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连长,咱们被小鬼子包饺子了!整整三千人!”
报话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回荡在死寂的荒村里。
一百二十名八路军,弹药将尽,伤员满营。
所有人都以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埋骨之地。
“准备白刃战!跟小鬼子拼了!”连长下达了决死的命令。
就在这时,一个十六岁的通讯员,哆哆嗦嗦地递上一张烧焦的旧纸。
“连长……俺爷说,这是咱们家的‘根’……”
连长本以为是孩子的胡话,接过来一看,却突然愣住了...
![]()
01
高云飞知道,他们上当了。
这已经是他带着连队在这片丘陵地带兜圈子的第三天。
起初的任务很明确:掩护师部的电台和首长安全转移。
他们连负责在“断魂坡”,阻击日军的追击部队。
那是一场硬仗。
他们依托着有利地形,硬生生把日军一个加强中队死死地钉在山坡下整整六个小时。
当子弹快打光的时候,他们就用刺刀,用石头。
连里的弟兄们像一群饿狼,一次次地把冲上来的日军打了回去。
任务是完成了,师部安全转移了,但他们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全连一百二十多人,在撤下阵地时,只剩下一百零五人,几乎人人带伤。
他们本该按照预定路线,迅速脱离战斗,去和主力部队汇合。
但麻烦就出在这里。
日军的反应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负责追击他们的,不再是之前那个被打残的步兵中队。
而是一支由佐佐木健二少佐指挥的、装备精良的快速反应部队。
这支部队里,甚至还配有几辆摩托化侦察车和专门的电讯分队。
他们像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死死地咬住了高云飞的连队。
高云飞带着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昼夜不停地急行军。
战士们的体力早已透支,伤口在发炎,干粮也所剩无几。
通讯员石蛋,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农村少年,脚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连长,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还要走多久?”
石蛋喘着粗气,小声地问。
“快了,翻过前面那道梁,就是咱们的地盘了。”
高云飞面无表情地回答,但他心里清楚,情况远没有那么乐观。
他感觉自己正被一张无形的大网,一步步地往某个特定的方向驱赶。
日军的追击并不急躁。
他们总是在你觉得快要摆脱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你的侧翼,放几排枪。
或者用掷弹筒,在你最疲惫的时候,往你宿营的地方打几发炮弹。
他们不求大规模杀伤,只求让你不得安宁,让你疲于奔命。
这是一种极具压迫感的、猫捉老鼠式的战术。
老兵王老疙瘩嚼着一根干草根,跟身边的战友发着牢骚。
“这小鬼子是换了打法了?跟赶鸭子似的。”
“不像打仗,倒像是赶着咱们去投胎。”
高云飞听到了,但他没有制止。
因为王老疙瘩说的是事实,他也感觉到了那股不祥的气息。
佐佐木健二的目的,不是击溃他们,而是要全歼他们。
他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甚至可能想抓几个活口。
好的,遵照您的所有指令,这是对指定段落进行详细扩写后的版本,严格保持了首尾句不变,并增加了超过1000字的内容和情节,同时恪守了所有的格式与内容限制。
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翻过了那道山梁。
但眼前出现的,并不是他们熟悉的根据地。
而是一片开阔的、毫无遮拦的黄土地。
在黄土地的中央,坐落着一个破败不堪的荒村。
“连长,地图上说……咱们好像走错路了。”
司号员兼地图员,一个名叫孙猴子的年轻战士,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哭腔。
高云飞一把从他手里抢过那张被汗水浸湿的地图,借着西斜的夕阳余晖一看,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们偏离了预定路线整整三十里地。
这里叫“赵家峪”,地图上的标注非常简单,只写着,是个多年前就因为瘟疫而被废弃的村庄。
也就在这时,刺耳的枪声,从他们身后和左右两个方向同时响起!
子弹像被狂风卷起的冰雹一样,密集地泼洒过来,打在他们脚边的土地上,激起一团团呛人的尘土。
“隐蔽!快!进村子!”
