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美乌总统会谈,远比前几次更加激烈,特朗普当面给泽连斯基下通牒称,要么交出顿巴斯给普京,要么乌克兰被俄罗斯毁灭。那么,特朗普为何在这个节点向泽连斯基下达通牒?而泽连斯基又是如何回应的?
首先要明白,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不是偶然。就在与泽连斯基会面前一天,他与普京通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两人同意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会晤,这一安排本身就透露出明显信号——美俄正在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战后沟通机制”。
![]()
而这次通话中,普京提出了所谓的“停火方案”:乌克兰割让顿巴斯,以换取南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部分地区的维持现状。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提议,它既保留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又给特朗普提供了“外交斡旋”的舞台。
特朗普的算盘不难猜,他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再次展示自己能“止战”的能力。俄乌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内政中的重大议题,数千亿美元的军援投入换来的却是战线僵持、欧洲不安。特朗普需要一个可以宣称“我结束了拜登没能结束的战争”的成果。而普京则看准了这一点,愿意给他一个“可宣称的胜利”。于是,当泽连斯基出现在白宫时,特朗普的立场已经完全倾向于让步与和谈。
知情人士透露,在会晤过程中,特朗普多次提及与普京的通话内容,几乎一字不差地复述了普京的观点。他甚至把战场地图扔到一边,说:“这些没意义,普京赢了。”当泽连斯基试图解释乌军仍有反攻计划时,特朗普不耐烦地打断:“他(普京)会摧毁你们。”这不仅仅是一句威胁,更是一种逼迫。他希望泽连斯基自己去承担“和平的代价”——割地。
然而,这个提议在乌克兰社会几乎不可能被接受。顿巴斯问题是战争的核心,任何放弃都意味着对多年牺牲的否定。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梅雷日科就明确表示,“不战而交出顿巴斯,这是乌克兰社会无法接受的。”在乌克兰内部,这样的做法只会被视为背叛。普京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推动这一提议的真正目的,或许并非换地停火,而是制造乌克兰内部的分裂与不信任。
![]()
泽连斯基在这场会晤中显然陷入了被动,乌克兰方面原本希望借此次美国之行,说服特朗普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以此来突破前线僵局。可特朗普直接拒绝了。对他而言,继续军援意味着延长战争,他要的是结束战争的“政治收益”。有欧洲官员形容,那场会晤后,泽连斯基“脸色极差”,他意识到,美国正在改变策略。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接受停火并不意味着安全。俄罗斯若控制顿巴斯,就能在政治上长期影响乌克兰。而在军事上,乌克兰失去东部工业核心区,将进一步削弱国家实力。对泽连斯基而言,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局:拒绝,美国或将撤回支持;接受,国内舆论必然爆炸。
另一方面,俄罗斯并未表现出真正的让步意愿。普京虽然提出所谓的“交换条件”,但他坚持基辅必须“彻底放弃顿涅茨克”,这意味着乌克兰将失去对该地区任何主权主张。事实上,俄方的策略从未改变:以谈判拖时间,以压力逼退对手。俄罗斯知道,乌克兰若失去外援,战局自然会崩溃。
而在欧洲,特朗普的态度也引发了普遍的不安。过去几个月,欧洲多国试图推动美国继续维持援乌力度,但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政策变化,这种希望正在破灭。欧盟官员普遍担心,一旦美国撤出,欧洲将被迫独自面对俄罗斯压力。尤其是波兰、芬兰等东欧国家,对“就地停火”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为俄罗斯赢得喘息时间”。
从政治逻辑上看,特朗普的通牒反映了美国当前战略的务实转向。对他而言,乌克兰不是目标,而是筹码。他更关心的是与俄罗斯的关系重建,以及如何利用这场战争为美国争取更多利益。此前他甚至表示,可以与俄罗斯在白令海峡合作修建“普京-特朗普隧道”,共同开发自然资源。这种提议虽被视为噱头,但从侧面说明了他看重的是“合作红利”,而非地缘对抗。
![]()
未来几周,布达佩斯的会晤或许将成为关键时刻。如果特朗普与普京达成某种“冻结协议”,俄乌战场可能短暂平息,但潜在矛盾仍会埋下。欧洲将继续焦虑,美国将继续权衡,而乌克兰则不得不在残酷现实中寻找生存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