因此开阔了不少。
王阿姨待我很好,把我当亲闺女一样。
她教我怎么给书分类,怎么做库存盘点,怎么跟出版社打交道。
几年下来,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书店店员。
镇子很小,人情味很浓。
街坊邻居谁家有事,大家都会搭把手。
我家的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很安稳。
我以为,我的人生就会这样,守着这个小小的书店,平平淡淡地过下去。
直到我遇见了陈浩。
他的出现,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我平静如水的生活,激起了层层的涟- an。
02
认识陈浩那年,我二十四岁。
他不是我们镇上的人,是市里一家建筑公司的技术员,被派到我们镇上负责一个新项目的测绘工作。
那天下午,天气有点阴沉,店里没什么人。
我正踩着梯子整理高处的书架,书店的门被推开了,风铃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我回头看了一眼,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
他的五官算不上多英俊,但组合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干净利落。
“你好,请问有关于桥梁设计的书吗?”他的声音很好听,低沉又有磁性。
我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带他到专业书籍区。
“这几本都是,你可以看看。”
他很认真地翻阅起来,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思考什么难题。
我没有打扰他,回到柜台后面继续看自己的书。
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两本书走过来结账。
“谢谢你。”他付钱的时候,对我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那一刻,我的心跳莫名地漏了一拍。
从那天起,他成了书店的常客。
他话不多,每次来都是安安静静地找个角落看书,偶尔会问我一些关于书的问题。
我们慢慢熟悉起来。
我知道了他叫陈浩,比我大两岁,是城里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他说他喜欢我们镇子的安静,不像城里那么喧闹。
他也说,喜欢我们书店的氛围,让人感觉很舒服。
我看得出来,他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
他带来的那些专业书,上面画满了各种标记和笔记。
他说,他想考注册结构工程师,那样就能在公司里有更好的发展。
“小林,你呢?就打算一辈子待在这个小镇上,守着这个书店吗?”有一次,他忽然问我。
我愣了一下,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没想那么远,现在这样,挺好的。”
他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种我读不懂的情绪。
“你是个好姑娘,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书。
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在这样不咸不淡的聊天中,悄悄发生着变化。
有时候,他会给我带一些城里流行的小零食。
有时候,下雨了,他会撑着伞送我回家。
那段路不长,但在他的伞下,我却觉得特别安心。
我妈看出了苗头,旁敲侧击地问我:“最近总送你回家的那个小伙子是谁啊?”
我脸一红,支支吾吾地说:“一个……来买书的顾客。”
“我看那小伙子不错,人精神,也懂礼貌。”我妈笑着说,“要是觉得合适,就带回家吃个饭。”
我爸在一旁扶了扶眼镜,难得地发表了意见:“城里人,跟咱们不是一路的,婉秋,你自己要多留心。”
我嘴上应着,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能感觉到,陈浩对我有好感。
我也承认,我对他动了心。
他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平淡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我们捅破那层窗户纸,是在一个夏天的晚上。
那天他加班,很晚才来书店。
店里已经打烊了,我正在锁门。
他站在门口的路灯下,身影被拉得很长。
“小林,我……有话想跟你说。”他看起来有些紧张。
“什么事?”我问。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我的心跳瞬间加速,血液一下子涌上了头顶。
我看着他真诚的眼睛,在那片昏黄的灯光下,亮得惊人。
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点了点头。
“我愿意。”
他一下子笑开了,走上前,一把将我抱进怀里。
他的怀抱很温暖,很有力,带着淡淡的汗味和青草的气息。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03
我和陈浩恋爱了。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他白天在工地上忙,晚上就来书店陪我。
我们一起看书,聊天,规划着我们的未来。
他说,等他考下证书,升了职,就攒钱在市里买套房子,然后我们就结婚。
他把未来描绘得那么美好,让我充满了向往。
我把他带回家见了我爸妈。
我妈对他非常满意,拉着他的手问东问西,饭桌上一个劲儿地给他夹菜。
我爸依旧是那副淡淡的样子,和他聊了聊工作,又问了问他家里的情况。
吃完饭,陈浩主动去厨房帮我妈洗碗。
我爸把我叫到书房。
“婉秋,这个陈浩,看起来是不错,有上进心,对你也挺好。”他沉吟着说。
“但是,你们的差距太大了。”
“他是城里人,一心想着往上爬。你呢,就喜欢安安稳稳地待在镇上。”
“以后真要在一起过日子,这些都是问题。”
我当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这些。
“爸,你想多了,我们会好的。他说了,以后会对我好的。”
我爸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陈浩在镇上的项目持续了一年多。