高云飞嘶吼着,第一个反应过来,指挥着已经精疲力竭的战士们连滚带爬地冲向那个唯一的掩体——赵家峪。
这显然是一个蓄谋已久的、精心布置的陷阱。
那个叫佐佐木健二的日本指挥官,用整整三天的驱赶和骚扰,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和判断力。
最后,在他们精神最松懈的时候,将他们像羊群一样,引入了这个天然的“屠宰场”。
当最后一个八路军战士拖着受伤的腿冲进村子时,日军的包围圈也彻底合拢了。
![]()
02
村子外围,日军的机枪阵地被迅速构筑起来,黑洞洞的枪口像死神的眼睛。
掷弹筒阵地也被巧妙地安置在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土坡后面,随时可以提供火力支援。
佐佐木健二甚至奢侈地让几辆侦察车上的探照灯,对准了村子的几个主要出入口,将退路完全封死。
他们被困住了。
像一群在冬季里走投无路,最终被猎人围困在陷阱里的野兽。
高云飞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
他迅速集结了队伍里所有还能打的战士,依托着村里那些残破的院墙和倒塌的房屋,组织了一次突围的尝试。
他选择的方向是西面,那里的枪声相对稀疏一些。
“一排跟我冲!二排掩护!冲出去一个算一个!”
他端着枪,第一个冲了出去。
但那完全是徒劳的,是一场绝望的自杀式冲锋。
当他们冲出村口不到五十米时,西面原本稀疏的枪声,突然变得无比密集。
这是一个陷阱里的陷阱,是敌人故意留下的薄弱假象。
密集的交叉火力,像一张巨大的、由子弹编织而成的大网,瞬间就将他们笼罩。
仅仅是十几分钟的突围战,他们就在村口扔下了十几具滚烫的尸体,还有二十多个躺在地上哀嚎的伤员。
血色黄昏,残阳如血。
高云飞靠在一堵满是弹孔的残破院墙后面,大口地喘着粗气,肺部像火烧一样疼。
他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日军的士兵正在有条不紊地挖掘着环形工事,动作娴熟而冷静。
他们根本不急于进攻,像一群极具耐心的屠夫,在等待着猎物自己流干最后一滴血。
高云飞知道,那个躲在暗处的日本指挥官,在等着他们弹尽粮绝,等着他们士气崩溃,等着他们自己走出这片坟墓,然后被收割。
他把望远镜递给身边的王老疙瘩,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老疙瘩,还能动的,给老子再点一遍,剩多少人?”
王老疙瘩的脸上沾满了硝烟和战友溅出的血污,他挨个清点了一圈,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
“连长……能喘气的都算上,加上那些还能自己爬的轻伤员……怕是……不到九十个了。”
一个小时前,他们还有一百零五个人。
高云飞沉默了,他看着西沉的太阳,将战士们疲惫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一场无声的、比任何一场正面战斗都更加残酷的消耗战,已经提前开始了。
村子里,还能走动的战士们,开始自发地抢救伤员。
年轻的通讯员石蛋,只有十六岁,吓得脸色苍白,但还是哆哆嗦嗦地给一个胳膊中弹的战友包扎。
那个战友疼得满头大汗,却咬着牙一声不吭。
他还反过来安慰石蛋:“别怕,小石头,当年过草地的时候,比这难多了。”
高云飞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对着王老疙瘩下了命令。
“老疙瘩,你带几个人,把村里所有的地窖都找出来。”
“挑一个最大、最结实的,把所有伤员都转移进去。”
赵家峪虽然是荒村,但北方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用来储藏红薯白菜的地窖。
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躲避日军炮火的地方。
王老疙瘩点了点头,立刻带人去执行命令。
很快,他们在村中心一户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窖。
地窖口很宽,上面还盖着厚实的石板,看起来非常坚固。
他让战士们把所有伤员都转移到村中心一个稍微完整的地窖里。
那里成了他们临时的指挥所和野战医院。
![]()
03
地窖里,空气混浊,充满了血腥味和伤员压抑的呻吟声。
高云飞召集了仅剩的几个班排长开会,清点最后的“家底”。
全连还剩八十七人,其中三十多个是轻伤员,七个是重伤员。
弹药方面,平均下来,每个人已经不到五发子弹。
手榴弹,在刚刚的突围中,已经全部扔光了。
粮食,只剩下半袋子又干又硬的炒面。
水,是所有人水壶里剩下的加起来,也只有不到十壶。
“连长,咱们跟小鬼子拼了吧!”一个年轻的排长红着眼说。
“拼?拿什么拼?拿刺刀去冲他们的机枪阵地吗?”
