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魏明帝派人送来棉服,司马懿宁让冻死士兵也不发,多年后知其高明

0
分享至

清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位只有十三年,却把整个朝廷的贪官吓得不敢伸手。

康熙晚年国库空虚,他接手时只剩下八百多万两银子,可等他驾崩的时候,国库已经充盈到六千多万两。

这个人就是雍正。

他的狠辣手段在历史上出了名,抄家、连坐、废除大赦,凡是贪官污吏基本没有活路。



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他微服私访的故事,说的是一次他路过山西的茶店,随口问了问茶叶价格,就揪出了一桩惊天大案。

一斤茶叶,老百姓这边卖五百文钱,到了内务府账本上却变成了三十两银子,这中间的差价足足六十倍。

回宫之后连夜彻查,三个贪官当场人头落地。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雍正又是如何一步步把大清的贪腐之风压下去的?

雍正登基那年,整个大清的财政状况已经烂到了根子里。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晚年对朝政管理松懈,各地官员贪污成风,国库的银子像流水一样往外淌。

等雍正坐上龙椅清点家底的时候,整个国库只剩下八百多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按照当时大清每年的开支,这点钱连一年都撑不住。

康熙留下的不只是空空如也的国库,还有一大批吃惯了肥肉的贪官。

这些人在康熙晚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从地方到中央,从采购到发放,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捞好处。

茶叶、布匹、粮食、军饷,只要是朝廷采购的东西,价格都要翻上好几倍。

雍正心里清楚,要想让大清重新站起来,就必须动这些人的奶酪。

他不是不知道这有多难,朝堂上这些贪官背后都有关系网,有的是权贵世家,有的是开国功臣的后代,动一个就得罪一片。



可他还是决定要动手,因为再不动手,大清就真的要垮了。

雍正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会考府。

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审计各部门的账目,权力大到可以直接查办任何官员。

会考府的官员都是雍正亲自挑选的,个个都是不怕得罪人的硬骨头。

他们拿着账本一笔一笔地查,查出问题就直接上报给雍正。

雍正处理贪官的方式简单粗暴,查实了就抄家。

不是罚点银子了事,而是把你家底全掀了,房子、地、金银珠宝,一样都别想留下。



更狠的是连坐制度,你贪污了,你的家人、亲戚、甚至是推荐你当官的人,全都要跟着受牵连。

这招一出,整个官场都慌了。

以前朝廷还有个规矩,每逢大赦天下,贪官也能跟着沾光,罪减一等或者干脆免罪。

雍正直接把这条废了,明确规定贪官不在赦免之列。

他说得很明白:"贪官是蛀虫,赦免他们就是纵容他们继续祸害百姓。

"这话传出去,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官员彻底死了心。

雍正治贪还有一句名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这话听着残酷,却把他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怕别人说他心狠手辣,也不怕得罪权贵,只要是贪官,不管你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在他统治的十三年里,被处死的贪官数不胜数,被抄家的更是成百上千。

雍正当皇帝之后,还保留着微服私访的习惯。

他觉得坐在宫里听大臣们汇报,永远了解不到真实的民情。

这一年,他打算去山西一带看看,就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带着几个贴身侍卫上了路。

走到半路上,一行人又累又渴,正好看见路边有家茶店。



茶店不大,就是普通老百姓开的小铺子,摆着几张桌子,墙上挂着茶叶的价目表。

雍正走进去坐下,随口就跟老板聊了起来。

他问老板这里什么茶叶最好,老板热情地推荐说:"客官要是喝好茶,我们这儿有上好的毛尖,五百文钱一斤。"

雍正听了心里一动。

他平时在宫里喝的茶叶,账本上记的都是三十两银子一斤。

当时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三十两就是三万文。

老百姓这边五百文一斤的毛尖,怎么到了内务府就变成了三万文?这中间的差价大到离谱。

雍正没有当场发作,而是装作不在意地又问了几句。

他问老板这茶叶是哪里产的,收购价多少,老板都一一回答了。



雍正心里已经有了底,这里面绝对有大问题。

他让侍卫买了一斤茶叶,包好带在身上,然后继续赶路。

雍正回到宫里,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内务府采购茶叶的账本全都调出来。

他亲自翻看,越看越心惊。

不只是毛尖,几乎所有的茶叶价格都高得离谱。

普通的绿茶,民间卖个几十文钱,账本上却要十几两银子。

一些稀罕的贡茶,民间价格不过几两银子,到了内务府却变成了上百两。

雍正让人把负责采购茶叶的官员叫来问话。



这些官员一开始还想蒙混过关,说什么宫里用的茶叶都是精挑细选的贡品,自然比民间的贵。

雍正直接把从茶店买来的毛尖扔在他们面前:"这就是民间五百文一斤的茶叶,你们尝尝,跟宫里三十两一斤的有什么区别?"