这一年里,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
他会记得我的生日,给我准备惊喜。
我生病了,他会请假从工地赶回来,给我买药,给我做饭。
他所有的工资都交给我保管,他说,以后这个家,我说了算。
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项目结束那天,他要回市里了。
我们俩在书店里待了很久,谁也舍不得离开。
“婉秋,等我。”他抱着我,在我耳边轻声说,“我很快就回来娶你。”
我点点头,眼泪却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他走后,我们开始了异地恋。
那个年代,通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我们靠写信和打长途电话联系。
每一封信,我都翻来覆覆地看很多遍。
每次接到他的电话,我都激动得手心冒汗。
他说他在公司很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他说他在准备考试,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他说他很想我,一有空就会来看我。
他确实做到了。
每个月,他都会坐几个小时的火车来看我一次。
每次来,都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然后,在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又匆匆离去。
一年后,他真的考下了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
公司立刻给他升了职,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变成了项目组的副组长。
工资也翻了一番。
他拿到第一个月高薪的那天,特意打电话给我。
“婉秋,我们的好日子要来了!你等我,我马上就来向你爸妈提亲!”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兴奋得有些颤抖。
我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这一次,是幸福的泪水。
他带着丰厚的彩礼,再次来到我们家。
这一次,我爸没有再反对。
他看着神采飞扬的陈浩,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以后,要好好对婉秋。”
陈浩郑重地点点头:“爸,您放心。”
我们的婚礼在镇上办的,很简单,但很热闹。
街坊邻居都来道贺,整个镇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婚礼那天,我穿着红色的嫁衣,看着身边同样一身红衣的陈浩,觉得这辈子,值了。
婚后,我跟着他搬到了市里。
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两居,虽然不大,但被我收拾得干净又温馨。
我辞掉了书店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
每天,我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等他下班回家。
他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应酬也很多。
有时候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倒头就睡。
我心疼他,却也说不出什么。
我知道,他这么拼,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
刚开始的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很甜蜜。
他会把工资卡交给我,会给我买漂亮的衣服和首饰。
他会抱着我说:“老婆,辛苦你了,等我升了经理,我们就买大房子,让你过上好日子。”
我信了他的话,满心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我以为,我们的生活会像他说的那样,越来越好。
![]()
04
结婚第三年,陈浩升职了。
他成了公司的项目部经理,手下管着一个团队,负责好几个重要的项目。
他更忙了,回来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我们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
有时候,我精心做了一桌子菜等他,等到饭菜都凉透了,他才打个电话回来说,有应酬,不回来了。
有时候,他半夜一身酒气地回来,我爬起来给他煮醒酒汤,他却不耐烦地推开我。
“别烦我,让我睡会儿。”
他的语气里,有我从未听过的厌烦。
我们的家,渐渐变得空旷而冷清。
我开始感到不安。
我试图和他沟通。
“陈浩,你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我们聊聊天吧。”
他总是摆摆手,敷衍道:“有什么好聊的,公司一堆事,烦都烦死了。”
我不再是那个他愿意倾诉心事的人了。
他开始挑剔我。
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嫌我穿的衣服土气,嫌我不会打扮,带出去给他丢人。
“你看看人家王总的老婆,多会说话,多会办事。你呢?除了待在家里做饭,你还会干什么?”
这样的话,像一把把刀子,扎在我的心上。
我开始学着打扮,学着做他喜欢吃的菜,学着在他那些同事和领导面前说些得体的话。
可我越是努力,他似乎越是看不上我。
我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
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会对我大发雷霆。
那个曾经对我温柔备至的男人,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冷漠和不屑。
我感到很困惑,也很痛苦。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变成了这样。
是我们之间的差距真的越来越大了吗?