王老疙瘩没好气地怼了一句,他的话让地窖里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这时,村子外面,日军的大喇叭响了起来。
一个翻译官用生硬的中国话,一遍遍地喊着劝降的口号。
“里面的八路军听着!你们已经被皇军的三千勇士团团包围!”
“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皇军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日军的喊话,比枪炮声更让人心烦意乱。
高云飞一言不发,他撕下自己军装的一角,默默地擦拭着手里那把驳壳枪。
他看着地窖里一张张年轻、疲惫又带着一丝绝望的脸,心里像被刀割一样。
但他必须镇定,他是这个连队的魂,他要是垮了,整个连队就都垮了。
他站起身,走到那半袋炒面旁边。
“司务长,把吃的和水,先分给重伤员。”
“剩下的人,每人一口,不许多拿。”
他下了命令,然后把自己的水壶递了过去。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再浪费一颗子弹。”
夜幕降临,饥饿和寒冷开始无情地折磨着每一个人。
月光下,整个赵家峪像一座巨大的坟墓,安静得可怕。
高云飞不相信会有奇迹,他只相信自己。
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他也要试一试。
他把目光投向了村子的北面。
那里紧挨着一道陡峭的土崖,地形相对复杂,也许是日军防御的薄弱环节。
他把王老疙瘩和另外一个叫李大嘴的班长叫到身边。
“老疙瘩,你枪法好,眼神也好,你带两个人,去村东头。”
“李大嘴,你带两个人,去村西头。”
他压低了声音,指了指手表。
“十分钟后,你们各自对着外面放一枪,然后立刻转移,再放一枪。”
“目的不是杀伤,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我会趁着他们注意力被吸引的时候,亲自带一个小队,从北面摸出去看看。”
这是一个声东击西的计划,虽然简单,但也许是唯一的办法。
“连长,这太危险了!还是我去吧!”王老疙瘩急了。
“执行命令!”高云飞的语气不容置疑。
“北面的情况最复杂,只有我亲自去才放心。”
他挑了三个身手最敏捷的战士,包括那个只有十六岁的通讯员石蛋。
他让石蛋跟着,是想让这个新兵蛋子在实战中多一些历练,哪怕是最后一次。
十分钟后,村子的东面和西面,几乎同时响起了零星的枪声。
枪声很清脆,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紧接着,枪声又从不同的位置响起,制造出一种有多人、多点骚扰的假象。
高云飞立刻带着三个战士,像四只夜猫一样,借着断壁残垣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村北的土崖摸去。
他们几乎是匍匐前进,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
但日军的反应,快得超出了他的想象,也狠得超出了他的预料。
就在佯攻的枪声响起不到半分钟。
村子外围,好几盏雪亮的探照灯,如同地狱里睁开的巨眼,瞬间就锁定了东面和西面枪声响起的大致位置。
紧接着,重机枪那令人心悸的“哒哒哒”声,和掷弹筒炮弹划破空气的尖啸声,就跟不要钱似的覆盖了过来。
子弹和炮弹,像一场钢铁的风暴,将那两片区域彻底犁了一遍。
高云飞趴在地上,听着那密集的爆炸声,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他知道,王老疙瘩他们,怕是回不来了。
他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被那个狡猾的日本指挥官看穿了。
对方根本没有被他调动,只是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拔掉了他伸出去的“触角”。
而他这边,村北方向,也并非他想象的那么平静。
当他带着石蛋等人,快要摸到土崖边上时,一排子弹,突然从土崖上方扫射了下来!
子弹打在他们身前的地面上,溅起的泥土打得他们脸上生疼。
他们被发现了!
土崖上面,竟然也埋伏着日军的哨兵!
![]()
“撤!快撤!”
