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93年,天津一老人被告知:已死28年的叛徒弟弟,追认为革命烈士

0
分享至

1993年2月的一个清晨,天津一间陈旧老屋里,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怔怔地坐在床沿,手里紧握着一封盖着鲜红印章的政府文件。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他那已经去世28年的叛徒弟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了

这位“叛徒”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在死后,被重新认定为烈士的?



“叛徒”家人

1965年11月,一封加急电报从东南沿海传来,电报上只有短短几行字:“0195号机降落台湾,廉宝生当场死亡,性质恶劣,已列为叛逃。

接到通知的那天,廉宝忠正带着母亲翻晒家中仅剩的几床棉被,准备过冬。

他是家中长子,从小习惯扛事,也最疼这个年幼几岁的弟弟。

那年廉宝生不过26岁,刚从飞行学院调入战斗部队,是空军重点培养的骨干成员。



他结婚不久,妻子肚子里还怀着未出生的孩子,全家人都盼着他成家立业,一飞冲天。

可一纸通报,便将这一切美好击得粉碎。

那之后,仿佛一夜之间,全家就从“光荣之家”变成了“可疑对象”。

部队的人冷冷地来查档案、翻信件,问话时甚至不叫“宝生同志”,而是改口直呼其名。

邻居路过门前的脚步变得仓促,熟人见面也不再寒暄,只留下仓皇躲闪的眼神。



消息迅速传遍了四邻八村,单位有人开始匿名举报,说廉家“出过问题”,建议“从严排查”。

弟弟廉宝成刚被评为先进,就被人临时除名;另两个还在部队服役的弟弟也被紧急调岗,档案里悄然多了一份“重点关注对象”的附文。

所有与廉宝生有关的信件、照片、证书,统统被上交、销毁,只留下几张泛黄的合影,被母亲偷偷撕下藏进了一个旧罐头盒子里。

廉宝生的妻子陈芳当时刚生产完,孩子尚在襁褓。



她年轻,刚刚经历丧夫之痛,又背负“叛徒之妻”的名头,走到哪儿都有人指指点点。

最终她悄然离开天津,带着孩子改名换姓,远走他乡。

廉宝忠握着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我一定把宝生的事查清楚,我不信他是叛徒。

从那天起,廉宝忠开始走上了长达二十八年的申诉之路,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疑点重重

1965年11月11日上午九点,空军第八师第二十二轰炸团的飞行编队在机场整装待命。

这原本只是一次例行训练任务,路线固定,时间固定,内容也是平时最常规的战术飞行。

廉宝生担任通信射击员,与驾驶员李显斌、领航员李才旺共同执行“0195号”轰炸机的训练科目。

飞机起飞后最初的一小时,一切如常,航管台按例呼叫,信号稳定,机上回报清晰。



可十点过后,地面突然发现通讯中断,呼叫信号再也没有回应

地勤人员起初以为是电台故障,连续呼叫几次仍无回音。

直到雷达显示,0195号的飞行轨迹偏离既定航线,向南方飘移,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他们谁都没想到,这架飞机最终消失在海峡的另一端

两个小时后,台湾桃园机场的雷达上出现了异常点,一架涂着“八一”军徽的伊尔-28轰炸机,从南中国海方向突入台空域。



塔台一度陷入混乱,但飞机并未锁定目标攻击,而是摇动机翼,放下起落架,打出信号灯

十分钟后,飞机在桃园机场降落,但降落动作却极其古怪,飞机头部上扬,机尾重重砸地,滑出跑道,拖出长长火花。

机舱剧烈震荡,尾部舱门几乎变形,机身尚未停稳,驾驶舱门便被打开,李显斌率先爬出,双手高举,向地面士兵大喊:“我来投诚!

而那时,舱尾的廉宝生,已被震得满身是血,士兵们冲上去时,听见机舱里传出一声枪响。

当他们破门而入,廉宝生倒在自己的血泊中,胸口中弹,右手仍握着配枪,枪口朝向自己。



消息传出,台湾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舆论一夜间铺天盖地。

李显斌被高调接见,蒋经国亲自为他佩章授赏,台当局宣称“英雄三人”各获黄金千两;还专为廉宝生举行了“烈士葬礼”,挂上“尚义成仁”的挽联。

那天的桃园机场庄严肃穆,军号声悠扬,却没人知道,那口棺木里,装的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

就在台湾方面大肆宣扬的同时,大陆军方彻底陷入震惊,空八师高层彻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全面调查。

在搜查三人宿舍时,调查组很快发现蹊跷,李显斌床底藏着一台私改的收音机,可以接收敌台信号;枕头下,还有一支违规私藏的手枪。



而廉宝生与李才旺的宿舍,却没有任何异常物品,连日常信件、笔记,都整齐摆放在床头。

显然,叛逃不是三人同谋,而是个别人蓄谋已久的单独行动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个疑点逐渐串联起来,李显斌平日常抱怨“飞行辛苦”“升迁慢”,私下接触过可疑人员。