他是前途光明的项目经理,而我,只是一个从乡下来的,没有见识的家庭主妇。
我开始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我看着身边熟睡的他,觉得那么陌生。
终于,在我二十九岁生日那天,他向我提出了离婚。
那天,他难得地没有加班,还买了一个蛋糕回来。
我以为,他是想给我一个惊喜,想和我和好。
我满心欢喜地准备了晚餐。
饭桌上,气氛却异常地沉默。
他吃得心不在焉,几次欲言又止。
“陈浩,你怎么了?”我忍不住问。
他放下筷子,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
“婉秋,我们……离婚吧。”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个炸雷,在我耳边轰然炸响。
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离婚。”他重复了一遍,语气里没有丝毫的犹豫。
“为什么?”我的声音在颤抖。
“我们不合适。”他说,“你想要的是安稳平淡的生活,而我,想要的是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已经不是一路人了。”
“就因为这个?”我无法相信。
“是,就因为这个。”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我面前。
“这是离婚协议,我已经签好字了。房子归你,我另外再给你二十万补偿。以后,我们各走各的路。”
我看着那份冰冷的离婚协议书,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涌了出来。
我曾经以为,他是我的全世界。
我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把所有的青春和爱,都给了他。
可到头来,只换来一句“我们不合适”。
原来,当年我爸的话,一语成谶。
我没有哭闹,也没有挽留。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的。
我拿起笔,在离婚协议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婉秋。
这三个字,我写了无数遍,却从来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让我觉得如此沉重。
“陈浩。”我抬起头,最后一次看着他,“我只问你一句,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
他避开了我的目光。
“没有。只是觉得累了,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我没有再追问。
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第二天,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了那个我曾经以为是家的房子。
我没有要他的房子,也没有要那二十万。
我只带走了我自己的几件衣服,和我嫁过来时带来的那些书。
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镇。
![]()
05
回到小镇,我仿佛做了一场大梦。
梦醒了,我又回到了原点。
我妈抱着我,哭得泣不成声。
我爸叹着气,一夜之间白了好多头发。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拍着我的背,反复说着这句话。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出门。
我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只是抱着膝盖,呆呆地坐在窗前。
我一遍遍地回想我和陈浩的过去,从相识,到相爱,再到分离。
我不明白,人性为什么可以变得那么快。
那个说要爱我一辈子,给我一个家的男人,怎么就说不爱就不爱了呢?
一个星期后,我走出了房间。
我瘦了一大圈,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
我对我爸妈说:“爸,妈,我没事了。”
我知道,我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
为了他们,我也要好好活下去。
镇上的新华书店,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倒闭了。
我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我要把这个书店盘下来,自己开。
我把我爸妈给我的嫁妆钱,还有这些年自己攒下的一点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凑够了盘店的钱。
我爸妈一开始不同意,他们怕我太辛苦。
“婉秋,守着书店,是守着一份清静,但也是守着一份寂寞。”我爸劝我。
“爸,我不怕。”我看着他,眼神坚定,“这是我自己想做的事。”
最终,他们还是支持了我。
我给书店取名叫“婉秋书屋”。
重新开张那天,没有鞭炮,也没有庆典。
我只是默默地打开了店门,把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书架摆放整齐,然后坐在柜台后面,等待着第一个客人的到来。
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每天整理书籍,打扫卫生,给客人推荐书。
只是,身边再也没有了那个叫陈浩的男人。
刚开始那几年,很难熬。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他,想起我们曾经的甜蜜,然后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镇上的人都知道我离婚了,看我的眼神里,总带着几分同情和怜悯。
背后也总有些闲言碎语。
我不在乎。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书店的经营上。
我开始尝试着改变。
我不再只卖那些传统的文学名著和教辅材料。
我根据镇上居民的需求,进了一些关于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烹饪美食、健康养生的书。
我还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儿童阅读区,放上各种绘本和童话故事。
周末的时候,我会在店里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会,邀请镇上的孩子们来听故事。
书店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来我店里的人,不再只是买书,他们也喜欢坐下来,和我聊聊天。
聊家里的长短,聊地里的收成,聊孩子的学习。
我的书店,慢慢变成了镇上一个小小的文化中心。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十七年,就这样在指缝间悄然流逝。
书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不仅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有了一些积蓄。
我在镇上买了套小房子,把我爸妈接过来一起住。
我爸退休后,就天天泡在我的书店里,帮我看看店,写写字,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我妈也常常做些点心,送到店里给客人们品尝。
我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平静而安宁。
我已经四十六岁了。
岁月在我的眼角刻下了细微的痕迹,但我的心,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平静。
对于陈浩,我早已不再怨恨。
甚至,有时候想起来,心里还会有一丝感激。
如果不是他当年的决绝,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以为,我和他,今生都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了。
我们就像两条相交后又渐行渐远的直线,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轨迹。
直到那天。
市里的一所大学,要举办一个关于古建筑保护的讲座,他们通过出版社联系到我,订购了一大批相关的专业书籍。
数量有点多,对方要求送货上门。
我开着我那辆小小的五菱货车,按照地址,把车开进了大学校园。
校园很大,绿树成荫。
我按照导航,找到了他们指定的行政楼。
一个年轻的老师接待了我,帮我一起把书搬到楼上的会议室。
搬完书,我累得满头大汗。
年轻老师递给我一瓶水,笑着说:“林老板,辛苦你了。我们系的主任马上就到,他来跟您结算书款。”
我点点头,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
我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当我看清走进来那个人的样子时,我瞬间愣住了。
手里的矿泉水瓶,“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这……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