高云飞当机立断,大吼一声,拉着石蛋就往回滚。
日军的机枪立刻追着他们扫射,几个人狼狈不堪地躲到一堵破墙后面,才堪堪躲过一劫。
那个狡猾的佐佐木,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所谓的薄弱环节。
他布下的是一张天罗地网,一张滴水不漏的、真正的死亡之网。
这次代价惨重的试探,彻底打碎了连队里最后一丝侥倖心理。
高云飞带着石蛋三人,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地窖。
他不用问也知道结果。
去东面的王老疙瘩和两个战士,去西面的李大嘴和另外两个战士,都没有回来。
为了他这个失败的计划,一夜之间,又折损了六个弟兄。
地窖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们已经被彻底困死在了这里。
04
村外,日军临时指挥部的帐篷里。
佐佐木健二正悠闲地用一套从中国搜刮来的、精致的紫砂茶具泡着茶。
袅袅的茶香,与帐篷外那肃杀的氛围格格不入。
一名日军副官快步走了进来,向他躬身报告了刚刚的战况。
“少佐阁下,敌人果然又进行了一次愚蠢的、声东击西式的试探,已经被我们轻松击退。”
“我们拔掉了他们六个骚扰哨,我方无一阵亡。”
佐佐木端起那个小巧的茶杯,轻轻地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然后浅浅地抿了一口。
“很好,看来他们已经撑不住了,像一群被困在笼子里的老鼠,开始胡乱冲撞了。”
副官低着头,恭敬地问:“少佐阁下,是否需要进行夜间强攻?一鼓作气,全歼他们!”
佐佐木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猫捉老鼠般的、享受的微笑。
“不,不用。”
“黑夜里的进攻,会增加我们士兵不必要的伤亡,那不划算。”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看着那个被红笔圈起来的“赵家峪”。
“他们现在,缺衣,少食,没有弹药,还有大量的伤员。”
“对他们来说,等待黎明的过程,比直接死亡更加痛苦和煎熬。”
“这会一点一点地摧毁他们的意志。”
他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村庄。
“命令各部队,加强警戒,绝对不许主动进攻,但任何试图突围的,就地格杀,不用留活口。”
“让他们在绝望中,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等明天天亮,等他们饥寒交迫,精神彻底崩溃的时候,再发起最后的总攻。”
“我要用最小的代价,来结束这场堪称完美的围猎。”
他看着地图上那个被红圈圈起来的“赵家峪”,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微笑。
地窖里,石蛋蜷缩在一个角落里,身体因为寒冷和恐惧而瑟瑟发抖。
他只有十六岁,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残酷的战斗。
死亡的阴影,像一张大网,把他牢牢地罩住,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爹娘,想起了爷爷在他参军时说的话。
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他不敢哭出声,只能把头埋在膝盖里,无声地抽泣。
一只粗糙的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抬起头,看到是班长王老疙瘩。
王老疙瘩没有骂他,也没有安慰他,只是默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黑乎乎的、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他手里。
那是一个窝头,王老疙瘩自己一直没舍得吃的最后一点口粮。
“吃了。”王老疙瘩的声音有些沙哑。
“班长……我不饿……”
“让你吃就吃!吃了,才有力气上路。”
王老疙瘩说完,就转身走开了。
石蛋握着那个还带着体温的窝头,眼泪流得更凶了。
天亮之前,高云飞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他把所有还能动的战士都召集了起来。
“弟兄们,咱们的情况,不用我多说了。”
“与其在这里坐着等死,被小鬼子当活靶子打,不如跟他们拼了!”
“天亮以后,所有人,跟着我,朝着一个方向,发起冲锋!”
“能冲出去一个,是一个!能拉一个垫背的,就赚一个!”
