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大学同学,突然在朋友圈晒出了他考取CPA(注册会计师)的证书。
底下评论区炸了锅。
要知道,他毕业后进了一家很安逸的单位,前两年聚会,他还是那个最活跃、最能侃的“组局达人”。
可这一年多,他几乎从所有群里消失了,朋友圈也一条没发过。
大家都在猜测他是不是混得不好,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
直到这张证书甩出来,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那些真正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往往都是不动声色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猛兽在出击前,总是会收敛起所有的声息。
当一个人屏蔽掉外界的喧嚣,开始变得沉默,那是他在积蓄力量,准备惊艳所有人。
![]()
01
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它是一个巨大的噪音场。
别人的评价,无谓的争论,多余的社交,都在不断地消耗你的心力。
但如果你非要去回应每一种声音,那不好意思,你将没有任何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换而言之,沉默是一个人停止内耗的宣言,也是把所有能量聚焦于自身目标的许可证。
![]()
这几年,我身边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一些事。
一个做设计的朋友,前几年陷入了瓶颈。他很有才华,但性格耿直,不会说话。
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自己最专业,对方不如他,所以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跟外行的口舌之争上,作品反而越来越没灵气。
后来还是一个前辈点醒他:“你的作品,才是你最好的语言。”
我一直觉得,成长可以有交流,但不能只有辩论;能力需要证明,但最好的证明是结果。
所有逆袭者都懂的共识:弱的时候,少说话,多做事。
![]()
02
无论什么领域,真正的突破,都源于一段“深度工作”的时间。
什么叫“深度工作”?
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将认知能力推向极限的专注思考。
一个总是浮在表面、应付各种热闹的人,就是在不断地“浅层操作”。
在一个纪录片里,看过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
他几十年如一日,除了捏寿司,几乎没有任何社交。
他把自己隔绝在一个极度安静、专注的世界里。为了让章鱼的口感更软嫩,他会给它按摩50分钟;为了让米饭的温度恰到好处,他会严格计算出锅的时间。
![]()
别人看来,这种生活枯燥得像个苦行僧。
但他自己说:“我只想做出更美味的寿司,我没有时间去想别的。”
最后,另一位美食家对他评价道:他不是在做寿司,他是在修行。他放弃了世俗的广度,却抵达了技艺的巅峰。
成就一番事业的第一性原理,是天赋和努力;
但让这份事业抵达极致的第一性原理,是极致的专注。
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努力决定你的下限,而专注决定你的上限。
![]()
03
作家梭罗曾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
他说:“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世间有因果,那个敢于在沉默中审视自己的人,往往能找到最精准的爆发点。
我认识一个姐姐,35岁那年,遭遇了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危机。
老公出轨,工作上也因为得罪了领导,被边缘化。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换作别人,可能会到处找人哭诉,寻求安慰。
![]()
但她没有。她迅速办完离婚手续,然后请了一个长假,一个人去了西藏。她说,那一个月她关掉手机,没跟任何人联系,每天就是走路、发呆,看天上的云。
她一直持有这样的认知:答案,不在别人的嘴里,而在自己的心里。
这样的认知,让她在最低谷的时候,找到了重生的力量。
回来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
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始做自媒体,几年下来,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活得无比漂亮。
沉默,本质上是一种选择。
![]()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不要跟别人比,你要做的,是跟你昨天比。”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迟迟无法翻身,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效的解释、肤浅的社交和漫无目的的喧闹上。
所有漂亮的翻身仗,都会回归同一个主题:收回向外的目光,关闭向内的噪音,然后全力以赴。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