他擅自改装电台,使机上与地面的通信彻底中断,更重要的是,他提前卸下了李才旺的手枪撞针,让对方无法自卫。

这些证据串起来,指向一个事实:0195号的“叛逃”,是李显斌一手策划的劫机事件



至于廉宝生,他可能是唯一的目击者,也是唯一的阻止者。

坐在尾舱的他,无法与驾驶舱直接沟通,当他察觉飞行方向异常时,已经太晚,飞机早已越过福建沿岸。

廉宝生不愿投降,不愿做俘虏,不愿被利用,于是,在飞机即将着陆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以死殉国。

可这真相,在当时的大陆却被掩埋,那一年,中美冷战加剧,台方“共军投诚”事件成为国际话题。

为了维护军纪,官方迅速定性三人为“叛逃”,以儆效尤,但真相终有浮出的一天。



翻案之路

廉宝生死后的第一个冬天,廉宝忠开始写信,最初是写给部队、政委、空军政治部,后来写给天津市政府、中央军委、乃至北京的相关单位。

他不懂法律术语,不会写公文,只会一遍一遍地重复同一个请求:“请为我弟弟廉宝生平反。”

几十封信,写得手起老茧,贴满邮票,一封封寄出,又一封封石沉大海

直到1983年冬天,天津广播电台播出了一则新闻,“0195号机事件幸存飞行员李才旺回国接受采访,否认自己系主动投诚。



他飞快打开收音机,整整听了三遍,广播中,李才旺语气沉重:“我们不是自愿降落,是李显斌临时改变飞行计划……他断了无线电,改装了仪表,我们根本不知道要去台湾。

主持人追问:“那廉宝生呢?

他沉默片刻,说:“他不是叛徒,他死了,是因为不想被俘。

廉宝忠当晚便赶到电台,跪着请求记者提供录音资料,三天后,他带着磁带、手写材料,以及尘封18年的厚厚一沓书信,再次踏上去北京的列车。

这一次,他终于没有再被拦在大门外。



1984年春,空军政治部正式受理申诉,随后几年,调查人员多次前往相关单位走访取证

多位退役军官、空管台记录员、机务人员纷纷出面作证,确认“0195号”曾偏离航线、通信中断、机尾重着地等异常状况。

特别是李才旺的口述材料,成为彻底改写事件定性的关键证据。

1990年3月,空军下发内部通报,撤销对廉宝生的“叛徒”定性,改为“执行任务中因公牺牲”,享受烈属待遇。

之后的三年里,廉宝忠又踏上上访之路,1993年初春,北京的一份正式公文送达天津宁河:“追认廉宝生同志为革命烈士。



烈士归根

烈士的身份确认了,但烈士的骨灰还在遥远的海峡彼岸

据廉宝忠多年辗转打听,廉宝生的遗体当年葬于台北郊区一座名叫“南港”的军人公墓

起初有纪念碑,碑上刻着“投诚烈士”,后来碑文被风雨模糊,碑座倾斜,草木丛生。

再后来,公墓年久失修,无人祭扫的墓地便成了“待迁区”。



廉宝生的骨灰成了一份无人认领的“数字编号”,被移至集体骨灰寄存墙

2016年春,台北市发布拆迁公告,将全面清理“南港老墓区”

一位台湾老兵张顺财在拆墓现场无意中注意到廉宝生的名字,他是当年0195号事件的现场翻译,见过那个身中一弹倒在舱门口的年轻人。

看到墓碑将被清除,他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发在岛内一个退伍军人论坛上,标题只有八个字:“谁来接他回家?

文章被网友转发,很快被大陆志愿者组织“骨肉寻亲联盟”注意到。



该组织通过比对烈士资料、编号、人证与历史记录,最终确认:编号TP0195号骨灰盒,正是廉宝生。

确认无误后,两岸志愿者展开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归骨行动。

廉宝生骨灰无法以“烈士”身份直接转运,志愿者们一边协商文书流程,一边联系航空公司、海关、民政系统。

有人亲赴台湾办理认领手续,有人驱车跨省协调安葬事宜。

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多月,涉及近十个部门、五十余人接力,才终于将这份特殊的英灵托付上了归乡之路。



2016年9月30日,廉宝生被安葬在天津宁河烈士陵园

他曾被误解、被遗忘、被扣上“叛徒”的枷锁,却从未真正背叛过国家与信仰

他用生命作答,在生死边缘捍卫了一名军人的尊严

他沉默地等了28年,终于等来那纸迟到的“革命烈士”证明;又在23年后,由无数素不相识的人牵手接力,完成了“回家”的最后旅程。



这一场正义的归来,不只是还一个战士清白,更是对历史良知的呼唤,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鹤羽说个事 incentive-icons
鹤羽说个事
这里是鹤羽说事儿,说点儿你爱听的事儿~
504文章数 1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