这些官员一尝,当场就慌了。

茶叶的品质根本没差别,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雍正冷笑着说:"看来你们把朕当傻子了。"

他立刻下令把负责采购的官员全部关押,顺着这条线往下查,查到了供应茶叶的商人,又查到了负责审核账目的官员。

整个利益链条很快就浮出水面。

供应商先用低价从产地收购茶叶,然后以高价卖给内务府。



内务府的采购官员拿回扣,负责审核的官员也分一杯羹。

这些人把朝廷当成了提款机,一年下来不知道要吞掉多少银子。

雍正查清楚之后,处理得干脆利落。

三个涉案最深的官员,直接下令处死。

这三个人里,有负责采购的主事官员,有从中牵线的中间商,还有负责审核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察官员。

雍正说:"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该死,留着他们就是留着祸害。"

消息传出去,整个朝廷都震动了。



大家没想到雍正会因为茶叶的事情杀人,而且一杀就是三个。

以前这种事情顶多就是罚点俸禄,降个职,哪有直接砍头的?可雍正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他是认真的,谁敢贪污,谁就得掉脑袋。

除了杀人,雍正还下令彻查内务府所有的采购项目。

不只是茶叶,布匹、粮食、器具,凡是需要采购的东西,全都要重新核对价格。

这一查又查出了一大堆问题,光是内务府一年就能为朝廷省下几十万两银子。

雍正在位十三年,整个朝廷的风气彻底变了。

以前那些敢贪敢拿的官员,现在连多看一眼公款都不敢。



他们知道雍正的眼线遍布各地,一旦被查出来,不只是自己倒霉,全家老小都得跟着遭殃。

抄家连坐的政策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没人敢冒这个险。

民间对雍正的评价很有意思。

老百姓说他是好皇帝,因为他治下的官员不敢欺压百姓,该给的粮食给足了,该减的税也减了。

可官员们却说他是暴君,因为他对贪官的手段太狠,让整个官场都如履薄冰。

雍正自己对这些评价不在乎。

他说过一句话:"利国不利官。"

意思是他做的事情对国家有利,对老百姓有利,但对那些想捞好处的官员不利。

他知道自己不会留下什么好名声,但他也知道大清需要这样的皇帝。



到雍正驾崩的时候,国库的银子已经从八百多万两增长到六千多万两。

这个数字背后是他十三年如一日的严厉反腐,是无数贪官的人头,也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福祉。

雍正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一直很大。

有人说他心狠手辣,杀人太多,手上沾满了血腥。

有人说他刻薄寡恩,对兄弟下手毫不留情,对大臣更是苛刻到了极点。

这些评价都有道理,因为雍正确实不是一个温和的皇帝。

他继位的过程就充满争议。

康熙晚年诸子争位,雍正最终胜出,但关于他是否篡改遗诏的传言一直没有断过。



他登基之后,对几个曾经跟他争位的兄弟毫不手软,该圈禁的圈禁,该赐死的赐死。

这种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他冷血无情。

对待大臣,雍正也是出了名的严苛。

他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要求大臣们也要像他一样勤政。

谁要是偷懒,谁要是办事不力,轻则训斥,重则撤职。

他在奏折上写的批语经常是密密麻麻几千字,有时候比大臣的奏折还长。

雍正在位期间推行的政策也很多都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他实行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改成了土地税,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

他废除贱籍,让一些世代为奴的人获得了自由身份。



他整顿科举,打击舞弊,让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

这些政策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却是灾难。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也很两极分化。

支持他的人认为,没有雍正的铁腕治理,就不会有后来乾隆时期的繁荣。

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的政策太过激进,手段太过残酷,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动荡。

客观来说,雍正确实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他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和控制欲,对反对他的人绝不手软。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勤政的皇帝,真心想要让国家富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知道自己的手段会得罪很多人,也知道历史可能不会给他好评,但他还是坚持做了下去。