他的话,没有慷慨激昂,只有一种决死一战的平静和悲壮。
他拿出纸笔,开始写遗书。
识字的战士,也开始帮着身边的战友,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整个连队,都弥漫着一种“最后的晚餐”式的气氛。
战士们互相整理着已经破烂不堪的军装。
他们把枪里仅剩的几颗子弹退出来,又小心翼翼地压回去。
每个人都心照不宣,最后一颗子弹,是留给自己的。
高云飞看着因为失血过多而脸色苍白的石蛋,心里闪过一丝不忍。
这孩子太小了,他不该死在这里。
他拧开自己的水壶,走到石蛋身边。
水壶里只剩下最后一口水了,他自己一直没舍得喝。
他扶起石蛋,把那最后一口水,小心地喂进了他的嘴里。
![]()
05
清凉的水,让昏沉中的石蛋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看到的是连长那张布满血丝和疲惫的脸。
他看到周围的战友们,都在默默地擦着刺刀,眼神里带着一种他看不懂的决绝。
他明白了,这是要做最后的冲锋了。
巨大的恐惧再次袭来,但他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勇气正在升起。
他不能再像个累赘一样,躲在别人身后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身上,干粮袋是空的,弹药袋是空的。
作为一名通讯员,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就在这时,他摸到了胸口,那个用油布包裹着的、缝在棉袄夹层里的硬邦邦的东西。
那是他离家参军时,他爷爷亲手给他缝进去的。
爷爷告诉他,这是他们石家的“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出来。
现在,不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吗?
在决死冲锋前的最后时刻,石蛋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跑到高云飞面前。
他的动作太急,牵动了腿上的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
“连长……俺……俺什么都没了……就剩下这个了……”
他颤抖着,从怀里摸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了棉袄的夹层。
他掏出那个被体温焐热的油布包,双手捧着,递给了高云飞。
“俺爷说,要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就看看这个……”
“他说……兴许能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高云飞接过那个沾着汗水和泥土的油布包,心里并没有在意。
他以为,这只是一个农村少年,在临死前对自己家乡的一种精神寄托。
他想安慰石蛋几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在死亡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他叹了口气,随手打开了那层层包裹的油布。
里面是一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纸质已经泛黄的旧纸。
纸张的边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焦黑而脆弱。
高云飞把它展开,借着地窖里那盏忽明忽暗的马灯,扫了一眼。
纸上是密密麻麻的、用墨线绘制的线条,看起来像是一张地图。
但这张地图残缺不全,大部分信息都已经丢失,或者被烧毁了。
高云飞摇了摇头,一张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破成这样的地图,能有什么用。
他准备把地图重新叠好,还给石蛋。
就在他准备把地图还给石蛋的那一瞬间。
他的目光,借着马灯那微弱的光,无意中瞥到了地图残存一角上的几个模糊不清的小字。
那几个字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赵家峪矿区一号井”。
赵家峪?!
高云飞的心脏,猛地一跳!就像被人用锤子狠狠地砸了一下。
他立刻将那张看似无用的废纸,凑到了马灯前,瞪大了眼睛,仔细地端详起来。
他的反常举动,立刻吸引了旁边王老疙瘩和其他几个班长的注意。
他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不知道连长为什么对着一张破纸发呆。
“连长,这上面画的啥玩意儿啊?跟鬼画符似的。”王老疙瘩伸着脖子问。
高云飞没有回答,他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这张地图上。
这张地图的绘制方法非常古老,上面用的不是现代的军事测绘符号。
而是类似于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山水线条,来表示地形的起伏。
地图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被烧毁了,只剩下中间一小块,和一些零零星星的边缘部分。
![]()
在幸存的区域里,他看到了几条用朱砂笔画上去的、如同蛛网般交错纵横的红色线条。
高云飞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感觉自己的心跳在不受控制地加速。
他伸出那只因为紧张和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顺着那些断断续续的红色线条,在地图上缓缓地移动。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极度的专注和难以置信的困惑。
地窖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连长那张阴晴不定的脸。
他们想从他的表情上,看出一点点希望的端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像沙漏里的沙子,无声而沉重地流逝。
高云飞的表情,从最开始的凝重,到中途的困惑,再到最后的、无法掩饰的震惊。
他突然用手指,用力地点着地图上一个几乎被烧掉、只剩下一小半的圆形标记。
他又猛地抬头,看了看这个地窖的结构,嘴里不停地、反复地念叨着。
“不对……不对……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突然,他像是想通了什么关键环节,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爆发出一种惊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