茶叶案只是雍正反腐的一个缩影。

在他统治的十三年里,类似的案子还有很多。

每一次查处,都能扯出一大串贪官污吏,每一次处罚,都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正是这种不留情面的铁血手段,才让大清的官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整顿。

雍正这个皇帝,说他是暴君也好,说他是明君也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对贪官的痛恨是真心实意的。

他用十三年的时间,把一个国库空虚、贪腐成风的大清,变成了一个府库充盈、官场清明的盛世基础。



虽然他的手段残酷,虽然他得罪了无数人,但他确实做到了让老百姓能吃饱饭,让国家能正常运转。

历史对他的评价或许永远不会统一,但有一句话说得没错:"雍正一朝,无人敢贪。"

这句话本身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博览历史
2025-09-11 09:34:22
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

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

西莫的艺术宫殿
2025-11-01 15:50:54
赛季首败!文班亚马9分6失误罕见迷失,布克轰28+13打爆马刺

赛季首败!文班亚马9分6失误罕见迷失,布克轰28+13打爆马刺

体坛小李
2025-11-03 11:37:02
王艺迪击败温特夺冠,松岛辉空战胜莫雷加德夺冠,都有把握

王艺迪击败温特夺冠,松岛辉空战胜莫雷加德夺冠,都有把握

子水体娱
2025-11-02 22:40:55
固态电池被吹成“电池革命”?3大致命缺点,5年内难普及

固态电池被吹成“电池革命”?3大致命缺点,5年内难普及

沙雕小琳琳
2025-11-02 15:01:30
悬念揭晓!山东泰山核心外援瓦科去向曝光,曝江南球队或2选1

悬念揭晓!山东泰山核心外援瓦科去向曝光,曝江南球队或2选1

璞玉话体坛
2025-11-02 19:49:43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斩获巴黎大师赛冠军并重返世界第一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斩获巴黎大师赛冠军并重返世界第一

懂球帝
2025-11-03 00:14:31
算钱!法国赛国乒7人拿多少奖金?陈熠陪王艺迪,球拍胶皮引争议

算钱!法国赛国乒7人拿多少奖金?陈熠陪王艺迪,球拍胶皮引争议

体育大学僧
2025-11-03 09:21:08
认清现实!菲律宾慌了,发现美国根本靠不住

认清现实!菲律宾慌了,发现美国根本靠不住

陆弃
2025-11-03 10:53:30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吃瓜盟主
2025-11-01 23:02:24
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想见李银桥,得知他已经入狱,伟人只说了2个字

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想见李银桥,得知他已经入狱,伟人只说了2个字

南书房
2025-09-28 23:01:03
林依轮26岁儿子庆生现场曝光,自家别墅小院种菜,四代同堂太温馨

林依轮26岁儿子庆生现场曝光,自家别墅小院种菜,四代同堂太温馨

鑫鑫说说
2025-11-03 10:34:18
沈泊洋遭查后,赵少康慌了?节目言论揭真实担忧

沈泊洋遭查后,赵少康慌了?节目言论揭真实担忧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2 03:21:29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京东汽车”终于来了!续航500公里,11月9日上市,剑指比亚迪海豚!

“京东汽车”终于来了!续航500公里,11月9日上市,剑指比亚迪海豚!

隔壁说车老王
2025-11-03 08:56:58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百态人间
2025-10-31 14:43:12
意外!曼萨诺曾在国安和申花表现不俗,为何如今中超没球队邀请他

意外!曼萨诺曾在国安和申花表现不俗,为何如今中超没球队邀请他

小彭美识
2025-11-03 11:16:37
特朗普不装了,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G7可能要单开一桌了

特朗普不装了,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G7可能要单开一桌了

田园小归
2025-11-03 09:12:38
最强15级!新台风“海鸥”生成!广东迎冷空气,东莞未来天气……

最强15级!新台风“海鸥”生成!广东迎冷空气,东莞未来天气……

东莞好生活
2025-11-03 09:35:39
2025-11-03 11:59:00
流云青史
流云青史
纪录真实事件,谈谈美秒人生。
1411文章数 1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亲子
健康
公开课

艺术要闻

70后夫妻住700㎡,太太拥有专属楼层:婚姻更稳了

蒂法和爱丽丝谁是官配?总监:不敢回答我只关心克劳德

亲子要闻

专注力的真相,这3点比“不打断”更重要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